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打全運會代表隊要自己出旅費住宿費?

donny419 wrote:
基礎建設
教育
產業升級
環保
很多可以做
也應該做的
體育有沒有價值
留給市場決定


運動員的贊助補助
不就正符合閣下說的"產業升級"嗎?

產業升級的目的是"軟硬體升級"
讓該體育項目的基本品質變好 > 參予的運動員變多 > 市場就會重視 > 觀眾就會產生興趣 > 政府就會更重視

而且
運動員平時訓練已經是一大筆開銷
如果出去比賽的運動員還要自掏腰包
誰還想當該項目的運動員?在有天份也不太敢投入
自然就不用提市場會重視

另外 我個人覺得
贊助弱勢體育項目就像是贊助弱勢族群的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整天只著重在某著中心族群的發展
就跟只把經費補助給天龍國意思是一樣的(話說 我沒歧視台北人 我自己就台北人)

1xx年前 美國棒球也才剛開始 那時如果美國沒有輔助該項目 會有今天的MLB?世界性的棒球熱?
美國發熱的體育 難道只有棒球籃球? 我想絕對不止 連WWE都經營的嚇嚇叫(雖然WWE未必算體育 應該算娛樂 )

況且
補助住宿旅費只是基本的吧...
鋪個馬路都不止這些錢了 但馬路也沒平到哪裡的樣子...
我寧可把納稅錢拿去補助運動員

最後
體育有沒有價值 留給市場做決定
這句話講得非常好 從投報率&結果論的角度來看事情非常OK
但是 有些體育項目 連測市場水溫都還沒辦法開始
是要怎麼讓市場決斷呢?

以上我的淺見囉
如有冒犯還請D大見諒

SMITHWANG wrote:
德.智.體.群.美...(恕刪)


應不應該不是你講的算
你如果很喜歡贊助體育活動
為何不直接私人專款贊助該選手、或是該縣市體育機構


……………………………………
請問這些選手

德智體群美

都比其他人優秀嗎

為什麼要花特別多的資源在他們身上?
…………………………………………
多花這些補助
實際效益是?

咖哩電鍋 wrote:
運動員的贊助補助不...(恕刪)


完全不同意你的說法


體保生
甲組
現在的uba
SBL



有多少人是因為
看了他們的比賽
開始熱愛籃球
開始運動
強體報國?




全運會
有轉播嗎?
有收門票嗎?
即便免費 …多少人要看?

沒人要看 = 沒有市場價值
沒人要看 = 無法影響群眾

無法影響群眾 = 沒有人會因為有這項比賽、特別愛上運動


你的邏輯
如何成立



結論

沒有市場價值
就沒有影響力

沒有影響力
就無需存在




咖哩電鍋 wrote:
運動員的贊助補助不...(恕刪)


產業升級

只補助

策略性產業
既有價值升級 (有眼前利益)
衍生行價值升級 (有未來利益)

這三種對象




體育
如果

沒有辦法商業化
就不符合第二和第三



至於你說
體育對國家有沒有策略性意義
當然有

推廣運動 ,
可讓群眾有運動習慣 , 提升健康
實際效益 … 降低健保支出… 提高勞工產出

當然划算



………………………………………


但問題是

1. 補助體保生 (學雜費 , 生活津貼)
2. 辦沒人在乎的比賽
3. 興建免費運動場館 (例:臺北縣市各個運動中心)
4. 從教育著手 (例 :增加高中、國中、國小體育課的節數)
5. 立法 (例:體能不到一定水準、不能擔任公職)
6. 宣傳 (例 :體委會找明星代言路跑活動)

哪個才是體育預算
最有效益的投資?

效益是指
最能帶動群眾運動的習慣、風氣

2大概是最後一個吧
沒想到D大寫了三篇來回我
基於禮貌 我逐條回
但真的本意不是筆戰
還望D大多多包涵

donny419 wrote:
應不應該不是你講的算
你如果很喜歡贊助體育活動
為何不直接私人專款贊助該選手、或是該縣市體育機構


=> 當然不是我講的算 我是甚麼咖小...
但現在的贊補助不就是在說贊助該選手嗎?還是我會錯意了?


donny419 wrote:
請問這些選手
德智體群美
都比其他人優秀嗎
為什麼要花特別多的資源在他們身上?


