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營一直是很多人想嘗試但不敢入門的一種戶外生活方式,沒有水?沒有電?沒有廁所?這些都沒有,那我們到底要怎麼生存下來?
截至今日,睡在戶外的經驗也有兩年半了,地點遍佈學校、涼亭、車站、山裡、溪邊、海灘。在溪邊大石頭上紮營過四腳懸空;在沙灘露營風大到帳篷營柱被吹歪;騎在溪床裡面因為裝備不足差點餓死;騎車騎到一半跑去溯溪跳水。我們將透過分享自身的經驗,從路線規劃→ 營地選擇→ 伙食準備→ 心態建設,幫大家勇敢踏出第一步。

野營的環境有很多,大概可以分為山林、溪邊、海灘、市區。各個場域當然有不同考量重點,不過也有一些不管在哪紮營都要注意的事情,像是以下幾點:
* 容不容易撤退。(天氣突然轉差、身體出狀況)
* 地點的隱密性。(是否會吵,防小偷)
* 遮風避雨的空間。(牆壁、岩壁旁受風小)
* 不要紮營在野炊下風處。(煙灰、氣味感染)
* 帳篷開口背風。(較不受蚊蟲干擾)
* 進出帳篷要迅速,平常紗門要拉上。

不同地形的環境也有各自的優缺點:
* 水泥地:通常平整乾淨,不用用地布,但不能打營釘。
* 草地:地板較柔軟,可以打營釘;地布會沾到一些土;要防止有蛇。
* 礫石地:紮營前需先整理地面,以防石頭戳破帳篷。
* 細沙地:地板柔軟,甚至不用睡墊;營釘難用建議改綁石頭;如果地是濕的地布會沾滿沙。

#山林野營
通常單車能抵達的地方不會到太深山,多數是林道的盡頭或有水源的腹地,環境上沒像爬山那麼坎坷。
* 提早開始物色營地。(林道通常有水源的腹地不多)
* 提早到營地。(山林天色暗的快)
* 要有備案。(路況不一定適合騎)
* 花費時間抓寬鬆一點。(山坡負重騎的慢)
* 不要擋到路。
* 晚上清晨比較冷。
* 小心山坡落石。



#溪邊野營
溪邊最怕的就是溪水暴漲,紮營時需觀察"帳篷位置與溪流的高度差,而不是距離溪流的遠近"。
* 溪流內圈較外圈好。
* 尋找支流紮營。(主流匯集多條支流,較有暴漲風險)
* 紮營的地方有沒有草。(沒草代表水大會被淹過)
* 常被淹的土也容易軟。
* 靠岩壁邊有落石風險。


#海灘野營
海邊大部份風都很大,且根據不同沙灘類型可能無法打營釘。
* 小心颱風前後,注意長浪。(App:Windy、中央氣象局(長浪警報))
* 漲退潮線觀察。
* 大潮小潮查詢。(初一、十五大潮)
* 不要紮海蝕洞裡面。(落石風險)
* 紮營完要用石頭固定。(避免海風把帳篷吹走)
* 海浪聲音很吵。


#關於升營火
野營人士都喜歡升營火,因為好處很多:取暖、照明、動物不敢靠近、省瓦斯、料理選擇變多。
* 帶傳統打火機、打火石。(電子有受潮風險)
* 火種。(燃料錠、或自己用化妝棉+凡士林DIY也可以)
* 綠色的木頭不要燒。(水份多)
* 有小洞的不要燒。(可能有蟻窩)
* 硬的脆的好。(硬脆代表木材乾)
* 濕的木頭可以放旁邊烤乾。
* 燒竹子會爆。(因為有空氣,可能會燒破帳篷,如果要燒要切開)
* 不要一直搧風。(灰會亂飛)
* 灰燼用清水澆熄、掩埋。(LNT)

營火部落達哥專業影片建議:
露營是一種享受,野外生活是一種精神,你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獨立存在,並且置身一個陌生卻又美麗的自然環境,但還能夠活的很好。自己學習搭帳篷、自己動手野炊料理、自己在一個沒過過夜的地點呆一整天這是一件很厲害的事。
結束旅程後,你的生命厚度多了一點,生活體驗增加了一點,你會覺得自己又成長了,對台灣也更瞭解了,會讓你覺得人生更完整。
BikepackingTaiwan 陪你玩台灣:https://www.facebook.com/BikepackingTaiwan
🙋♂馬上填寫以下表單,有活動馬上通知您!
https://bikepackingtaiwan.com/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