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SBL七隊裡面
只有兩三隊想要爭冠軍
其他四五隊只求別墊底就好~
而HBL複賽八強則是每隊都想全國制霸
ela2 wrote:
原來SBL七隊裡面...(恕刪)
0.0 為什麼要把有關台銀的內容刪除啊...
職業球隊 就算是 NBA 也不是每一支球隊都想要爭冠
企業廣告 地區服務 才是他們成立球隊的主要目的 冠軍有時候只是 時機+運氣
NBA 甚至有某些球隊 年年試圖墊底捏.....
不過 反過來說 SBL 其實幾年前有傳聞 本來要成立職業聯盟的 但是因為"您關住的那支球隊"
大力反對 因為本身具公家機關的資格 不能具有營利資格 如果無法配合 寧願退回去打 甲級聯賽
所以才會變成現在這樣的半職業聯盟 (話說 某台灣賣飲料的球隊似乎也是這種心態? )
不過 這麼多年了 我覺得階段性任務也該結束 當年是不得不 現在球隊多了 選項也多了
台灣就這麼小 講據難聽的 籃球場到處都是 正常來說 看籃球的應該比看棒球的多....
棒球都可以4隊落實 屬地政策 職業化政策 籃球有這麼難?
讓想要真正 "奪冠軍" "營利" "壯大企業形象" 的企業來參與球團 才是真正的辦法
ela2 wrote:
原來SBL七隊裡面
只有兩三隊想要爭冠軍
其他四五隊只求別墊底就好~
而HBL複賽八強則是每隊都想全國制霸
是有那麼一點道理~~~
因為他們沒有想著贏, 只想著不能輸, 不能最輸就好!!!
說到底~~~怎樣的比賽才好看?
承如樓上所言, 就是有對抗性, 有敵對性, HBL就是學校與學校間的對抗敵對,
NBA. CBA也是城市與城市間的對抗敵對, 大家有歸屬認同感, 支持自己學校或家鄉的球隊!!!
(UBA就不多說了, 台灣大學生大家都知道是怎樣, 要去支持自己的學校球隊根本難上加難!!!)
也就是說台灣實在太小, 球隊要分各縣市有困難, 就連職棒也都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有掛縣市名,
增加對抗敵對性與城市認同感才比較好看一點, 最成功的當然就是桃猿隊啦!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