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是二戰後到1950年間的版本(簡稱前期版),
與前文1950~1954年版本(簡稱後期版)最大差異在燃燒器的設計,
另外差異為原木包覆提把與約1公升的油壺(7~8分滿,後期版約0.7公升),
油壺加滿後總重為3.5kg,平均功率1kW以上(後期版約0.7kW)。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6e32cdd45ca1a8387b95e146c22e2915.gif)
兩個版本的燃燒器除了外觀不同且前期版本也較後期版本重約一倍,
推測是二戰後基礎建設起飛銅價大漲,
Tilley為降低成本在1950年修改燃燒器的版本。
====================================================================
這篇要探討兩個版本燃燒器在結構與使用上的差異。
先圖解兩個版本燃燒器的工作原理與結構差異。
下方為立剖面圖,上方為平剖面圖,
左側為後期,右側為前期。
橙色為燃料進入方向,藍色為空氣進氣方向,綠色為燃料與空氣混合後的油氣(固定空燃比)。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e2f6751180f8676f701e8fd5de816a8a.png)
實體外觀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3f56f0e61f50d5c0bdd2b476a87a7b9a.jpg)
大部分解,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f950c75156c42f59bb5427c50f2931c9.jpg)
後期版的燃燒器(上/下半部崁入中半段)無法大部分解。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25d1718200ae0d6d8ffa672d5cda60fa.jpg)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08efc1aa773b1cf07c124952acb61f16.jpg)
後期版燃燒器底部的分焰盤固定方式;鎖在內層的油料管上。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cc2c772bdfce232515fbeea64119cc77.jpg)
後期版燃燒器內部構造;
內層下半段為油料管、中間段與最外層進氣(空氣)層連通、上半段與頂部混氣室連通。
中間層為混和後的油氣出口(有六個油氣出孔)。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64ff1410646665f0298cb2706bcd408d.jpg)
早期版本燃燒器內部構造;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e2229ec5f5ed05090fbde5cad1ba4eba.jpg)
早期版本燃燒器內層下部側邊開孔連通外層進氣層,上部與頂部混氣室連通。
中間層為混和後的油氣出口(有六個油氣出孔)。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a5bff44b7870b86f3be8c6196dccbaa4.jpg)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e56457bad62414a85d383453debf6f70.jpg)
早期版本燃燒器中間層底部靠兩側(避開內外層連通)各有三孔為油氣出口。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6581e97d3cb2f3ae63de614f3e986a3d.jpg)
早期版燃燒器底部的分焰盤固定方式;鎖在燃燒器的中層外管壁上。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9c70ece3beff3be81b0ae4b5c2fbe2b1.jpg)
=================================================================
效率分析:
這類型的煤油汽化暖器,影響燃燒效率的主要因子是空燃比(空氣與油料的混和比例),
前後期的結構設計雖有不同,原廠設計的最佳空燃比值應該是固定的。
使用上會影響空燃比的會有油壺壓力與油料預熱條件,
舉例說明;泵加壓越高油料在單位時間內的流量就越大,
流量越大就需要越多的蓄熱量來維持油料汽化與控制空燃比值。
因此後期的油汽混氣路徑設計較佳,但結構單薄蓄熱能力差,
所以在油壺過壓的條件下,
燃燒器結構會過熱而造成油氣在頂蓋混氣室內的自燃。
相較之下前期版無論油壺壓力大小,
有結構上較好的蓄熱能力可以穩定的處理油料汽化,
整體的穩定度與平均效率都比後期版本優。
有圖為證,指向型聚熱罩映照出紅通通燃燒器,
背面表面溫度約40度(比後期多五度左右)。
![[分享]Tilley R1暖器之燃燒器解析](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1/mobile01-52c3f3d56a95e215b8df0ec74ec9218c.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