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露營,要學會在大自然中應變,而不是在網路世界抱怨

台灣的露營人口的成長速度比我想像快好多,才短短七年!

我是2007年開始汽車露營,「一台車、三代親、六口人」露營出遊的生活真的很棒,不時也會召集好友一起共露,甚至辦個主題露營。這樣的生活不但維持親子之間互動,小孩子更可以學會如何跟其他人相處,培養利人利己的生活態度,這可是無價的收穫!
這七年,老大老二從幼稚園,如今已經有人唸國中了,如今考試前夕依舊去露營,不是不在乎成績,而是露營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無法分割了!

我們是沒去算目前已經第幾露了,也沒去紀錄照訪多少家露營地,但有沒有遇過很糟的狀況?
當然有!下雨泥濘、營位規劃不佳、營區吵鬧甚至有人放鞭炮、衛浴設備不足、洗手台過少……等等,都遇過!
每每遇到這些狀況的當下,我們想到的是如何因應、應變,但不會讓這些不好的因子一直放在我們的腦海中,困擾著我們!
因為,露營不是在爭是非,而是在過生活!

遇到好的營地&主人,就多照訪,久了自然會變成朋友。朋友越多,踩到地雷的機會就越小。
遇到管理不善的營地或不友善的主人,笑一笑下次不去便是
何苦為了別人亂丟的垃圾生氣,甚至帶回家呢?

記著這次去玩的美麗風景,把握路上跟家人的甜蜜互動,
看著孩子如何跟其他人互助合作,想著下次要買甚麼裝備,
這些才是露營該留給我們的意義
2014-10-17 14:46 發佈

65shortstop wrote:
台灣的露營人口的成長...(恕刪)



分享的真的很好

就像去朋友家 不要去當客戶

這樣心情 大家可以學習到更多

沒什麼是地雷 不要爛用網路資源

在台灣露營真的是露營嗎?帳篷搭在水泥地或是棧板上,上面還有鐵皮屋頂,水電樣樣不缺還有流理台跟浴室,睡覺有氣墊床跟電扇嫌無聊還有卡啦ok跟電影可以看,這怎麼看都不像露營啊。

lucifer@mobile01 wrote:
在台灣露營真的是露營...(恕刪)


台灣的露營有點像是美國小孩童子軍的露營模式 有電有水,不過這種輕露營模式越來越多老美喜愛,那種到荒蕪一人地區的有另外的趣味.
見解與思惟確實值得稱讚!相信版主是一個頗有修養而且大氣
真的要快快樂樂出門,高高興興回家 。

lucifer@mobile01 wrote:
在台灣露營真的是露營...(恕刪)


這叫[台式露營]==野外客廳式露營阿~~

1990年代熱中登山時,桶後的瀑布下方還有太師椅耶~~不知道誰扛氣進的....

過不久

就出現[在客廳釣魚]的房屋廣告(汐止瓏山林....)
後來客廳釣魚真的變成[真風景]因為颱風來襲汐止山區的別墅無法下山通通被困住只能在客廳釣魚維生....哈~~

上星期看到日月潭的一個民宿出現[在民宿房間內釣魚耶]....哈~~

去年我去屏東枋寮漁港有家咖啡廳面向港區,跟老闆說可不可喝咖啡釣魚阿....老闆說不用在咖啡廳拉,旁邊就有釣魚工寮可以泡茶、泡咖啡的....

敝人正好是老美童軍團的助理團長, 敝團露營的任何營地不管是 state park or national park 或是 BSA camp 都是沒有電的, 好一點的營地可能會有自來水但是大多數的營地都是泉水, 廁所也是一個坑
然後外面有一個棚子的而已,要有抽水馬桶的只有在 BSA training camp 那種可以容納幾百人的 camp
才有抽水馬桶的廁所跟廚房
老美的觀念是露營就是要在野外,外界文明的影響越少越好如果要享受的就會去RV park , 就算是國家公園, camp site 跟 RV park 也是各自分開的

AlgerChen wrote:
台灣的露營有點像是美國小孩童子軍的露營模式 有電有水,不過這種輕露營模式越來越多老美喜愛,那種到荒蕪一人地區的有另外的趣味.
每個人出去露營的想法都不同

每個人過生活的方式也不同


有人為了有FU花大錢買NORDISK 有人覺的速立帳方便

(題外話某些團體可是很不削"四腳帳"的呦)

沒有甚麼對錯 怎麼生活這是個人的事情

愛去五星級營地的就去五星級

愛野營的就去野營

現在加入露營的多是新一代的父母 七十年次左右

想法可能會跟露了很多年的老前輩不一樣吧


而這次顏氏的事 我個人覺的當事者把自己遇到的事寫出來沒甚麼不對


就好比你去到一個營區發現這個營區棒呆了一樣

然後寫出來~有人會說 拜託別浪費網路資源寫這種東西嗎?

