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好一段時間沒再露,這個月終於有機會踏出來活絡筋骨,行前裝檢喵到那最不起眼的營繩,過去常有不順手的地方〈例如調整鬆脫、起毛邊等等〉談不上大問題,所以每次回來必忘記此事,看似"小螺絲"不受矚目,卻又是帳類舉足輕重的角色。
今天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簡單分享營繩!一直以來都用速可搭附的營繩,想說堪用就好,本身又有反光條其實效果還不錯,就從不覺得有替換必要,可是營地實戰卻常有鬆脫、綁結不扎實、起毛邊、容易吸水,畢竟附送的陪我征戰各地還多少有點感情,最後是長度不足等問題,鐵了心連同調節片全換掉,才有這篇文章的誕生。
▼ 手上依用途擁有各種繩索,從左邊開始依序ROPESMITH黑鹿牌6mm、嘉隆5mm、嘉隆4mm、大陸製5mm、LOGOS扁繩7mm、速可搭8mm、童軍繩、還有漏拍的傘繩未入鏡呢。

速可搭”沙米斯”送的營繩號稱8mm事實上目測編織應該僅16股而已,稍微拉緊就縮回5mm也因為這特性,就是表面鬆垮,勾到魔鬼氈之類的尖物容易起毛邊、綁好繩結/拉營釘都還要經常巡視有無鬆脫;上圖列出主要露營用的原本出勤多年,現在除了嘉隆系列,其他全部通通換成最左邊ROPESMITH繩匠這隻黑鹿,聽說在警消、山搜救援界頗有名氣,收到營繩時有留意地址在彰化,也不意外彰化一直是享譽國際的紡織王國。
▼ 編織比較部分〈左邊〉ROPESMITH黑鹿牌用32股、〈右邊〉速可搭大概16股,肉眼能輕易辨識更別說繩面觸感。速可搭唯一贏面可能只剩反光條那面積,是否採用3M也不得而知?

起初是為了尋找登山天幕用的2mm營繩才涉略繩索功課,想不到也是一門大學問,露營除了要提升視覺辨識、降低夜間絆倒危險、更要顧慮天幕迎風面積的潛在危險,考量許多因素集結以下7大挑繩經驗,供露友加減參考。
個人暫無山搜、攀岩經驗,單就露營用途來建議挑營繩:
(1) 盡可能螢光亮、或非接近大自然色系。
(2) 具備3M反光條。
(3) 露營用常見繩徑5~6mm。
(4) 有標榜拉力〈例如80Lb〉。
(5) 特多龍〈PolyesterPE〉材質→抗磨損、抗UV、低吸水、不易發霉。
(6) 32股編織→緊密結實、不起毛。
(7) 選台灣在地製造→重視品質安全的露友真心建議。
▼天幕主要營柱建議綁雙套結/下兩根釘,夜間除了LED警示或三角錐之外3M反光也相當實用。

初步認識完營繩,接下來談談調節片也有人叫風繩扣,市面上琳瑯滿目各種形狀都有,而露營最常見大概下面這幾款,材質不外乎就是一般塑膠製、夜光型、鋁合金;較值得注意是購買調節片之前,務必確認自己手上營繩的孔徑,以免買回家之後不適用,根據個人經驗3孔比2孔穩固,耐用度上也自然是金屬製品的好。
▼〈上〉孔徑是購買調節片的重要規格喔。〈下〉可比較不同繩徑的大小,最右邊兩條SNOWPEAK 3mm、ROPESMITH 2mm屬登山用途輕量化的營繩。

▼ 這邊我個人也大力推薦三角調節,好調節又穩固,若沒有品牌迷思買無LOGO就非常夠用,還能省下不少荷包。版上也有「三角調節片」的相關文章可搜尋就不多闡述了。

長度、和收納部分:
(1) 長度建議,以整根營柱或地面距離綁點的高度,乘上1.8再加預留10~20cm即可。例如:〈營柱250cm*1.8倍數〉+預留20cm=建議470cm。若營柱綁的營繩是雙套結〈如上1/4分割圖〉長度就再乘以2=建議940cm,預不預留看個人也有人直接乘1.6而已。
(2) 收納建議,別說我潔癖龜毛,讓開始搭帳時不手忙腳亂,提前作業就是養成良好收繩習慣,現場不但省時、收納不糾結、更不佔你工具袋的空間。要是遇到雨天營繩溼答答〈由其不是特多龍的材質〉回家要記得晾乾再收起來,避免發霉變質影響壽命。
▼ 我個人是用學生童軍時期所學的「童軍繩結」來收捆。收繩真的非求快,您想像搭天幕時下著雨卻從亂七八糟的營繩堆中,還要各個分開/取出是多麼手忙腳亂的困境。

▼ YouTube兩部收繩教學,分別來自DOLLY WANG、台中市大同學小的童軍課程。
這邊詢問一下,台灣市面上哪裡可找到孔徑3mm、穿三孔、體積小的調節片?
目前只有嘉隆4mm夜光的還能頂著,可惜登山用總覺得好大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