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我很好奇 韓國人練三分球 到底有什麼獨門絕活??


瑪爾Gy wrote:
不只要苦練,還要有...(恕刪)


其實小弟我是專程登入來告訴您
我知道你在說什麼
很久沒來籃球版逛~
沒想到01居然還有人肯分享投籃技巧,而且還蠻正確的觀念。
謝謝瑪爾大大的分享~

請問您是籃球隊員?教練?

晴耕雨讀123 wrote:
我覺得體力也很重要...(恕刪)


補充一下

體力一般理解比較偏向耐力。
但籃球很需要爆發力肌,而不是耐力肌。

籃球訓練體能應該是較著重 忽快忽慢 ,在需要快的時候能比別人快的間歇性爆發力體能,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而不是持續的以一個固定速度運動長時間的體能。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古時候有兩個高麗棒子
一個叫做李忠熙
一個叫做許載
當年的瓊斯杯轉播時有提過
據說許載從小就有一副手套
掌心處是一塊圓形的突起物
這樣的目的是為了保持投籃姿勢
確保是手指持球掌心不觸球
另外據我可憐的記憶
他的每日練投數是1000個

再有一個馬路消息
則預言在台灣很難出現這種人
當年某位台灣霸主球員
混血立委那個
自稱不需要重量訓練
我是不知道這麼多年後
體育界觀念到底進步多少啦
但是我是不抱持任何希望的

我沒有胸部 wrote:
當年的瓊斯杯轉播時有提過
據說許載從小就有一副手套
掌心處是一塊圓形的突起物
這樣的目的是為了保持投籃姿勢
確保是手指持球掌心不觸球



我覺得這個手掌心不碰球是蠻重要的,可以很快從運球或接球就轉成投籃出手、且球比較不會側旋...林書豪就是可惜從小就習慣整個手掌心貼球、且五個手指又不張開...外線就是一大弱點..
我沒有胸部 wrote:
古時候有兩個高麗棒子
一個叫做李忠熙
一個叫做許載


沒想到在nba球季
大家還肯討論 亞洲籃球
我也來湊個熱鬧

看了大家的討論
多數集中在準頭的手上功夫 如何出手 如何發力

其實 只論手上功夫
日本隊 與 我們的羅興樑 東方介德
空檔時的把握度 並不會比韓國差
說穿了
空檔 練的再準 遇到韓國隊 也是完全被比下去
問題在於 準度之外的基本動作 體能 意識
都輸韓國一大截

也就是 製造空檔的能力 擋下對方攻勢的能力
很多事 在雙方體力充沛時 影響看不出來
一旦 進入到決勝期
空檔跑不出來 或 跑出來但球傳不到位 或 空檔拿到球但體能已不濟....

*******

李鍾熙當然恐怖 但若非許載 犧牲自己恐怖得分能力 撕裂對方防守 為隊友製造空檔
欠缺爆發力 運球擺脫能力 的李鍾熙 也不至於 厲害到幾乎無法防守

光練準 是不夠用的 除非你有 Larry Bird 的身高 和 出手速度
韓國投入的訓練非常大,而且是大範圍的投入,從小到大。
如果方法不對的話,那麼損失是很巨大的

正由於訓練投入大,所以全力投入之前,對方法跟要訣 更必須格外深究,找到最根本的方法後,才能全力投入。
而不可能只是反正就一直投。如果自己就一直投 自己摸索,很多人奇奇怪怪的投法都有,一直練下去變成慣性動作,最後要改也改不了,事倍功半。一直嘗試錯誤,最後要自己歸納出正確的方法,不知要多久以後了,甚至很多人根本找不到正確的方法。
可以看到韓國球員投籃的動作,其實都很接近。
當然一直投、一直練,去揣摩 去熟練,是必須的。

基本動作也不是學姿勢,而是應該要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動作才能做對。
如果動作沒有太大偏差以致於會養成壞的習慣動作,那麼不需要管姿勢。基本動作的產生,是因為有某種目的而產生的 而不是因為好看、為做姿勢而做姿勢。如果了解基本動作為什麼要這麼做,做出來的動作就是對的。

比如說接球的時候跳起來接二腳落地,其目的就只是要接到球時 保持可以以左右腳任一腳做軸心腳而已。
跳接一點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接到球時為了保持一個最有利於進攻的態勢,讓二腳任一腳都可以做軸心。所以只要在接到球前,讓自己二腳都可以做軸心就行了。
可以看到Kobe常在接到球的一瞬間,做一個跳起來 二腳張開一前一後落地的姿勢。
怎麼跳、怎麼落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接到球時 保持一個對進攻最有利的態勢。

女籃經常是為了跳接而跳接,其實常常沒有什麼意義,純粹就只是因為那是個所謂的基本動作,所以訓練時教練要求接球要跳起來接二腳落地,保持習慣而已。 而NBA 這種無謂的跳接就很少,球員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做, 其實就是當你要在接球時保持利於進攻的態勢,自然的就會做出來了。重要的是接球後有利於做下個動作,而完全不是跳接本身。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99%的天分+上1%的努力不懈

還有國家提供的環境也很重要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