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朋友說,以後如果搬家了,我們就再來蓋一座比較大的窯,而且要有以下三種改良
1.窯體要做比較大(能烤的東西比較多)
2.外觀一定要蓋得漂亮(第一代的窯太醜了,太粗糙私毫沒有美感可言)
3.上下分層的燃燒室(但這個可有可無)
最後蓋出來的完成品如下
- 正面
- 右側面
- 右側面
- 右邊是燒烤架
- 左側

到了工廠,小姐跟老闆出現,在出發之前心中已經有預設的藍圖,但在現場經過幾個小時的討論後,整個結構大改




- 南下採購
- 熟悉的工廠
回到家開始動工已是隔天的事,第一步先請鐵工師父燒個鐵架出來,開始製作基底
- 師父燒鐵架
- 空心磚蓋窯底
- 鐵架平台灌水泥
基座蓋好之後呢,就可以來鋪保溫層以及火床了,保溫層使用保溫磚,火床當然就是用耐火磚瞜。
- 底層使用保溫磚,縫隙填沙
- 火床使用耐火磚
- 空隙使用耐火鑄料填滿
拱門先試排看看,要用模具支撐磚塊,之後圓中心定位出來,使用自製圓規,確保基座真圓,填耐火鑄料固定,拱門及煙囪部分先蓋,窯體往上蓋時用木砌抓角度,斜度一致蓋起來比較美觀,隨著高度增高,磚的角度也越來越斜,耐火鑄料的特性不像水泥,幾乎是不具黏性,一邊蓋一邊得支撐,所以到第五層以後進度特別緩慢

- 拱門
- 自製圓規
- 填耐火鑄料
- 拱門及煙囪
- 第三層
- 第四層
- 第五層
過了第六層後,因為鑄料沒有黏著的特性。磚塊會一直往下掉,這時得改用模具繼續往上蓋。窯頂要收的漂亮可以使用爐頂砌磚,但當初沒有買到所以也只能將就著就地取材了。
- 第6層後開始收圓
- 準備封頂
- 主體完成
- 主體完成
在主體完成後,接下來要製作保溫層,使用耐溫1260度的陶瓷纖維棉,包覆整顆後,綁上不銹鋼網固定,再抹上一層耐火鑄料加強結構穩定性。
- 陶瓷纖維棉包覆
- 綁上不銹鋼鐵網
- 耐火鑄料抹勻加強結構穩定
- 白天的樣子
當時第一代的窯礙於預算不足到這一步就算完工了,後來想想實在是很簡陋。二代窯預算比較充足當然要蓋得漂亮,先上一層約10CM的水泥,加強結構的同時,利用水泥吸熱慢放熱慢的特性增加保溫效果。
- 灌水泥的板模
- 分批澆灌水泥
- 粗胚完成體
現在整體進度已來到80%,本來門面是打算蓋成方的,雛形出來後覺得不太搭


在窯體裝飾方面,考慮過各種石頭有小石子、鵝卵石、大理石板之類的,最後找到這種岩片,天然的紋理,不規則的形狀。我喜歡這種不修邊幅,粗曠、自然的感覺,當然了售價也不斐

- 準備貼岩石
- 好貴
- 真的很貴
- 心在淌血的貴
- 放棄掙扎的貴









- 貼完最後一片
- 不規則、自然的紋路
- 窯內部
- 第一把火,烤乾內部


建造的過程文章寫的非常簡潔,有蠻多的細節在過程中會遇到。需要的水泥型態啦~鑄料的濕度拿捏,建材的特性等等。這之中的細節還有巧思真的得親自蓋才有辦法體會了,最後在這邊跟大家分享這次的二代窯,希望大家會喜歡,很開心能跟在閱讀文章的你分享我的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