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回顧與分析下季林書豪在湖人的表現,哈登為何是第一SG

jerry26234231 wrote:
刷得分如果他是大咖打可以整場抱著球不傳
這不可怕嗎?
想刷助攻還要隊友給力
自己傳球的準度也要到位
攻擊手接球的舒適位置在高速行進下要精準傳到有一定難度
以上自己在場上身為控球後衛的感想
還有所有數據再有心刷之下都很可怕
難刷的就是助攻(隊友給力)和阻攻(敵人智障天真出手)


現今的NBA球隊對於控衛的角色已經有很多跟傳統不同觀念上的改變,而個人看法也屬這流派,我個人之前甚至在這裡說過我認為火箭的戰術體系沒有問題,是球員選擇跟搭配問題

如今控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先把球控過半場,過了半場,球已經不須在控衛手上停留太久,也不只有控衛,其他位置也一樣

優點:

降低整個球隊體系,其他隊友對於以控衛為中樞的依賴,增加球的流動與傳導,能讓更多其他隊員參與,融入球隊體系,也有機會當起發動機角色,如控球前鋒,減少控衛被包夾或不必要的失誤
比得分...只要有心~戰術給的好~應該不是難事~

不少知名球星~還要有防守~

會得分也要會黏人~不是只會黏球而已~

teabox wrote:
現今的NBA球隊對於控衛的角色已經有很多跟傳統不同觀念上的改變,而個人看法也屬這流派,我個人之前甚至在這裡說過我認為火箭的戰術體系沒有問題,是球員選擇跟搭配問題

如今控衛最重要的就是把球控過半場,過了半場,球已經不須在控衛手上停留太久,也不只有控衛,其他位置也一樣

優點:

降低整個球隊體系,其他隊友對於以控衛為中樞的依賴,增加球的流動與傳導,能讓更多其他隊員參與,融入球隊體系,也有機會當起發動機角色,如控球前鋒,減少控衛被包夾或不必要的失誤


個人覺得應該是像馬刺~換成退燒的足球就是德國的球風

控球後衛只是戰術的起點~但戰術的收尾並不見得要跟控球後衛有直接相關!

每個球員持球時間盡可能縮短~以傳球代替運球...尋找有最大出手空間的隊友
桃枝夭夭 wrote:
個人覺得應該是像馬刺~換成退燒的足球就是德國的球風
控球後衛只是戰術的起點~但戰術的收尾並不見得要跟控球後衛有直接相關!
每個球員持球時間盡可能縮短~以傳球代替運球...尋找有最大出手空間的隊友


是的~

甚至戰術的起點也不一定是控衛喔~
現在nba的球員1~5號位越來越像

我只是打個系隊的超超超小咖
的確我本身在場上的工作就是把球運過半場後帶個擋拆出空檔傳球
但是...我的隊友...傳球視野很差...
再不就都跟kobe一樣...你懂得(每次都跟他們說傳球第一)
當然個人能力強的沒話說

好啦講那麼多我只事想表達球流動的重要性啦
數據要好看戰術也很重要
有看過教練不把球配到你手上你能單場得30分嗎?
教練能力也很重要
每個球員每個位置都要瞭若指掌
才有辦法將戰術最大化
哈登為什麼是第一SG…因為比他好的受傷了。
但現在越來越沒SG/PG的差別,我認為比哈登更適合排上第一陣容的是咖哩弟,3分更好,出手更快!

出手順不順、感覺好不好,很難講啦!大嘴出手看起來很怪,但米勒time多可怕呀!
哈登出手還OK,但進攻手段普普,在加強防守的狀況下只有一招:左右運球後撖步跳投。

PG我們叫控球後衛,就被控球這兩個字限制了,我認為叫"組織後衛"更適合,球不一定要被控,但節奏一定要被組織,場上的情況一定要被解讀,由於球員訓練方向不同,練組織後衛的,一定要練組織、要練解讀場面、要練穩定節奏,不要被對方帶著跑,如果這些練不出來,就不會是好的PG。而因為要組織、要解讀場面、要穩定節奏,通常會有比較多的控球時間了,但必然會有最多的控球時間嗎?也不儘然。
哈登是G,他控球、持球時間長,但他卻不是PG,除了他防守的位置是SG外,他事實上並沒有在做組織或穩定節奏的工作,他持球為了自已攻擊,他是起點、也是終點,也就是除非沒辨法,他就是單打!

