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情提要
關於我為什麼要一個人走這趟旅程前面的EP 0已經解釋過了,沒跟到的讀者可以參考這裡。第一周(EP1)在這裡
當我到達Salmon Glacier的時候,天氣並沒有站在我這邊。整片山都是霧氣,所以我決定在山頂睡一晚賭賭看!
Day 8: Salmon Glacier, AK – Dease Lake, BC

今天的任務是從Salmon Glacier到Dease Lake野營。原本是要去付費營地的,但是在Salmon Glacier過夜的鄰居給了我另一個更好的營地選擇,就在湖邊而且免費,所以臨時更改目的地。
時間拉回早上。我之所以前一晚在山上野營就是為了賭早上可以看到冰河,所以當我把帳篷打開的那一瞬間,我整個人呆住了。

冰河!是冰河!而且陽光照射的角度剛剛好!

親眼見到真的很壯觀,完全沒有想到這麼大一個!

陽光照射下來,可以看到冰河不只是白色的,還有淺藍色的反光。

我前一晚的家,真的是冰河當背景!

換望遠鏡頭放大看,原來冰河不是平整的一片,是這樣有高有低的。而且,陰影下的冰河呈現的淺藍色比較多耶!
(從看到冰河到現在寫這篇文已經三個星期了,我還是無法用言語形容我的震撼,所以就多上點圖吧)




我知道再往山上走還會有更多冰河,所以東西收一收跟鄰居說再見後繼續往山上走。過沒多久就看見第二個冰河。

這個冰河在更遠的山上,海拔更高,感覺更厚實。

山腳下還有一個冰河水流下來的小冰山。

接著往山上走,看見了第三個冰河。山谷的形狀看起來好像是一個水壩,阻擋了水的流動所以把冰河切成兩段。

換望遠鏡頭,可以看到真的是山谷把冰河切成兩段! 山谷的懸崖有個瀑布,就好像水庫在洩水一樣!

這真的太神奇了!

然後是第四個冰河!

這個冰河感覺比較小,而且也是卡在山谷裡。

EP0準備篇的第一張照片就是這裡。

再往前走就是原本公路通過的隧道,但是因為年份過高還有地質容易滲水的關係,隧道有部分崩塌了。所以後來重新規劃,把隧道外圍的山炸開壓平後把路繞過隧道。

隧道真的很有年代感,感覺像遊戲裡面的核爆的生存空間。

裡面暗到我車上所有的投射燈打開連隧道的四分之一都照不到。

離開前再看一次冰河瀑布。希望下次來的時候它還在。

回到Hyder, AK後,繞去海灣邊看看。
這裡真的是海,是一個被群山環繞的港口,所以這裡的海水很平靜。

如果不是氣溫不對的話,把火點起來後這根本就是加勒比海盜裡面會出現的畫面啊!
離開了Hyder, AK要回到Stewart, BC必需要經過加拿大的海關。說實在的,我真的不知道加拿大在那邊設一個海關幹甚麼。美國邊境檢查局在約10年前就取消那邊的檢查站了,只剩下加拿大還在那裏。跟第四天同樣的問題又要在回答一次,只是這次真的莫名其妙: 很明顯的我是從美國過去的,不管是從加拿大南邊的邊境還是從阿拉斯加的邊境入境,我都已經被檢查過了。而Hyder則甚麼都沒有,在那邊問同樣的問題有意義嗎…

入境加拿大之後,繼續在Cassiar Highway 往北走。很幸運的是,當天的天氣一路晴朗,看著兩旁的綠色植物,整個心情也好了起來。

終於在太陽下山之前我到達了當晚的營地。很幸運的,我拿到了最後一個營地。


湖水很清澈,只是浪有點大。對於沒有拿到湖邊的營地我也不覺得失望,因為湖邊的風有點大。反而我的營位剛好有樹擋風,所以比較安靜。
當天晚上我只吃個Mountain House當晚餐,因為我怕煮飯的味道太香把熊給吸引過來。

