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講到籃球場上的神射手,你會想到哪些人?

史考特算是瘋狂射手型吧,說穩好像也還好,我以前國中還有一件他單場11顆 3pt出手點的短T

射手我還是喜歡像大嘴與艾倫這種空手跑動教科書,拿了就投~投了就進,一整個爽

還有爵士的死光槍,公牛的科爾,都不錯

------------------------------------------

Nick Anderson 的罰球連續不進,整個像中邪了一樣 之後就蒸發了

那時候台灣運動單品賣最好的除了公牛,再來就是魔術了


valens wrote:
SBL的中鋒。我只有...(恕刪)


台肯~
「旅行不是為了孩子會記得這趟旅程,而是我們旅程的回憶裡有他們。」 - 網友分享
曾經聽過一個籃球教練講一個小故事

李忠熙當初不知道跟哪個球員矇眼比投籃結果勝利而且命中率還超高
Why So Serious?
rusty725 wrote:
Abdul-Rauf...(恕刪)


改名之前叫做CHRIS JACKSON

六呎一吋 參加過灌籃大賽

會一抽一抽的
球德洛 wrote:
1.白人最後希望大鳥...(恕刪)



何那塞克是NBA罰球命中率高達九成的球員
當時對他真是印象深刻啊!

最後一個球員真是受教了!
既來之則玩之
Dale Ellis, 我一開始是想到他
80年代sonic的射手
擅長跑動後藉著對友的檔位, 抓住千鈞一髮的時機, 狙殺對手
在R.Miller之前, 看來就是他做的最好, 甚至還稍勝一籌

因為當年看他的投籃, 實在是忘不了

不過, 不管怎麼說, Larry Bird才是當年的第一

先想像一下, 有一個成名多年全能明星球員, 球品有點差, 喜歡用垃圾話欺負對手, 也從不畏懼肢體衝突
但他是白人(在當年這算是一個特權), 又是明星, 大家只好忍著他
他之前連續參加2屆3分大賽, 都是冠軍, 賽前還會當著大家的面, 羞辱式的問對手:你們誰會是第二名?
第三年又參加了
但這幾年他因傷所苦, 表現已經有點下滑, 一干年輕人早已虎視眈眈
頂著過去的光榮, 當然還有之前造的"孽緣", 贏了, 掌聲依舊, 但萬一輸了呢? 等著打落水狗的人恐怕更多

仔細看看下一部影片, 1988年3分大賽決賽, Larry Bird vs. Dale Ellis
想像那個場景, 想像 Bird的壓力
再仔細看他的投籃, 前15球投得很差, 15球只投進4球
但他可以在那麼緊湊的比賽時間中, 有效的調整, 一邊投籃, 一邊還能計算自己的分數與對手的差距
(一邊投一邊算分, 別跟我說這沒甚麼!!)
第16~20球連續命中, 一下子追回差距
再看最後5球, 看到了嗎? 兩球失手後, 他又再次調整節奏了, 只剩三球!!
先連進兩球, 比分追平了!!
再看最後一球, 出手後, 伸出宣告"我是冠軍"的食指, 球還在半空呢!!

冷靜, 節奏感, 對比賽的理解, 對自身能力的信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jMGqt02lXk
科科科二號機 wrote:
曾經聽過一個籃球教練講一個小故事

李忠熙當初不知道跟哪個球員矇眼比投籃結果勝利而且命中率還超高(恕刪)



這轉述,部分是真的,
是CBA時代發生的事情,
那一年,他矇眼投進了,我依稀記得是明星賽之類的三分球賽,分出勝負後的加碼表演
版上應該有人當年在現場看到。

神的是,根據李忠熙說的,矇眼投進不是運氣,一樣是練習就可以的,這是他每日苦練上千顆的成果
記得他還說當年他在韓國有表演過連進不知道幾顆的記錄,
最後一顆沒進而中斷,是因為主持人跟高層暗示他不要進了,以免造成神話或騷動之類的。他才故意不進的

聽起來真的是很神....
不過也是有可能他自己吹牛加油添醋了一些就是了

總歸,這人真的很神,起碼確實是準到讓人頭皮發麻,出手快如閃電,尋找出手空檔的頭腦又精得不得了
Chris Mullin
Mark Price
Larry Bird
Steve Kerr
Chuck Person
Wesley Person
Ray Allen
Alan Houston
131529125David wrote:
這轉述,部分是真的,...(恕刪)


沒錯,李忠熙當初還在宏國的時候,練習結束前,宏國都會玩一種三分球關門遊戲

詳細內容是怎麼個玩法我已經忘了,不過李忠熙在當代,真的準到讓人頭皮發麻

李忠熙不只是籃子準,對於比賽解讀和籃球智慧,我認為在亞洲可稱翹楚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原本FIBA的國際賽例中,是沒有三分球這一項的

三分球原本只是ABA的產物,目的是要增加比賽精采度

後來除了NBA之外,其他國家的職業聯盟,也陸續採用三分球的規則

使得FIBA打算從善如流,想要把三分球列入國際比賽的正式規則

邀請會員國投票表決是否讓加入三分球這個玩法

照道理說,以投射能力見長韓國人,應該會是三分球條例的最佳受惠者

但是討論時,卻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國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忠熙

李忠熙認為,加入三分球的規則,會讓先天體能條件較差的亞洲國家,從此失去在國際賽場上的競爭力

理由在於,當沒有三分線規則時,無論你的投射距離再遠,都只算兩分

防守方理所當然會放鬆對於十七呎以上跳投的防範,無力在禁區討生活的亞洲人

自然就會往外發展,以投射取分為主

但是,當遠距離跳投從兩分變成三分時,那麼防守方會因為取分效率的不對稱

而開始加強圍堵長距離的投射,而且自己也會開始專注於十七呎以上跳投的能力以及戰術培養

若以籃球強權美國來說,三分投射已經習以為常,

內線作戰能力也是世界之最,增加三分條件與否其實影響不大

但是對於一些尚未崛起,同時構成人種也是體能條件較好的西亞國家或是東歐國家來說

會加速這些國家的進步,而使得亞洲國家失去自己賴以維生的手段,得分會受限於防守加強,而成功率更低

理由在於,你不能阻止矮子灌籃,同樣當然也無法拒絕高個出去投三分

由此可見,李忠熙的看法已經超越當代的籃球思維了

過去韓國人在沒有轉型之前,從小到大的籃球訓練都是一慣化的訓練方式

不會因為身材而偏廢任何位置的技術

當時台灣還是玩五點或是七點定點跳投練習時,韓國人玩的可是三分線外的跑動接球投射練習

而且從小到大的這麼玩,對於觀念的培養,也是一貫化的訓練

講白一點不外乎就是苦練,服從兩個要點

當年除了李忠熙之外,許載,文景垠,都是可以在亞洲籃壇記上一筆的人物

台灣則是從李祖烈,洪式兄弟,鄭志龍開始,身體素質越來越好

但是基本技巧卻是越來越倒退,當初籃壇大換血的時候

田壘,陳信安,顏行書這些人才,可是看的籃壇老前輩口水流滿地

忘了是哪個籃壇老前輩曾經說過,這一批球員讓他來練,可以練出一支亞洲第一流的球隊

結果快十年了,台灣籃球的成績,仍然是如此不上不下

如果不是南韓和日本的換血陣痛,菲律賓的鎖國政策,

光是西亞崛起的強權,就足夠讓台灣不知道退到哪裡去了

實在令人感嘆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