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KD7的上市,Nike一樣製作了一連串的宣傳影片,其中這支相當特別,因為是由KD6以及KD7的設計師張傳禧(Leo Chang)親自解釋設計理念,同時搭配了KD的灌籃演出!
KD小時候曾經立志成為一位氣象學家,當初在西雅圖被選中,後來又到奧克拉荷馬,恰巧這兩個城市的天氣都以變化莫測出名,而這樣的故事在2011年推出的KD4 Weatherman配色中首次運用,後來KD5跟KD6也持續使用。這次KD7也不例外,所以首波推出的五款配色,每一種都以天氣為主題進行設計。
首先看到鞋盒的部份,上一代KD6已經是使用KD的專屬鞋盒,不過配色還是保留相當大程度的Nike標準鞋盒橘紅配色;而這次開箱的KD7,可以看到整個鞋盒經過了全新設計,正面有藍灰色像雲層的設計,同時配上閃電與KD的標誌,也是與天氣相關。

側面的部份則有KD背號「35」的標誌。

接著翻開鞋盒可以看到防塵襯紙的部份就沒有特別的設計。

這次開箱的配色為KD7首發五款配色中最先上市的一款,名稱為「KD7 July 4th」。七月四號為美國獨立日與國慶,這款配色使用了美國國旗的紅白藍三色,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真理,而藍色則象徵正義。

由於KD個人非常喜歡美國獨立日時的煙火(或稱人造閃電),而此款首發配色的設計靈感就源自於此。

而第一眼看到這樣的配色直覺會想到美國隊球衣的配色,另外過去也有鞋款使用過,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這款當年天下第二人Scottie Pippen所穿的「Air More Uptempo」了!(好令人懷念的一雙鞋啊...)

(照片取自網路)
再回到KD7上,鞋面上紅色的Swoosh標誌從鞋頭延伸至中段,佈滿平流層不規則的深藍色紋路。

中前段的鞋面使用網眼材質,搭配上Dynamic Flywire的技術,除了更貼合腳背外,同時擁有良好的支撐力道。

腳背中段的部份使用了藍色大片的魔鬼氈束帶,增加包覆與穩定性,同時上面有35的標誌,在3與5交接處可以看到還有個顏色較深的7,象徵著為第七代鞋款。

而在魔鬼氈束帶最外側,上面也設計了七個突起的圓點,同樣也象徵著第七代的意義。

白色的鞋舌上方有鮮紅色的KD字樣。

白色扁平式鞋帶上同樣有排列整齊的紅色縫線點綴。

內側拇指部份鞋面有強化設計。

後段的部份使用了Hyperposite的材質,硬度較前段硬上許多提供更好的耐用與支撐,同時減輕了重量,而這也是Hyperposite的技術首次被運用在KD的鞋款中。

紅色的部份上面刻有NIKE ZOOM的字樣,因為使用了新開發的180度可視Nike Zoom Air氣墊,能提供回應性更好的緩震效果。

再來看到內側的樣式。

Swoosh的位置設計在後足的部分。

再來將魔鬼氈束帶拉開,可以看到內側一樣有平流層的問路設計。

換個角度看,可以看到綁帶刻有KD的母親Wanda、外婆Barbara、父親Wayne和兄弟Tony的名字。

再來看到正前方的樣式。

兩腳的腳尖上都刻有閃電的符號。

正後方的樣式,可以看到後跟鞋面是被Hyperposite材質包覆。

雙腳在氣墊下方各刻有三顆星星。

鞋舌的內側一樣紀念日的花紋設計。

鞋捨採用襪套式的固定設計,避免運動時的滑動。

再來看到外底的部份,底紋的設計一樣像是平流層的設計。

前腳掌內側上可以發現KD的標誌,而前腳掌的中底同時也使用了Nike Zoom氣墊提供更好的緩震效果。

中足的支撐托盤就像人體足部的骨骼,能有更好的穩定與支撐效果。

腳跟內側則有BIG CHUCKY的字樣,這在前幾代上一樣也有,是為了紀念KD的第一個籃球教練。

最後實際測量單腳的重量,US10.5號的實際重量為378公克,重量並不會太重。

這次借到的為樣品鞋並沒有辦法實戰,但因為尺寸與我的腳大小差不多,所以有稍微試套了一下,楦頭的部份個人覺得比上代更舒適(但還是要以個人實際試穿為準);鞋筒較低但感覺腳跟的穩定性不錯,鞋底很軟Q有彈性,鞋口的填充物也很舒服,整體舒適性個人覺得比KD6更好,因為當初我穿KD6鞋口的設計會刮腳,一定要穿較厚較高的襪子。不過鞋帶的長度有點尷尬,綁好之後稍微短了些,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壓進魔鬼氈下。

而在截稿前也借到了另一款配色,名稱為「KD7 Calm Before the Storm」。

這款配色是以灰色和粉色為主色調,象徵著暴風雨來襲前天空的顏色,看起來寧靜卻隱藏巨大的能量。


魔鬼氈束帶顏色為深灰色。






這個配色預計8月中的時候才會上市。


以上就是這次KD7兩個配色的開箱,雖然KD上個賽季的表現經常被批評有金身護體,很容易可以拿到罰球的機會,甚至開玩笑說他是「M嗶P」,但他的好表現確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最後就一起回味一下當時他拿下例行賽MVP的感人畫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