今日行車時間: 7小時54分鐘
今日行車距離: 302.3英里

Day 9: Dease Lake, BC – Whitehorse, YK

今天我終於揮別British Columbia,正式進入Yukon Territory。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步,因為這是我正式踏入北緯60度以上,人生第一次跑這麼北啊!
北緯60度以上,夏天最高有十九小時的日光,冬季最多有六個小時的日光。每年的八月底到隔年的四月底,北緯60度以上的地帶有機會可以同時看見天文黃昏跟黎明( 太陽的中心落於地平線18度下,差別是一個是太陽下山另一個是太陽升起)。

早上離開營地沒多久就開始傾盆大雨。還好我離開的早,不然就要冒雨收帳篷了。

今天的第一站是Boya Lake,我原本的備選付費營地。


看鴨子划水有種特別的療癒感。我坐在那邊看鴨子玩水看到忘記時間,結果公園的工作人員跑來問我有沒有付營地的費用。我跟他說我沒有要露營,只是經過來看看而已。他叫我把車停到Day Use Area 再回來看鴨子。
”鴨子不會跑,但是你錢包裡的錢會跑掉喔!”

我把車停到該停的地方後太陽剛好出來,然後湖面就變色了。
除了高山湖以外,我從來沒看過這麼藍的湖水。


當地遊客在划船。其實我這次本來想帶個獨木舟的,只是因為好的折疊式的獨木舟超出預算,車上也沒有空間可以放,所以沒有買。
看著別人玩獨木舟,我也想玩啊!
在Boya Lake停了有三個小時看鴨子划水看別人玩獨木舟享受寧靜之後,是時候往白馬鎮去了。從Boya Lake到白馬鎮要五個半小時,而我需要在晚餐時間之前到白馬,不然又得吃泡麵了。

從Cassiar Highway 接到Alaska Highway之前會經過BC跟Yukon的交界點。再見了BC! 我們一個月後再見!

你好,Yukon! 接下來幾天請多多指教囉!

結束了Cassiar Highway正式開始Alaska Highway (Alcan)。大家都說Alcan很難走,因為路況不佳,但是我覺得還好啊!可能是因為我改的避震器很好吧,對我來說路況根本沒有差別。

途中會經過許多這樣的鐵橋。跟一般的橋不一樣的是,橋面不是柏油路,而是鐵網路。主要的原因是冬天夏天溫差大,柏油路面容易損壞不容易維修,另外就是鐵網路面清潔容易,車上掉落的砂石直接掉進河裡就好,不需要清潔。

TR是誰?
其實我想很久要不要貼這張,但是…拜託不要這樣好嗎?不要在別人的廣告牌上簽到此一遊。不是說不行這樣,我是說至少也挑個路牌還是公有告示牌然後用貼紙吧… (像是Arctic Circle Sign之類的有意義且公有並接受這樣貼會定時清理的牌子)

一路上就是這樣直直走,定速開著然後podcast聽著,終於在下午六點多的時候到達白馬。

晚上睡付費營地,因為需要洗衣服。晚餐在白馬解決,找了一家日本料理結果是中國人開的。可能是因為我用中文點餐的關係吧,我點的拉麵給的料真的放好放滿,堆得跟小山一樣。到時回程時再來吃一次。
今日行車時間: 10小時28分鐘
今日行車距離: 415.2英里

Day 10: Whitehorse, YK – Tok, AK

今天我將會正式踏入阿拉斯加。今天的任務跟前一天相似: 在晚餐時間之前到營地,所以就沒有安排特別的行程。

離開白馬後天氣馬上轉陰,然後又開始傾盆大雨。還好這段的路況不錯,有很多段都是新鋪好的路。

繼續往西北方前進,等山上的雲層散開後我看見了山上的雪。
阿拉斯加人有一個詞形容山上的雪: termination dust,意思就是如果夏天沒有雪的山頂出現積雪的話,那就表示夏季要結束了。我一開始以為我看到的是termination dust,但是後來轉念一想,不對啊,我還在加拿大欸!

