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瓊斯盃]美國隊-沙加緬度州立大學

travisyc wrote:
以前有派出過 一...(恕刪)


"惠頓學院"的 教會學校
這我沒印象可以的話提供資訊感謝!!

"30年前 你跟 人家說 台灣 有人可以打 NCAA 一定被當成 白癡"

那是那時後的人沒想過去挑戰...
洪濬正也只是在打瓊斯盃後被挑中赴美就讀惠德學院,打NAIA第三級聯賽

當陳信安去美挑戰台灣人才有機會見識但最清楚還是他本人

而這也才有吳岱豪.張宗憲等人赴美大學打球,去美的好處之一就是不怕較高壯的外國球員

在13-14年在亞錦、東亞運和亞洲盃打贏中國3連勝,我就相信有機會
問題在教練團,不用等到U18

30年前有人敢想嗎 我是不知道還沒出生,這要問老球皮

可是我在一篇看你酸胡的留言看到
"不用再迷思 一直把小球員 往美國送去"
如照你說的不送怎麼知道吳永盛能進去NCAA一級呢
就像林庭謙就讀Wesley Christian School全國排名3410。
陳振傑Lee Academy(全美排名7048),後來吳永盛轉介之下,2014年到Modesto Christian(全美排名183)
而且進去NCAA一級和台灣與NCAA的差距兩回事吧
要比也是像國際名校邀請賽請他們來,不用到最強
至少進過64強聯賽的學校如:哈佛
提供一些資訊。

向網友所說的一樣,Sacramento State 是在 Big Sky Conference 裡面,今年排名 #10,戰績 6-12。

Big Sky Conference 今年第一名是 Weber State,戰績 15-3。 今年的球季 Weber 和 Sacramento 打過兩場,比數分別是 85 vs 74 和 63 vs 50。

Weber State 今年三月瘋分組排名 #15,第一場被分組排名 #2 的 Xavier 幹掉,比數是 71 vs 53。


另外,Divisional I 後段班的球隊並不一定比 Divisional II 或 Divisional III 前幾名的球隊強,也和 D1 前段班的實力差很多。

Divisional I 和 Divisional II 的分別很複雜,基本上是學校能提供運動獎學金的種類和數量來分的。像 Harvard 是 D1,同樣有名的 MIT 和 University of Chicago 是 D3。

fkang2 wrote:
提供一些資訊。向網...(恕刪)





lowmm wrote:
'惠頓學院'的 教...(恕刪)


其實30年前洪氏兄弟要到NCAA打球應該是絕對可能的事情,
當時洪氏兄弟的威名是連參加瓊斯盃的外隊都認可的,
當年的惠德大學就是

當時瓊斯盃開打前,惠德大學因為耳聞過洪氏兄弟的威名,
總教練放話不會讓洪氏兄弟總得分超過30分,
結果比賽結束後,哥哥洪濬哲得到30分,弟弟洪濬正轟下44分,
洪濬哲幾乎每球都在超遠距離出手命中,當時是一個沒有三分球的年代,
不然洪濬哲的得分應該更高,
曾經在其他論壇聽過一個運動記者老前輩說,
惠德大學為了面子,不論雙夾、三夾,用盡一切手段要防堵洪氏兄弟,
結果兩兄弟的表現硬是讓這些老黑的面子盡失,
賽後佩服不已的惠德大學總教練率隊向洪氏兄弟敬禮

當時洪氏兄弟在亞洲是所有外隊公認的最強存在,
洪濬哲接獲不少NCAA一級球隊的邀請,菲律賓也重金禮聘,但洪濬哲皆婉拒
洪濬正後來受邀惠德學院邀請,領取獎學金赴美,
雖然惠德只是二級球隊,但洪濬正依然是台灣球員赴美的第一人,
1980年,洪濬正獲得惠德學院最佳男子運動員獎項,



1980年代,洪濬正不是唯一一個在美國打球的華人
張嗣漢當時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打球(一級),大概是球隊第六人的腳色
不過他是華裔身分,喝美國奶水長大,跟林書豪有點像,
不同是,張嗣漢受邀回台參加瓊斯盃時,
讓台灣第一次見識到華人也有這種強力大前鋒的打法,為台灣籃壇貢獻良多

lowmm wrote:
'惠頓學院'的 教...(恕刪)


