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ung7 wrote:台灣有出台灣射手.沒出過亞洲射手.台灣最厲害的射手如果拿去韓國隊20年內出的射手相比.可能前10名都排不進去.李忠熙、金賢俊、許載、文景垠........(恕刪) 洪濬正如果拿來跟這些人比大概只有李忠熙可以拿來相比在我心裡 洪濬正比李忠熙甚至還厲害一個檔次洪濬正早就已超越亞洲級的球員而是亞洲人中第一個擁有有世界級水準的頂級球員(可惜我年紀太小 沒看過他哥,洪濬哲打球..哀!)
--- 轉貼 ---回憶70年代籃運 盼光榮傳統再現2009/07/22【網友老籃架子投稿】亞籃賽即將來臨,希望國手們在當今的低迷氣氛中重振旗鼓、打出氣勢,重新找回對籃球灰心的球迷、為關愛籃運者打氣,為籃運本身做出關鍵時代的貢獻。其實台灣的籃運是有光榮傳統的,廣大球迷和群眾基礎幾十年來代代相傳、綿延不絕,除了籃球本身的吸引力外,早期軍中的提倡和後來民間企業的接手外,最主要的就是有熱愛籃球運動的忠實球迷。好貨不怕沒人買,精彩球一定有人看。當年在台北中華體育館的六十至九十年代任何好球必定場場爆滿,場中的人氣至今歷歷在目、球迷的吼聲依然聲聲入耳。筆者親臨現場看球從六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中期近二十年。期中好球員的名字耳熟能詳,場上的動作神情似在眼前。可綜合幾個字給當代國手們參考。陳恩鐘、陳金郎、王承先、葉正,謝恆夫、許弘的準,鍾枝萌、唐志強、程偉、曾增球的拚,吳建國、石德忠的壯,華少坤、程嘉寶、鍾枝萌的彈跳,陳恩鍾、錢一飛、朱隆前的快,田希和(運球)、陳曰興、潘家拳(籃下)的巧,陳金郎、陳恩鐘、唐志強的氣勢,吳建國、陳恩鐘、鍾枝萌的吼聲氣至今歷歷在目。洪濬哲、洪濬正兄弟則集各家之大成、把台灣的籃球打到最高的境界。現場看洪氏兄弟打球十餘年,和看NBA相比感覺是不同的,NBA再好終究是別人的,只能當藝術欣賞,但沒有屬於自己人成就的光榮感。以不到洪氏兄弟180公分的身高打到那麼高的水準,真是不容易啊!洪濬哲的球技體能絕對有NBA先發球員的水平,以十八歲之年代表國家參賽1970亞洲杯在對曰本的關鍵賽中出戰下半場,便橫世而出一戰成名獨得18分,一舉打敗日本獲得銅牌,大快人心,也確立了在籃壇十年霸主的地位。其最具其代表性的一場球可以1974年NCAA冠軍訪台的比賽中和當年最佳球員David Thompson的較量中得到了32分,其優異的基本動作、準確投籃在比賽中發揮的淋漓盡致,當年在現場萬餘名球迷下,美國在台人員超過千人目睹洪氏球技均歎為觀止。可惜的是他沒有在國際大比賽中和美國球員交手,以展現其身手實力而得到職業球探和媒體的注意,當時台灣的籃壇似乎也不知其特殊價值,如有的,似乎也只有名教練朱聲倚而已。其揚名世界征戰NBA為國爭光,甚至進入名人堂的機會也就流失了。幾十年難得的天才也就被自己人埋沒了。以洪氏兄弟為主的隊伍在尖峰時的實力在亞洲是首屈一指的。兩岸在政治上的鬥爭犧牲了多少人的才華為中華民族爭光的機會。希望國手們以洪濬哲十八歲之年代表國家參賽1970亞洲杯在對曰本的關鍵賽中為榜樣,為台灣的籃球盡心力扭轉當前籃球的低迷。【2009/7/22 聯合新聞網】
東方介德的大跨步上籃是有名的,而且國際賽特別手軟也是有名的國際賽常常上籃放槍跟三分麵包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中華隊的射手通常都是一場射手只準一場,每場都不同人準不像韓國人場場都那幾個在準說真的穩定度是xx比雞腿但小前鋒的位置綜合來說鄭志龍真的沒人能比即使以亞洲來說也是前幾名中距離、罰球、上籃、切入都有火侯也穩定反而中鋒這個中華隊一直很弱的腳色我倒覺得以前的朱志清、黃春雄真的不錯雖然不夠高但夠硬,願意做苦工,卡位、搶籃板以前每次亞洲盃朱跟黃都是籃板跟阻攻榜上有名的只是進攻受限於身材就真的討不了好但怎樣也比現在的好一大截中華隊這幾年的長人常常籃板數還輸後衛倒是三分每個都喜歡投上幾顆美其名叫全能其實就是....恩,你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