很快地就到達了今天唯一一個安排的停靠點:Kluane Lake。
Kluane Lake是Yukon境內最大的湖,但是因為氣候改變與地質的關係,Kluane Lake的水源在2016年的時候被切斷,導致水位逐年下降。在不久的將來,Kluane Lake可能會乾枯變成一個盆地。

我到達的時候很不幸的風非常大,加上下雨的關係,冷風吹起來是會要人命的刺骨。所以我跑去旁邊的遊客中心參觀。

遊客中心展出的除了有Kluane Lake歷年的變化以外,還有當地原住民的文化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物品。

外面的海報除了有英文與法文的標示以外,還有當地語言用拼音的方式標示出來。只是這個我真的不會唸。

遊客中心展出一些當地常見的動物的骨頭,還有一些腳印化石。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些海報解釋2016年那場改變Kluane Lake未來的土石流對於環境的影響,還有截斷的水源去哪裡了。

離開遊客中心以後繼續往北走,如果風平浪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裡應該很漂亮吧!

山上的雪看樣子是這幾天下的,不像是一直都在。如果是長年冰封的雪,那應該看不到黑色的岩石才對。
從Kluane Lake 到美加邊境這段路真的非常不好走。沿路很多段土路,路上也有非常非常多的坑洞。沿路上速限是70km,但是很多人都只開30。我仗著自己的車避震器好,沿路照著速限走沿路超車。雖然只有短短五小時的路程,但是感覺走了十小時一樣。

終於看到了這個牌子。這個牌子是在過邊境檢查站之前,所以我以為過了邊境檢查後還會有阿拉斯加的牌子所以就沒有停車。誰知道這是唯一的牌子啊!
入境美國非常簡單,我把護照交給對方後他只問我從哪來,然後說了一句”Welcome Home” (歡迎回家)就把護照交還給我了。
當下聽到Welcome Home眼淚差點飆出來。在加拿大的這幾天感覺格格不入,速度單位也是不習慣,整個感覺就是很不自在。雖然加拿大人都很好,但是還是感覺像在別人家一樣不舒服。
終於回到了用英里跟華氏為單位了,真好!

很神奇的是,入境阿拉斯加後天開始轉晴,久違的太陽也終於露臉了!

當晚睡在Tok,入境阿拉斯加後的第一個小鎮。小鎮很簡單,就一條公路穿過小鎮中心,幾乎所有的店家都建在在公路兩旁。

當天晚餐是泰國菜。就是為了趕在餐廳關門之前訂餐,所以我才一路超車趕到Tok。
至於為什麼會在這種地方有泰國菜… 我到現在還想不明白 (這也不是唯一開在荒郊野外沒有亞洲人的泰國餐廳,接下來幾天還會看到很多)

吃起來還真的挺道地的。我本來想點打拋雞,可是他們沒有。
今日行車時間: 9小時37分鐘
今日行車距離: 396.3英里
Day 11: Tok, AK – McCarthy, AK

今天是一個趕路的日子,同時也是我安排的第一條越野路線(之前那個是繞路,所以不是事先安排的越野)。
今天要從Tok趕路到McCarthy, 一個位於Wrangell-St. Elias 國家公園的一個小鎮為隔天的行程做準備。Wrangell-St. Elias是阿拉斯加州內唯二能夠開車到達的國家公園,這次的行程後幾天會去的Denali是另一個開車能到的國家公園。阿拉斯加其他的國家公園因為距離跟地貌的關係,只有搭船或者搭小飛機兩種方式才能到達。

一開始的公路是平坦的,但是大約1/4的路程之後路面開始多了許多frost heave。Frost heave就是因為路面與地基經過多次的結凍與解凍後造成的高低起伏,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我照著速限走,高低差多到我感覺我的避震器調的有點太軟,會有避震器壓縮太過頭的感覺。所以我找了個地方停下來把避震器調整到越野模式,雖然路感會比較硬一些,但是對於整體的操控跟乘坐感改進很多。

中午的時候到達Wrangell – St. Elias 國家公園的遊客中心。遊客中心後面就可以遠眺Mt. Drum跟其他屬於Wrangell 山群的高山。

當然,不可免俗的要拍張路牌照。因為道路施工的關係,我只有從車上拍張照就走了。旁邊的工人看我拿相機要拍照趕快把重型機械移開,真的很感謝!

