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上對抗,日本就爆了,不能說贏芬蘭一場就好像走出亞洲畢竟籃球運動都是看市場與戰力,還是要持續歸化與提昇本土聯賽的競爭力怕的不是弱,而是斷層太大又要重新佈局,台灣這次瓊斯杯,看來還是有些希望的,以往的強權伊朗與中國就是碰到斷層
feijan wrote:台灣的球員真的很可悲,小學甲組前段班每天平均練球4小時,國中甲組每天平均練4-6小時,高中甲組更是每天平均練6小時以上。高中甲組球隊基本上都要求學生要住校,一個月能放假回家一次就算賺到,一整年總回家時間不超過20天,過年最多放3天,寒暑假都是練好練滿的。大多數球員從小到大為了自己的籃球夢每天就是練球練球再練球,十幾年如一日,結果就是大家看到的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籃的現況呢?我覺得球員們絕對不是第一個要被檢討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籃的現況呢?=> 台灣真的不適合發展「籃球」,「籃球」很吃身材的,看看中國每次都被歐洲電假的,台灣要早點接受這一點。
看媒體世界杯報導大多捧日貶中,某報導評論頗諷刺搞笑,中國是被外國球隊打殘的廢物,台灣則是被廢物打殘的更廢物,體育項目如足球籃球網球高爾夫之類只要歐美全力發展,亞洲大多頗為掙扎,棒球發展國家少,羽球拿冠軍的錢可能比進入網球4大賽會內賽還少,舉重歐美競爭力不佳,投入性價比太低,不可能每個項目都能在國際有足夠競爭力,作為國民娛樂自爽不需太過苛求,只不過既然是競技對抗項目,運動員求勝態度鬥志並積極鍛煉磨煉技巧,相關主管機關規劃管理專業能力,適當合理預算投入,偶爾能得到還可以成績就算賺到了,
fque wrote:除了爛還能怎麼評價?(恕刪) 看看河村勇輝,想想台灣的高國豪,真讓人嘆氣!當大家都說 179 的 高國豪的身高打國際賽會吃虧,但 172 的河村勇輝面對著世界各國的挑戰,有吃虧嗎? 有,但也有優勢。台灣的新職籃到底帶給了台灣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