每周打六日兩天。
坦白說,平常沒有勞力工作,周末再來打球,籃球對我們這種年紀的身體來說,已經不是運動,而是一種消耗!
但是沒辦法,就是愛呀!
籃球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個運動,而是一種紓壓方式!
所以就要更懂得保護自己呀!
年輕時候自以為豪的第一步早就消失!膝蓋上方的股內側肌一整個縮水退化了= =
肌肉量、肌力不足的結果,
所以現在若熱身不足,打球時膝蓋一整個僵硬,打完球膝蓋還會疼痛!
所以充分熱身+好的護膝就很重要了!
話說回來,你說的狀況,我也有過,
不過不知道跟你的一不一樣?
我先描述一下我之前的症狀:
打完球之後,右手關節開始疼痛,
一開始痛一天,後來痛兩三天;一開始稍微痛,到後來超痛,甚至會有刺痛感!
到最後,甚至無法舉手做投籃動作,只能鉤射!
就是某些角度抬起右手時就會有強烈刺痛!
我起先認為是籃下肌肉碰撞的結果,
因為每次有較劇烈的碰撞就會較嚴重!
但後來發現越來越不對勁,
就趕緊去看醫生了!
醫生說是肌肉退化,軟骨磨損,
也就是說跟我膝蓋的狀況一樣!)
要我減少劇烈運動,同時作復健與補充營養品。
我後來持續食用高純度的葡萄糖胺持續半年!
後續稍微不適還有偶爾吃一下,
最近2~3年來已經完全沒有吃了!
以上個人經驗給你參考!
一根草一點露 wrote:
因為我就是這樣,每次報完隊打完小屁孩隊之後,他們就不打了,這也許是告訴我們打球不要太認真,還是要給人家一點機會表現
太強勢會造成大家放棄跟你一起打的意念結果就大家不打了。
現在我都退到外面,打控球後衛。盡量用傳球讓隊友跑空檔輕鬆得分。
或是去做單檔,給隊友空檔投籃。
那天若體力比較好,隊友還有傳球概念還可以打擋切戰術。或是小球跑動。
畢竟這都需要多年經驗才能做的配合。
如果當天的兩位隊友都是腦充血而且不準的KOBE,那就當做防守跑動練習吧。
40歲還年輕,不要想太多。
樓上幾位朋友都提到重點:肌肉鍛鍊才是避免運動後痠痛和運動傷害的不二法門。
我今年47歲,維持每週六天的運動頻率,每次約一至兩小時不等
多半是重量訓練(主要在核心肌群和下半身,上半身的訓練比率大約30%)和HIIT
因為年輕的時候膝蓋動過大刀,所以有了年紀之後我更注重下半身的鍛鍊
以前的球友老的老、病的病,所以我報隊打籃球的頻率現在也只剩下一個月一至兩次
大多數都是陪國中生打球,或是自己複習基本動作和維持投籃手感
除了遇到強度特高的對手,打完球的兩條腿有點酸,吃飽飯睡一覺,隔天就恢復了
打籃球或許有年紀的上限,但肌肉訓練可以維持一輩子
Youtube有許多好老師,我很喜歡看NBA球員的季前訓練影片
對於綜合體能訓練非常有效
提供給您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