要去McCarthy要走McCarthy Road,是一條泥土路。對於我的車來說完全不是問題,但是對於一些轎車或者RV來說,可能跟走Rubicon一樣困難。所以我又仗著車改得好一路超車,原本需要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壓縮到差不多一個小時就走完了。

我之所以要搶在別人之前到達是因為McCarthy不通車,只能在鎮外露營。而營地是沒有預約制的,所以要搶到好的營地就需要早到。

我搶到的營地剛好可以看到冰河。

冰河!這是我第五個看到的冰河。

這裡是隔天要去的地方 – Kennecott。Kennecott後面的山區有好幾個產銅礦的礦坑,而照片裡看到的就是負責集中處理銅礦的研磨廠以及宿舍。當Kennecott還在生產的年代(1909-1938),冰河就在工廠的旁邊,也就是說,前面的泥土以前都是被冰河覆蓋住的。礦場的工人就在冰河旁邊工作,而現在的冰河已經退到離Kennecott大約兩英里外的地方。

今日行車時間: 7小時14分鐘
今日行車距離: 257.8英里
Day 12: McCarthy, AK – McCarthy, AK (Pt 1)

今天的行程大概是我這整個行程走最多的一天: 早上去爬冰河,下午參觀Kennecott。
早上跟預約好的導遊碰面後,我們開始了艱苦的六小時行程。

因為冰河退化到上游去了, 前面的兩英里都是在樹林裡爬山。

導遊告訴我們,雖然冰河退化,但也只是肉眼可見的冰河退化。這些黑灰色看起來像是石頭的東西其實下面還是冰,還是屬於冰河的一部分。外面黑灰色的只是泥土,而這些泥土對於冰河是有隔熱的保護作用。

當大家喘得跟狗一樣的時候,我們終於看到我們要爬的冰河了。這個冰河跟我在營地看到的不是同一個冰河;營地看的到的是Kennecott Glacier,而我們要爬的是Root Glacier。兩個就在隔壁,中間一座山隔開兩個冰河。這次旅程第六個冰河解鎖!

爬冰河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穿戴有釘子的冰鞋,另一種是在一般的鞋子上裝冰爪(crampon)。我們用的是第二種方式,畢竟我們都不是專業爬冰河的人。但是導遊說如果他跟其他導遊自己平常假期爬冰河的時候會用第一種方式,因為他們一爬就是一周的行程。
在冰河上走路跟一般走路方式不一樣,腳步需要像爬樓梯一樣直上直下,腳跟不能拖地。這是為了能夠讓冰爪釘入冰裡面產生抓地力。另外就是兩腳需要張開,盡量與肩同寬(甚至更寬),這樣才能讓重心保持在兩腳之間,才不會重心不穩而跌倒。
在冰河上走路的感覺很奇妙,感覺有點像在雪上走路,只是比起雪的鬆軟,在冰上的感覺就是”脆”。每一步採下去就是清脆的”咖”的一聲。

夏天的冰河正在融化,隨處可見像這樣的冰河水灘。

淺水灘向下融化並聚集夠多的冰河水之後就會形成這樣藍色的小水灘。這個水灘其實沒有很深,但是因為光線的關係所以看起來是藍色的。

這是另一個正在形成的水灘,也是很漂亮的藍色。這個水灘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它上面還有浮冰,所以有可能會再冰起來。

當足夠的水灘連接起來並繼續接收旁邊地勢較高的冰河水後,就會形成像這樣的一個河道。這個河道看起來很寬,其實只有大約一步的寬度而已。

這是我在冰河上看過最深的水灘,深不見底。我有想過把運動攝影機放進去看水底的世界,但是我找不到一個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上我下到水邊。

冰河從山頂下來,看樣子沒有很高很遠,但是用走的話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而且到一半的時候冰河有個垂直的高地差,需要手腳都使用冰爪用攀岩的方式爬上去。

另外一個小冰河水灘。水很深,但是並沒有大到能夠讓人跳進去的大小。
導遊說之前有一個”冰湖”夠深而且夠大讓人跳進去,但是因為水灘的冰裂開了所以整個水灘的水都流光了。目前導遊們還沒找到一個夠深也夠大的”湖”讓人跳進去玩。

