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這麼說啦,應該是說有MJ的比賽特別難看,特別不刺激。尤其是比較關鍵的比賽(比如GAME6 GAME7之類的)
MJ的兩次二連霸及三連霸的FINAL,我幾乎是連看都不想看,因為還沒打就知道結果了,真的超難看的。
幾乎都是前兩節輕鬆打,MJ心情好的時候第三節大比分決定勝負,MJ心情差的時候第四節絕地大反攻。
對手都超可憐,超悲情的。
瞭?(咦?)
P.S. MJ早期的比賽就好看多了,尤其是皮朋還沒進來那一年(MJ rookie year)跟皮朋進來第一年(皮朋剛進NBA老愛打低位然後翻著翻著球就掉了的那一年),當時MJ真的是卯起來打卯起來切(當時MJ出手姿勢還在調整中,中距離還沒那麼準時),後來中距離沒人守的住又超準開始少切入後就變難看了。
timothy630 wrote:
MJ的兩次二連霸及三連霸的FINAL,我幾乎是連看都不想看,因為還沒打就知道結果了,真的超難看的。...(恕刪)
建議你去溫習一下1997-1998的東區決賽和總冠軍賽, 如果這13場比賽你連看都不想看, 那基本上NBA也已經沒什麼好看的了.
^^A 請多多指教~
98 PLAYOFF東區決賽雖然打到了第七場,但在那個年代成熟的公牛+MJ遇到這種關鍵賽,沒有一次是過不了關的。雖然小手的MILLER可憐一直過不了關,也是沒輒。只能看著MJ揚長而去+祝福。
98冠軍賽又是對上JAZZ兩老可憐的戲碼。如果您喜歡享受MJ英雄式的戲碼看這個系列賽就再適合不過了。面對MJ一場三四十分,羅素one on one根本守不住,更不用說MJ的最後一投(連暫停都省了)。也難怪打完MJ覺得真的沒意思了,乾脆去打棒球這兒讓你們慢慢玩好了。
好吧開完玩笑了,認真一下。小弟覺得當初NBA的公牛王朝關鍵在於:球員平均身高很高(對到位都高人家半粒頭所帶來給對方的防守壓力是很恐怖的)+ 當初NBA比賽的強度跟現在不一樣(可不可以hand check真的差很多,所以防守當道)
看看當初的公牛先發,隊裡最矮的居然就是MJ 6.6+裡面的柱子白豬數條大於7呎(很抱歉這樣說只是當初大家都是這麼說)+皮朋6呎7or8+身體變差的哈波跟超高的KUKOC+羅德曼
對比JAZZ的馬龍+史塔克頓+何納塞克+羅素,身高也差太多了吧?
什麼?球隊3號羅素守MJ?那你要叫誰守皮朋跟KUKOC跟對位?答案就是一二號去守去對位,身高差一顆頭以上。
所以囉,乾脆去打棒球好了。
MUS wrote:
建議你去溫習一下1997...(恕刪)
cheng9 wrote:
我覺得現再說誰超越...(恕刪)
Phil 那年捨棄阿姆斯壯,留下Harper,就是要實驗這種手長腳長、一對一、補防都很有威脅的後場(MJ, Pippen, Harper)
Harper是MJ第一次退休後,本來補進來想填得分大洞的一部分(部分啦,誰補得起啊!)
但效果不好,既然MJ回來了,Phil索性請Harper轉換角色,賽季外就開始強化自身防守能力,扮演防守為主的角色球員
MJ, Pippen, Harper 後場可謂三個大鎖
而Rodman防守也不是省油的燈...
另一個本來要填得分洞的先發是Kukoc,但Phil發現Kukoc撐不住NBA一整場的對抗(體力、耐力、抗壓性)
Kukoc另一個問題是,你很難預期他在球場上下一秒會做什麼,也就是說隊友會無所適從
三角戰術的跑動與決策雖然是臨場反應,但是背後是有其規則的,而Kukoc不時會跳脫規則
這讓隊友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擔任先發不太適合
加上既然MJ歸隊,Phil轉念就想,何不拉到第六人當二隊的領袖(他可得分也可傳球,也有創造性),也是種上駟對下駟,體力又省點
其實了解越細,越覺得當時如此順利,不是憑運氣,背後其實需要非常多的條件
教練、球員都要夠水準,隊上的Alpha要沒有懸念(誰跟MJ爭老大啊??別鬧了!MJ甚至還要在高得分的場次後,要Phil提醒隊友,不應該期待他每場都做這樣的事,球隊是打團體戰的。Phil說一開始這些新隊友,有時光看MJ表演就看傻了,還不習慣自己也要貢獻)
加上每人的心智態度也都要夠成熟(大家都想要先發,想要得分等等)
不然就內鬨了... 這戲碼大家應該熟悉...