不知道為甚麼 事情變成好的能講壞的不能講

網路的功能不就是這樣嗎? 無所謂浪不浪費網路資源 愛看的看不愛的就跳過去

我自己也去過顏氏 當初也是沒做太多功課就去了

當天人不算多 但我也覺的衛浴洗手台超少 只是懶的上網大書特書罷了

要是我沒去過 我看了這些討論後 我也不會去了

大家現在挑營地不就都是上網看嗎?

這件事好像只在某大戶外用品店的FB專頁上有較大的回響

01上似乎也沒甚麼反應

但後來事情的發展讓我覺的

挺的好像都是該店的核心人員

原來租營地的跟賣帳篷的交情這麼好

讓我覺的真是太可怕了

原來商人真的可以把持一切


除非去野營不然現在的商業露營已經不是在大自然裡了

我們這一些凡夫俗子沒有把露營看的這麼高尚

沒有應變不應變 只是希望不要讓孩子一直處在都市裡而已

而大人上了一個禮拜班 也不希望太累 商業露營區是一個權衡的方式

是一種消費行為 既然在消費行為中遇到了不滿

為甚麼不能說???

今天不論你是去住飯店,買東西 都是消費行為 你遇到不滿說出來天經地義

至於有沒有理 自有公斷

那為甚麼花錢去露營覺的不好不能說呢????





我總覺得露營是free style,只要走出戶外,要怎麼在戶外過一天(或假期)隨你,應該無須執著是否有水、有電、帳篷型式、雨棚棧板.....等等

至於大自然該如何定義?
沒水沒電沒人的環境才算嗎?
有必要這麼嚴格嗎?

我一直認為,露營是用自己的方式過生活,把上班日存在的諸多元素(壓力)暫時凍結的生活
這時候的生活很單純:吃飯與準備下一頓飯,有體力就活動,累了就睡覺

我跟孩子們在這幾年的露營生活,無形之中都學習到二件事:分享&正面思考

剛開始露營時,還在念幼稚園的小孩哭著回來,投訴其他人不跟他玩
也忘了過了多久,小孩子自己會想辦法跟其他人相處互動
因為他們學會利用分享跟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當然大人有在旁引導)
分享玩具、分享遊戲、分享手中的食物(零食)

不只小孩,大人在這中間我也同步成長
像是我就慢慢漸少嚇阻式的教育,因為正面鼓勵的勸導效果更長遠

不是沒有抱怨,也不是沒有衝突,但我們不會讓負面因子一直困擾我們一家
畢竟大人回家後有工作壓力,小孩有課業壓力。
現實生活已經更沉重了,露營生活就讓自己簡單一點吧

當然,有人認為給營地費就是消費行為。沒錯,如果把上班日的元素都加進來時,的確是!
而不少營地老闆的諸多營地須知、注意事項等等把我們當作消費者

但我在露營時,真的沒有打算啟動上班模式!

PS:埔里顏式牧場我沒去過,但我4年前去過彰化顏式
浴室只有二間(但很大,也很乾淨),洗澡也是排很久很久。
更何況我們白天還騎自行車弄得一身汗,而且是夏天
洗手台使用也不算方便,廁所不多也有些遠
我們一行人只記得度過二天愉快的假期!


chiachia0112 wrote:
每個人出去露營的想法...(恕刪)


就每個人有每個人想法

每個團體有每個團體的特性

如到印度團體內說吃牛肉有多好
到回教說吃猪才好

到某大戶外用品店的FB專頁
他們很多人認為那是正常的
當然被..............

我不是大戶外用品相關人員
我也認為牧場那是正常的
露營本來就是如此

道不同,不相為謀

台灣露營真的很多地雷
不要因為民宿很貴
為省錢而來露營

露營對我

離開都市生活隨心所欲

我六十年次
可能我有受點日本教育吧
有問題先自己先想辦法解決
有事情先檢視自己
以打造終極 Skyline GT-R 為目標的職人 http://roadflight.pixnet.net/blog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