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g1212 wrote:
我也是這麼認為.19...(恕刪)

但SHAQ,因為時代差距,無法比誰最強,
95年Shaq雖是天才,但也才2年級,那時Olajuwon是prime time
99年尚未整合成功的湖人就可以打敗Rockets3巨頭,但那時Olajuwon已快速老化
所以playoffs對戰成績,也很難比,
Rockets也是Tomjanovich整合後,Olajuwon才拿冠軍
Lakers也是Phil整合後,SHAQ才拿冠軍
這二支的最強時期沒對決過,也很難比
2人奪冠最強時的效率
Olajuwon 94-95季後賽的總助攻/總失誤比(1.3),優於Shaq00~02季後賽(1.0)
Olajuwon 94-95季後賽的FG(53%),略輸Shaq00~02季後賽(55%)
就數據看,Olajuwon團隊效率較佳,Shaq則是個人效率較佳
但個人認為,Olajuwon還是略優於shaq,差別就是94年冠軍的成就,Olajuwon真的是帶領一群小咖,
因為他的全能,可以讓隊友打更好,MJ的5人名單也是因為全能而選Olajuwon.
相較之下,Shaq雖強,但都要有一位能切善投全能後衛,才能打冠軍賽,Penny,Kobe,Wade,
看看Olajuwon 95年有了Drexler後,威力更是可怕,就知後衛對中鋒的重要性.
您真內行 wrote:
大夢比尤英早一年進NBA, 兩人的生涯前期, 當時尤英的評價較高(因為在紐約吧...). 話說大夢的生涯巔峰剛好喬丹不在, 巴克利跟卡爾馬龍巔峰時也是無堅不摧, 被喬丹擋下來罷了
你的論點真的有很大的問題…
大夢比尤英早一年進NBA…兩者「生涯顛峰時期」會差很遠?
大夢的顛峰就剛好MJ不在?(所謂的「MJ不在」應該是指MJ跑去打棒球那兩年吧?)
那兩年大夢剛好突然「顛峰」?
其他人前面也「顛峰」、後面也「顛峰」,剛好中間那兩年「不顛峰」?
94~95球季,爵士季賽成績60勝22負!
是該年全NBA第二佳戰績,也是到目前為止爵士隊史第二佳戰績!
這不算「顛峰」什麼才叫「顛峰」?
那一年擋下爵士的是火箭隊,可不是白襪隊啊!
(嚴格來說,應該說:白襪所屬2A伯明罕男爵隊…)
Ψ 神聖羅馬帝國費迪南一世:Fiat justicia et pereat mundus ✪ 縱使世界毀滅,也要讓正義實現 Ψ
C: Karl Malone
PF:Dennis Rodman
SF:Scottie Pippen
SG:Michael Jordan
PG:John Stockton
遞補
Sixth man:Larry bird
PF:Tim Duncan
SF:Kevin Durant
PG:Magic Johnson
SG:Jeff Hornacek
個人以1995-1996公牛班底的先發陣容發展,三角戰術核心三人(Michael, Scottie和Dennis)留下,Dennis可以專司籃板、壓迫性防守和擾亂對手,Michael只需專注於得分和防守,Scottie的壓迫性防守和內線得分。中鋒換成Karl是考慮其身體素質、球隊的速度和罰球能力,可與Dennis組成雙塔鞏固籃下。PG則選John的原因是仰賴場上組織和助攻能力(助攻和抄截記錄保持人,打球很強悍(夠髒)),而且John的老搭檔Karl也能執行得分效率極高的雙人檔拆戰術(若Michael熄火時)。
第六人選擇Larry的原因是考量其優異組織能力、戰術執行能力和對比賽的解讀能力,他也具備優異的三分外線能力,身高夠高(2.06m)
Tim則可以頂替Dennis或Karl的位置,不需要華麗的得分技巧但是得分卻很有效率。
需要Kevin和Jeff的原因是需要短時間就可以提供外圍火力支援(一上場拿到球就可以得分,不需熱機),因此具備穩定的外線得分能力。(Roggie Miller屬於人來瘋不夠穩定,Ray Allen不夠穩定大場面容易熄火,Steve Kerr打球不夠強悍)
Magic則是考慮優異的戰術組織、對於比賽解讀能力和身高優勢。他甚至也可以依據戰術需求打不同位置。而把他作為替補的考量是隊上的得分主力還是以Michael為主。
沒有完全的中鋒,考量戰術的需求以三角戰術為主,中鋒要有一定的速度,需負責在罰球區導球,檔切,吸引對方中鋒離開內線,不需要仰賴其得分。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940245 wrote:
不會吧,這2人不能在...(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