我上篇 講的是 "世界籃球都在進步
與美國NCAA的差距 沒有 30年前 這麼大"

講的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

要是你不同意 我也是尊重

我沒啥別的看法

*********

至於 我對胡攏貿 進攻手段的看法
我是替他覺得可惜 到美國這幾年
並沒 開發出 令人期待 的攻擊技巧
今天在 伊朗禁區 投丟了幾球 挨了幾鍋.... 看起來打法跟松山時 沒啥差別
再回頭看看 韓國 李承炫

要是你覺得我在痠他 我也是尊重

但我真心替他覺得可惜 他的旅美教練 並沒替她籃球生涯加到多少分

**************

至於"不用再迷思 一直把小球員 往美國送去"一文
全篇 講的是 國內教練 及 制度 才是問題根源

主事者 不要迷思 一昧把小球員往美國送 就可以解救籃壇
把球員往外送 後面可是付出很多人力的 不是$%想的想去就去
把那些心力 用來改善 基層教練 及 制度 才是根本

吳永盛 算是成功一半了 但沒成功的 甚至大家沒聽過的 不知道有多少個 ??

改變籃壇 要靠 基層教練 及 制度
靠送球員出國 吳岱豪 張宗憲.... 稱得上成功嗎???

主事者的心態迷思 這就是我的原意 沒有其他的意思

***********
就算 吳 沒打進 NCAA

我依舊覺得 "世界籃球都在進步
與美國NCAA的差距 沒有 30年前 那麼大"

美國是80分要變85分
其他的20分要變40分
所以 60--->45

我的原意就是這樣簡單而已

其他的 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我沒有任何意見

Jason kid wrote:
其實30年前洪氏兄...(恕刪)


感謝提供資料
所以這也說明洪濬哲無意挑戰囉??(以年齡太大為由婉拒)

而洪濬正我查到的是打NAIA第三級聯賽??(NAIA四年制小型學院,皮本、羅德曼都出身於此,但規模與實力都不及NCAA)
(莊宗勳也是打NAIA)

travisyc wrote:
我上篇 講的是 '...(恕刪)


如果排除政府、企業與教育環環相扣的問題
我當然知道瑪爾GY大說的"主要該從國中、高中、大學、聯賽的健全發展來著手,提升教練及訓練的水準"
問題從2000到現在籃協做什麼改變???
既然認為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我沒啥別的看法 尊重

travisyc wrote:
我上篇 講的是 '...(恕刪)


胡隴貿去美國獲得什麼?

的確啦,從單純進攻手段看不出來

但跟完全留在台灣,稱霸業餘聯盟明星選手對比之下

你會覺得這種人才留在台灣才是浪費
嘴砲宇 wrote:
胡隴貿去美國獲得什...(恕刪)

你得先確定胡瓏貿能稱霸UBA及SBL
你說的才成立

很多HBL大殺四方的,不說出國了,上了大學或SBL,威力就大減了
很多去美國讀大學回來,也沒看到有變厲害的

如果林志傑或劉錚 大學去美國 ,被當龍套角色球員,我看也練不出什麼東西

人才留在台灣浪費? 去美國被當廢材的話更浪費

當然了 美國是提供一個更高水準的環境
如果能在美國不斷的打上去,當然比在台灣好,畢竟美國的競技水平比較高
不過前提是能打得上去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瑪爾Gy wrote:
你得先確定胡瓏貿能稱霸UBA及SBL
你說的才成立


人家至少多學個當翻譯機的能力,
比留在台灣只會上夜店塗髮膠好多了.
CP03 wrote:
人家至少多學個當翻...(恕刪)

去美國的小留學生 沒學好反而學壞的也不少啊
是人才 去了有往上進一階的環境;不是人才,去了就想功力大增也不可能

還是看人啦 胡瓏貿算是有上進心的,的確是有進步,也變壯不少

不過有些人去美國被歧視、排擠、喪失信心 或是被環境影響、交友不慎
吸毒、嗑藥樣樣來,就墮落了 心理失去平衡, 也就只能鍵盤嘴砲而已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