MJ強是強在越關鍵,頭腦越清楚
93年G6最後1分鐘落後4分,MJ搶籃板後立馬一條龍上籃殺的太陽後防傻眼
最後一擊前場發球給MJ拿球,太陽以為MJ又要自已來,目光都集中在MJ,結果後防佈陣就亂了
97年G6怎會有KERR的大空檔,因為G1 Stockton不包夾讓MJ絕殺,G6 Stockton一包夾,MJ就傳了
98年G6落後3分,MJ不急不徐先快速切入搶分,再一個補防抄球,最後絕殺JAZZ
一堆球星在FINALS這種時刻,往往都手忙腳亂,如何攻守,早已亂了分寸
不是急著亂投3分,就勉強切入1打5
但MJ就是可以有條有理的處理球,利用自身的優異單打技巧,找到最好的出手視野空檔,
不包夾就出手,被包夾就傳(不是丟炸彈)
就連MJ欽點的KB,雖然有GUTS,但往往關鍵投籃很勉強,把握度跟MJ還是差一級
這種高超的籃球境界,竟然叫無聊?
MJ強是強在越關鍵,好勝心越強
91年G1被湖人Perkins一顆3分逆轉,想想全能表現竟還是輸給Magic
不甘心MJ的在最後倒數,左晃右晃,拔起中距離,球進了一半又彈出來
97年G4對JAZZ, G1吃了虧的Stockton,決定要包夾MJ,果然驚天一抄,一傳把神打入凡間
但MJ怎可能就此放棄,最後追平3分,球進了一半又彈出來
98年對溜馬G4,最後被Miller一顆3分逆轉,不認輸的MJ最後一擊
在3分線拉杆閃火鍋投籃,球進了一半又彈出來
MJ吃鱉時,更可看出MJ可怕的求勝意,即使投籃不進,誤差也不會差很多
就連MJ欽點的KB,雖然有GUTS,但往往關鍵投籃很勉強,不進也是誤差很多
不知MJ成功在哪? 那就不要評論MJ了,乖乖看KB等級的比賽就好了
timothy630 wrote:
還是依您所指示翻閱了一下WIKI 98 playoff的內容,畫面回到了那個年代。
98 PLAYOFF東區決賽雖然打到了第七場,但在那個年代成熟的公牛+MJ遇到這種關鍵賽,沒有一次是過不了關的。雖然小手的MILLER可憐一直過不了關,也是沒輒。只能看著MJ揚長而去+祝福。
98冠軍賽又是對上JAZZ兩老可憐的戲碼。如果您喜歡享受MJ英雄式的戲碼看這個系列賽就再適合不過了。面對MJ一場三四十分,羅素one on one根本守不住,更不用說MJ的最後一投(連暫停都省了)。也難怪打完MJ覺得真的沒意思了,乾脆去打棒球這兒讓你們慢慢玩好了。
...(恕刪)
引用你的這幾段, 其實也表示你不是當年直接看球賽的人
所以看數據覺得很理所當然, 並不知道真正比賽的關鍵.
1998年的季後賽
東區決賽:
1. MJ的6枚戒指一共需要打贏24輪對決, 24輪只有兩次是需要打到第7戰才定江山, 溜馬是其中一隊, 可以知道溜馬多難纏
2. 第6戰之後, 是MJ 生涯中唯一一次對媒體發誓他保證公牛隊會進總冠軍賽
``We'll be ready,'' Jordan said. ``We're going to win Game 7.''
3. 第6戰89:89的時候, 公牛最後一擊由Jordan執行, 這一戰也是因為Jordan最後運球丟球才輸的
4. 第7戰MJ 命中率僅36% (生涯49.x%), Pippen 33%, 靠Kukoc 6成3命中率+3分球才勉強獲勝, 88:83
當年作為觀眾之一, 絕對不敢在第7戰倒數幾秒鐘之前講公牛隊絕對會晉級總冠軍賽
也不是像你說的單靠MJ揚長而去, 實際上沒有其他人補上的話, 公牛早輸了
以當年季後賽抗衡的強度而言, 不可能是"一個人(神)"就能搞定一切
總冠軍賽:
1. 爵士早早就KO西區對手等公牛打總冠軍賽, 所以第一場就痛殺剛拚完東區7場而沒力的牛群
2. 第二場爵士只得50幾分是因為爵士團隊一共"26"次失誤, 公牛這場勝利算是撿到的
3. 第1和第5戰Jordan的絕殺都失敗, 也因此公牛就輸球
4. 第6戰Pippen 一開始就背傷下場, 整個上半場都沒上
5. 第6戰倒數40秒左右Jazz Stockton投進3分 86:83, 接下來是Jordan 投進2分後, 自己搶Karl Malone球來完成the shot, 但上面提到, 實際上他其實在東區決賽和總冠軍賽最後丟球或絕殺失敗已經數次.
其實公牛隊1997-98年季後賽的這兩輪是非常詭譎變幻的, 不論場上或場下都一樣.
Kobe的比賽我還沒看過有哪個系列這麼慘烈的.
退休:
Jordan 其實在1998賽季前就預告他會和Phil Jackson同進退. 實際上當年公牛隊管理層對Phil Jackson/ Pippen 態度不佳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1997年暑假就差點賣掉Pippen(所以Pippen在季賽中公開跟他對喊話要簽約), 靠Jordan威脅而勉強給了Phil 一份一年合約.
所以最終就是曲終人散.
另外打棒球是第一次退休的時候, 你不會連時間都搞錯了吧?
^^A 請多多指教~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