在冰河裡可以看到Kennecott其中的一個礦坑。這個礦坑叫做Bonanza Mine,是Kennecott產量最多的礦坑之一。從礦坑到Kennecott約5英里的直線路程,當年是用纜車的方式連接起來的。礦工搭纜車到礦坑工作,工時到了以後跟著挖出來的礦搭纜車回到Kennecott。現在要去參觀礦坑的話只能夠爬山過去,纜車已經在礦場停產後拆除了。

冰河不只是緩坡而已,也有像這樣垂直的懸崖。這是另外一個行程練習垂直爬冰河的練習場。

走著走著聽到水聲,沿著水聲我們找到了冰河道。冰河水沿著河道流到一個小洞穴裡面,繼續往冰河的底部流動。根據導遊的說法,在冰河幾百英呎甚至幾千英呎的厚度下面有天然的河道匯集了整個冰河流下來的水,而這些水會從冰洞(ice cave)流出來往下流而去。所以冰河其實是McCarthy前面那條河的水源,也就是為什麼如果”冰湖”潰堤的話下游的泛舟行程都需要取消或延期的原因。

而冰河上的水坑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外來物。像是這片被風吹到冰河上的樹葉,因為深色吸熱的關係,樹葉下的冰融化得比旁邊白色的冰還快。當冰融成水之後,樹葉會因為重力的關係往下沉,造成更多的冰融化。這樣的循環很自然地就造成了水坑。除了樹葉以外,旁邊的石頭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藍色真的好漂亮,水也好清澈。

這裡原本是導遊帶人跳水的冰湖,只是潰堤後現在剩下冰而已。

真的好漂亮。
我喝了一口冰河水,結果發現沒有想像中好喝。可能是因為太純淨的關係,感覺有點澀澀的沒有很順口。我覺得我帶的礦泉水口感比較好。

拿起地上的一塊冰,真的連冰也好漂亮!

結語
本來這篇是第二周的行程,但是因為冰河的篇幅有點太多所以第12天的行程切一半。早上爬冰河的行程就在這邊結束了,EP3 會從第12天的下半場參觀Kennecott繼續。第一次爬冰河雖然累,但是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體驗。半天的團費花了約$140美金,但是能夠跟著經驗足夠的導遊親身體驗冰河跟學習與冰河有關的知識卻是在別的地方沒有機會體驗到的。如果還有機會,我會再回來參加冰河一日遊或者冰洞體驗行程。如果各位讀者有安排要去阿拉斯加的話,我非常推薦趁著冰河還在的時候安排一個這樣的行程,不要只是搭船遠遠的看冰河而已。
進入阿拉斯加第二天,阿拉斯加已經完全超出我的期望!
本來9/3應該要貼文的,但是因為這幾天每天都有超過200張的照片要整理,再加上有幾晚的星鏈不穩定所以拖到今天。抱歉啦!

看更多:
歡迎追蹤我的IG: @ram_rebel_dt_eric看更多美西overlanding喔!對於Ram 1500車子改裝有興趣的可以看這邊
之前的4Runner改裝跟露營可以看這邊
2021年猶他州跟克羅拉多州露營看這邊
2023年大峽谷底跟瀑布上露營看這邊 (Mobile01精選文章/戶外分區新聞)
2022年一月死亡谷野營看這邊(Mobile01精選文章/戶外分區新聞 )
2022年三月死亡谷野營看這邊(Mobile01精選文章/戶外分區新聞 )
2023年九月亞利桑那露營看這邊(Mobile01精選文章/戶外分區新聞/20230913每日熱門文章)
2023年野營裝備整理分享與心得看這邊(Mobile01精選文章/戶外分區新聞 )
2023年GFC開箱與心得看這邊(Mobile01精選文章/戶外分區新聞/20231220每日熱門文章)
2024年六月大峽谷懸崖野營看這邊(Mobile01精選文章/戶外分區新聞)
2024年八月一路向北直到世界的盡頭 EP0看這邊 (Mobile01精選文章/20240821每日熱門文章/戶外分區新聞)
2024年八月一路向北直到世界的盡頭 EP1看這邊 (Mobile01精選文章/20240828每日熱門文章/戶外分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