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籃球大概就只有CBA時代可以拿來說說嘴, 之後雖然有陳信安, 再來曾文鼎, 田壘, 林志傑...等球星, 但是環境已經被搞爛了現在又分了3個聯盟, 感覺就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並沒有把台灣籃球未來看在眼裡不然為什麼不好好整合, 多隊競爭下市場才有可能發酵
建議加強鍛煉年輕球員鼓勵支持出國打球,棒球在國際間還有競爭力,多數超優秀球員第一志願是旅外,不管成功與否吸收不同環境經驗歷練,回歸後職業球團願意接納,日本出現能打NBA球員,就表示自身聯賽有較強競爭力,足球更是如此,日韓有大量球員在歐洲聯賽,幾乎確定每次世界杯名額,以下球員都打過CBA,劉錚陳盈駿林庭謙等目前國家隊主力也是如此,雖然是靠敵國培養,至少能在較強競爭對抗環境,林志傑曾文鼎接近40依然能在那些職業隊生存,留在台灣髮膠聯盟,靠餵球給洋將才能贏球,缺乏戰鬥對抗能力,到國際賽只有一位歸化就很悲劇,中國國家隊也出現類似狀況正在謀求改變,HBL明星化的確能夠吸引票房與關注,但球員實力與其他國家同年齡仍有落差,導致成人隊缺乏競爭力,職業隊增加有錢賺更不思進取,變成惡性循環,此題目前無解,--------------------Jerry Bryant wrote:我的們下個林志傑在哪裡?下一個楊敬敏、田壘、曾文鼎、陳信安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