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y419 wrote:
基礎建設
教育
產業升級
環保
很多可以做
也應該做的
體育有沒有價值
留給市場決定
運動員的贊助補助
不就正符合閣下說的"產業升級"嗎?
產業升級的目的是"軟硬體升級"
讓該體育項目的基本品質變好 > 參予的運動員變多 > 市場就會重視 > 觀眾就會產生興趣 > 政府就會更重視
而且
運動員平時訓練已經是一大筆開銷
如果出去比賽的運動員還要自掏腰包
誰還想當該項目的運動員?在有天份也不太敢投入
自然就不用提市場會重視
另外 我個人覺得
贊助弱勢體育項目就像是贊助弱勢族群的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整天只著重在某著中心族群的發展
就跟只把經費補助給天龍國意思是一樣的(話說 我沒歧視台北人 我自己就台北人)
1xx年前 美國棒球也才剛開始 那時如果美國沒有輔助該項目 會有今天的MLB?世界性的棒球熱?
美國發熱的體育 難道只有棒球籃球? 我想絕對不止 連WWE都經營的嚇嚇叫(雖然WWE未必算體育 應該算娛樂

況且
補助住宿旅費只是基本的吧...
鋪個馬路都不止這些錢了 但馬路也沒平到哪裡的樣子...
我寧可把納稅錢拿去補助運動員
最後
體育有沒有價值 留給市場做決定
這句話講得非常好 從投報率&結果論的角度來看事情非常OK
但是 有些體育項目 連測市場水溫都還沒辦法開始
是要怎麼讓市場決斷呢?
以上我的淺見囉
如有冒犯還請D大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