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篮球头疼的,是FIBA将亚洲和大洋洲合并参加世界杯和奥运会预选赛的举措。大洋洲拥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上近年来西亚伊朗、约旦等队的崛起,中国男篮的优势将会受到强烈冲击。改革前,中国男篮还能凭借亚洲区头名的成绩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但改革后中国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多,一旦失去赛区第一,球队想进入奥运会则必须要打预选赛,那时更将面临欧美强队的竞争,出线难度会更大。
此外,原定在2018年的篮球世界杯将更改到2019年,队伍由原先的24支扩军至32支,2020年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将通过2019年世界杯和4个大区预选赛产生。而从2017年开始,各大洲的锦标赛也由原来的每两年举行一次更改为四年一届(即在2017、2021、2025年举行)。
真的有人覺得我們贏韓國嗎?亞錦賽就知道誰沒穿褲子了
我本身最喜歡的運動就是籃球,所以相對要求也高了些
從早期CBA職籃一路看了下來,怎麼覺得球員只有變高壯而已
一些基本的運球、跑位跟戰術都已經看不到了
相反的其他鄰近籃球強權如伊朗、菲律賓及韓國看起來就很舒服
我覺得韓國隊的球風其實很適合中華隊學習仿傚
尤其是他们的後場又穩又準,根本屌打中華隊
跟這樣的隊員伍打即便贏個十分,說真的還是覺得不夠用
新一批中華隊如果可以捨棄舊思維,在基本功上多加著墨,用腦袋少用身材應該還有重返榮耀的機會
另外張宗憲也是很可惜的一個例子
學生時代以爆發力及彈性著稱的JET,就是典型用身材打球的例子
他運球過人的基本動作真心不及格
最常看到的就是帶球切入撞牆,然後用失誤收場
教練不敢用他不是沒有原因(雖然重用世念也很奇怪就是)
透過這次的瓊斯杯看到其他國家的進步真的很感慨阿
尤其是後場位置,真的可以好好再練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