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查一下正版的AIR JORDAN系列,32代包覆性優異氣墊強大,33代輕巧紮實但兩側較緊,也可以考慮有折扣的復刻的3代4代5代6代8代11代緩衝跟包覆都很棒.ADIDAS的話我首推目前正在打七折的T-Mac Millennium,不到三千就有中筒包覆,鞋身較輕但是鞋底緩衝不錯.LBJ高筒太笨重,不建議體重輕的人穿.
像大家說的,樓主可能要先確定需求(高低筒)、品牌偏好、預算這些條件,才比較容易獲得合適的建議Adidas在國內不容易找到大腳怪的鞋子,本人向來無緣(US13)不過樓上大大建議的PRO Bounce、Marquee Boost都是去年獲得好評的鞋款,可以參考一些評價文章:https://kenlu.net/2018/11/adidas-pro-bounce-low-review/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00862090015917/permalink/162172234459654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2M9KmYf-x8如果是室外為主,NIKE有XDR大底的鞋款可以撐久一點,但以樓主主打禁區的需求,可能要實際去試穿看看,個人覺得Irving系列是比較適合後衛或小前鋒的,輕量反應快,但市售版的ZOOM AIR只有一小塊,緩震就不太好,看過一些測試文,還有身邊穿過的朋友給的評價,通常是鞋底比較"硬"...LBJ系列確實不錯,畢竟也是針對LBJ的體型與打法去設計,給兒子買過兩雙,評價都很好(小六、主打內線)至於KD系列的,市售版就不太推薦穿來打球,尤其是Trey 5 VI EP,鞋面布料太軟,無法在激烈運動下提供足夠的支撐與包覆力,可以在網路找到不少評測文章與視頻,但當輕量運動或是走路鞋,個人則是覺得外型還頗好看的如果是平價一點的鞋款,我是還蠻推薦Zoom Live系列,目前已經發行第二代,(但似乎也是比較適合體重輕、後衛型球員)參考評測:http://www.kicksrc.com.tw/2017/02/05/478/我自己最近也剛重返球場打健康球,老人就怕受傷、需要好一點的緩震保護,看了不少文章,再考量鞋子SIZE的先天限制最後入手ASICS的GELHOOP V11,穿了才逐漸體會到GEL科技的優點,有興趣可以參考這個討論串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2&t=5374811&p=1至於外型.....只能說老司機比較重視內在了
樓主身材和我現在差不多,講一下個人的經驗180/71(學生時代),大多穿nike ,高統,大學時打四號位,常要硬扛190的對手,基本上就是被輾的份,在對付力量體型比我大的對手,其實失去重心是常有的事,腳踝被高統救了很多次,如果你要打比賽,還是高統吧,不要不信邪。我現在77kg,穿asics 排球鞋,因為很輕,低統,好活動,亞瑟膠緩震很好,如果是打身體健康的,可以考慮輕量一點的鞋子
kensodana wrote: 膝蓋痛其實要穿護膝比較有用...(恕刪) 這點非常認同籃球運動除了直線跑動外也包含很多的轉體與橫向移動球鞋穩定住腳踝接下來的動能壓力就全在膝蓋上了膝蓋保護還是越早準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