=> 所以照D大的認為
投資都是得找已經處於高點的商品進行投資囉?
那這樣得到的效益絕對是拿到平分的平分的平分
不可能出現豐利這檔事

運動選手也是
多少選手進了NBA好幾年後成績才轉好?才開始展露頭角?
多少選手一開始呼聲高 最後卻打得亂七八糟或受傷?
所以有專家背書的東西未必是100%正確
更所以 運動員是一種潛力股 是要培養的
而不是硬梆梆的商品可以用數字跟統計來衡量
最後 不管成名否 運動員的德智體群美可以斷定? 所以NBA裡面所有球員的品德品性都非常好?
(看看世界和平先生的拳擊賽 也看看草莓獸的人間蒸發秀...)


donny419 wrote:
多花這些補助
實際效益是?


=> 效益就是培養潛力股 而不是投資已經處於高點的股
投資本來就是類賭博的事情
有賺有賠是必然的
雖然評估投報率是一定必要的
但是 我真的覺得
"運動員是一種潛力股 是要培養的 而不是硬梆梆的商品可以用數字跟統計來衡量"


donny419 wrote:
完全不同意你的說法
體保生
甲組
現在的uba
SBL
有多少人是因為
看了他們的比賽
開始熱愛籃球
開始運動


=> 拜託阿 髮膠聯盟那麼難看也不要舉這個例子吧
全世界多少人因為S.Curry的神射美季開始熱血練外線?買NBA球衣?
全世界多少人因為馬刺去年拿到總冠軍 覺得TD的英雄背影充滿感動?
全世界多少人因為KG回灰狼待退 又繼續拿出衣櫃裡深鎖已久的灰狼背號21球衣?

如果舉國外的太遠 那我舉國內
世界棒球錦標賽(應該沒記錯場吧)
多少人熱血現場&電視機前集氣加油 希望中華幹掉韓國?
最後中華輸球時
李展元大喊想贏韓國的那份熱血 不知多少人感同身受
如果要舉熱愛運動到熱血 可能這些例子比較OK

但髮膠聯盟...形像似乎沒有國內棒球經營的好 老實說 我真的看不太下去...
況且 也沒看到幾個認真認份的自主訓練球員出現
這才是德智體群美不太足夠的吧

另外 我再舉個例子
當初多少人在打詠春 知道葉問?
最後因為電影宣傳經營得宜
多少人那一股熱潮開始練起詠春
現在誰不知道葉問?
只是有無持之以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donny419 wrote:
強體報國?
全運會
有轉播嗎?
有收門票嗎?
即便免費 …多少人要看?
沒人要看 = 沒有市場價值
沒人要看 = 無法影響群眾
無法影響群眾 = 沒有人會因為有這項比賽、特別愛上運動
你的邏輯
如何成立
結論
沒有市場價值
就沒有影響力
沒有影響力
就無需存在


沒轉播 + 門票是否免費 + 沒人要看 + 無法影響市場 + 沒有影響力 => 超級潛力股
意思就是如果今天經營得宜 就成了傳奇 坐收獨斷
但是經營不起來 就虧了一大筆錢時間
所以 我相信世界絕對沒有一樣東西是無須存在的
所以給予基本的尊重是必要的

前幾天看到電視介紹英式橄欖球的運動
當初一開始
是有一個足球員無聊好玩把球拿起來跑
最後演變成英式橄欖球
一開始一堆人覺得不倫不類
是個不需存在的可笑運動
結果現在卻被經營的有國際比賽有門票收入


所以 說了那麼多
總之一句
好的投資經營者 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不好的經營投資者 就只能腐朽依然是腐朽囉
當然小弟說的也未必是對的
可能就經驗不足導致說了一堆可笑之話

反正
個人淺見
還請D大多多海涵

PS:D大最後一篇我就先不回了 打字打了好久有點累又花時間
而且 為避免筆戰口角發生 我看我還是不要再回話好了
樓歪了樓歪了樓歪了樓歪了樓歪了
drpedro wrote:


自刪文!
自刪文!

AlanSoCool wrote:
你們有聽過打全運會...(恕刪)
全運會不是舉辦過好幾十年了

有沒有補助,還沒有一個制度嗎?

drpedro wrote:
...(恕刪)


wrote:
而且 為避免筆戰口角發生 我看我還是不要再回話好了


不好意思
自刪文

咖哩電鍋 wrote:
沒想到D大寫了三篇...(恕刪)


幹嘛醬說

我前面幾篇都是嘴砲

只有最後一篇是認真的

拜託你回一下我的最後一篇嘛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