有時SF因為天賦,組織力、大局觀、節奏掌握的比隊上PG還好,此時再配合戰術體系,就會有控球(組織)前鋒這樣的角色,如三角戰術裡的皮本。三角戰術但一個基本概念就是認為矮小的球員在季後賽面對加強防守時,一定沒什麼機會成為太好的攻擊點,所以三角體系裡的PG是被犧牲跑位為幫球隊主要攻擊點的角色,看看三角戰術體系的球隊裡絕對不會有聯盟前5控衛的,公牛時期的BJ阿姆斯壯,其實是個很華麗很有能力的PG,但因為戰術角色,只能打替補,在後面他更認為自已的發揮被壓制而轉隊了

助攻值不值得參考,當然值得,只是助攻的方式可以再做觀察,例如明明殺到籃下已經沒人阻擋,還硬要傳給別人一樣,這種就是無意義的助攻,但找到更好的機會讓隊友出手,隊友也能最舒服的出手,這個助攻不僅困難,也很有價值。你如果打球的話,一個球傳到你的胸前與傳到你的腳邊,結果可能很大的不同的。小林的助攻我認為可以再加強,不是因為要強求助攻數,而是要讓自已傳球給隊友時,隊友能更舒服的出手,做到這點,助攻數自已就上來了。

teabox wrote:
現今的NBA球隊對於...(恕刪)
古早時代,控衛才是運過半場為主的功能。

現在反而才是有變化,如KIDD,自己有得分能力,
反而可以創造隊友空檔,更好的機會。

哈登,根本是球隊黑洞,看火箭隊比賽很想睡、很好睡不是?
如果控衛運過半場,增加球的流動...那過去國王隊有這種流動(Mike Bibby的時期),
差點得到總冠軍(被湖人黑哨黑走)
看了火箭的比賽,毫無團結合作,我是老闆,
我不想要蛤登這種SG

今年季後賽,小牛與快艇,血戰雷霆,這比第一SC的火箭,
好看多了。

大頭祥 wrote:
古早時代,控衛才是運過半場為主的功能。

現在反而才是有變化,如KIDD,自己有得分能力,
反而可以創造隊友空檔,更好的機會。


啥?
人家 Bob Cousy 生涯平均得分 18.4
Kidd 才 12.6.
Bob Cousy 有四次平均得分超過 20.
生涯前十一年除了新秀年只有平均 15 來分,
其餘至少平均 18 分.
Kidd 生涯就一次平均得分超過 18 而已.


venlen wrote:
因為那時候球隊老大是天鉤賈霸,陣中還有黑旋風跟史考特等得分好手.


喔, 所以隊友不夠超強所以就自己上?
那不就哈登!
獨王都這樣想的.
teabox wrote:
合約年啦~最後機會要...(恕刪)


林確實能夠場均20分以上,這在紐約已證實過,在哈登缺賽的場次也是同樣情況。
考慮到湖人的狀況,有科比,布瑟,尼克揚等多個得分點,林的得分任務並不那麼大,20分可遇不可求,但比起在火箭的數據有所上升是必然的。

哈登的投籃手感很好,但絕不可能比科里要好,並且哈登的缺陷很明顯,像他這樣體重偏大的外線球員,主要依靠定點投射,中距離急停這種並不擅長,即使強到聯盟第一人的詹皇,也一樣有這個問題。

那些真正全方位的得分手,體重通常都保持在一定範圍內,像喬丹,科比,麥格雷迪這些中距離強大的球員都是如此

哈登和科里一樣是屬於出手很快的類型,但是科里在運球後的出手和哈登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哈登永遠只能一招後撤步,他無法向左右橫移急停,也不能來個大轉身或後仰,並且他比詹皇更慘的一點是,他的舉球點很低,非常容易被帽,這是我們幾乎看不到哈登在別人臉上跳投的原因。

所以為什麼哈登會傳炸彈球,而不是像科比都自己來,就是因為他缺少無解的跳投能力,甚至他的跳投其實是比平均水準還要差的,用這樣的球員做為核心,並且常常去執行關鍵球,結果可想而知。

哈登的得分手段不外乎,定點三分,後撤步,上籃(只有左手),歐洲步,而且不管投籃上籃,他的出手點都很低,只要小心身體接觸,抓好他的出手時機就行了。

所以任何一支球隊只要願意去研究哈登的技術特點,就會發現他並不是那麼難防守的,在雷霆有阿杜和威少給他當擋箭牌,沒人去針對他,到火箭後,例行賽可能也比較好混,但一到了季後賽,哈登被針對性防守就是必然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