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反潮的問題

元旦在山上有水完成首露......
挪威森林的外帳內側中央靠近氣孔結了水珠, 這可以避免嗎? 還是正常現象
但是內帳OK沒有問題, 鋁箔地墊OK 也沒問題, 怪的是三個人睡的充氣墊
其中兩個人躺的地方有潮潮的水印 我睡的位置沒有.......
三個人腳朝門口由左至右左邊兩位有水印 靠最左邊的我卻沒有
這是什麼原因呢?

2014-01-02 10:4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問題
比較像是外帳反潮水珠低下來的關係。
justgoing2005 wrote:
元旦在山上有...(恕刪)


挪威森林的外帳長度比較長,請記得拉緊下釘,不要讓內外帳黏在一起。
這樣會改善外帳露水滴到內帳的問題,而且拉撐外帳,內外帳間的通風會變得比較好,帳內呼吸所產生的水氣比較不會去凝結在內帳內滴下來。
當然如果圍的密不通風,內外溫差又大,不管什麼帳篷都無法避免水氣凝結滴下。

您可以觀察一下SP的帳篷,外帳在拉撐下釘好時,跟內帳還有地面還有一段距離,我覺得這樣才是對的設計。
挪威森林的外帳,稍微長了一點。
內外帳一定要保持分開,讓空氣保持循環
這樣內帳才會乾爽

另外在帳篷上面搭一個小天幕
經過測試,天幕外的濕氣和天幕內的濕氣明顯不同
通常在無風的狀況,霧氣(水氣)比空氣重,所以是由上而下
天幕可以有效隔離水氣,相對更乾爽
http://marslanapp.pixnet.net/album/photo/355305468-093955pjd6qyx0a0hptoub

小天幕的搭法很多種,圖片屬於"搞剛"的搭設方式
內帳沒有溼
只是在人躺的地方出現兩個睡袋的印子還是濕濕的....
但是我也睡睡袋 我的位子卻沒有.....

外帳內側水珠就是把外帳跟內帳確實分開保持氣流通風就可以避免囉?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reknet2007/ 只想拍照片

kuniaki wrote:
挪威森林的外帳長度比...(恕刪)


上週末我在石水坊

夜晚溫度約5度. 起大霧濕氣很重. 12點時開始下了一整晚的雨

我用TP-670. 帳內睡三個人

早上起來內掛帳的布(米色的部份)摸起來就覺得潮潮的

因為天冷我門窗都全關

只留上方的透氣孔

三個人的呼吸也是造成了反潮

地面我沒用鋁箔墊不過很乾爽

連670這種內掛帳離外帳那麼開的設計一樣反潮了

所以我想通風不夠也是一個原因



台北/ Steve Lee

stevelee1203 wrote:
上週末我在石水坊夜晚...(恕刪)


我上週末在尖石, 也是碰到半夜下雨, 所以元旦跨年才又多請了一天休假出來晒裝備.

上週末我是Doppelganger印地安帳開張, 內帳整個是蚊帳式的, 外帳確實拉開打釘後, 跟內帳保持了一個距離, 所以雖然上面並沒有其他的天幕遮蔽, 但是帳內仍是乾爽的, 沒有反潮現象, 但我家部長說, 通風似乎有點太好(內帳其實是個蚊帳), 所以半夜會冷...

沒有適合的地布(因為是六角形的帳篷), 所以只好用速可搭的地布, 結果隔天收帳時發現地布上有一大包水. 可能是新帳防水性還可以, 如果是用了一陣子的舊帳, 可能睡袋, 睡墊什麼的都會濕掉.
小弟個人認為:
反潮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內帳的空氣濕度和人體呼吸的水氣造成的
當室外空氣乾燥時
確實的將內帳與外帳的間隔拉出來 使空氣有良好的循環
自然可將濕氣與室外的乾爽空氣交換對流 而不會反朝

但是一整天的下雨或是晚上濕度很高的天氣
室外的空氣濕度比帳內還高
內外帳再怎麼拉 空氣對流再怎麼好
濕氣也無法排到室外
只能往帳頂蓄積 積久了就變成水滴滴下來 就變成反潮了....


我曾經碰過
如果只有外帳、內帳,下大雨的天氣在加上山上的濕氣
內帳會濕濕的很正常,就像宜蘭的棉被感覺特別重

尤其內外溫度差距越大,猶如汽車玻璃起霧的狀況一樣
水氣很快附著在溫差大的介質表面
所以整個感到濕搭搭
造成內外溫差,除了呼出的氣,還有身體的體溫

小弟認為兩個條件只要構成,內帳潮濕是一定的
1.室內、外溫差大
2.空氣中的濕氣飽和

所以每次露營只要一下雨,我一定會在外帳上面搭一個小天幕
很有效喔!!你可以試看看



mars3538 wrote:
我曾經碰過如果只有外...(恕刪)


要解決帳篷反潮的方法,大概曾經看過這幾種:

1.內帳與外帳確實分離,增加空氣對流
(以小弟個人經驗認為,下雨天或濕度高天氣,此法依舊無效)

2.帳篷內熱源,包含暖爐或汽化燈等
(不鼓勵,帳內熱源,應注意用火安全,或一氧化碳濃度過高....)

3.帳篷外再加天幕
(此法下次預備來試試看....)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