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輕輕的14"小小折露營(更輕更大的露營空間)

koeirene wrote:
大大5/16 傍晚...(恕刪)


搭在天穹營位,有根電線桿的水泥板營位上。(就你說的)

那次是三公尺天幕+有屋頂的露宿帳。

天幕那麼低...是因為晚上睡覺要[隱私]拉。因此貼地放,晚上活動時有用100公分的自拍桿當營柱,掛在電線桿的高度有250公分,入口有170公分高,你看到很低很低的天幕是在睡覺中....活動時跟野餐墊搭配用100公分的自拍竿撐高天幕,進出不是問題。

另外在旁邊草地鋪設野餐墊當活動用,也經過那次才知道蚊子特多且靜風無對流,氣溫27.7度、相對溼度99%(傍晚六點半到十點半左右)。這次是測試裝第一次構思的裝備的實際利用。構思時間在四月,南澳氣溫涼爽。但5/16去卻是超熱溼度超高的天氣。跟原先設定的條件有差異。

當天不少小帳棚。小帳棚有小帳棚的便利吧。機動性各有不同。

我這文主要再探討[輕還要更輕,但搭設出來的帳棚大還要更大],抗風雨係數定在時雨量50mm天候下還能乾爽。搭設出來的露營空間能夠像我自己的三行居(長800寬500一房一廳一衛一川堂)的露營品質...

上面那張圖對一般公路車、小徑車或大型硬骨折疊車來說早就解決了[大還要更大]的問題了。

但我用的[14"小小折],希望這位單車旅遊客的IMAGE像在台北市區的單車客那樣背著小背包就能搭捷運、火車、公車等去旅行了。

因此解決了帳棚的輕、收納小(控制在40公分已下),搭設的帳棚單元已經跟家庭主臥室的床鋪的大小了,跟一個單人帳、天幕整合在一起可以搭設出兩房主客臥室與天幕客廳的空間來。天幕設定在210D、布料本體重1公斤上下的500*300,這大小可以跟單一帳棚整合利用,也可以蓋在帳棚上(如果遇到類似新店、翡翠水庫地區的時雨量150mm怕那個20D的布料耐不住那種水壓,再蓋上一層210D的雙層抗特特特特特特大雨珠或冰雹應該夠吧?帳棚沒經驗,但人曾被150mm時雨量的雨珠打過,手臂被打道後一陣劇痛,皮膚紅腫)。雙人帳棚整合可以搭設出天幕300公分見方可以利用的遮蔽空間來。

會特別提到[兩根營柱]的問題,是這兩根營柱收納要在40公分左右(跟帳棚收納的長度、折疊單車車代收納長度接近),但為了[舒服]需要比較高的[長度營柱]才能架設出比較高的室內空間來。對淑女車、公路車、一班裝備的單車客來說,帶兩根200公分常的營柱不是問題,但對小小折,輕還要更輕的我來說卻是個大問題。因此才會想破頭有哪些到具可以符合需求的。

60T純碳纖 300公分 收納40公分長的釣跟重量約285公克,碳纖骨,鎢鋼套環,用這釣跟兩年多,基本上很耐拋。當營柱不需要300公分高,只需要在200-240公分就可以把天幕撐很高了夠人類站著活動了。

另:我這邊堤到的小折單車的[客廳帳]主要用[野餐]來表現,台北市正在流行席地而坐的野餐活動,當作小小折單車露營的[客廳]活動的主要元素很符合我前面提到的[這位單車露營客]的IMAGE要用[台北市單車客]來表現。

本來要[克難](因為輕還要更輕),包括蚊帳等都要自己DIY的,後來找到剛上市的帳棚就給他直接利用了。

因為現成的帳棚,只因為中國製造,竟然比我自己DIY蚊帳帳棚的材料費用還要[便宜],真恐怖的中國製造。

PS目前台灣所有的花、燈等貴鬆鬆的帳棚都是中國製造。中國製造正在[精品]提升中,跟1995年的台灣類似。今年剛好2015年,台灣與中國社會的經濟差異20年....現在中國境內的[氣氛]跟1990年帶的台灣類似拉~~



koeirene wrote:
何不如在汽車營位的陽光下欣賞廣闊的風景...(恕刪)


南澳農場的汽車營位土表是[礫石],礫石很刺會刺破一些到具。

天穹營位水泥底,草地很空曠阿,看四周各位露營沒有遮擋,視野很好,賞草原上的鳥類活動、看旁邊營地的帳篷等很適合我取景拍照留念00....

另汽車營位因為汽車跑來跑去,當晚只用最低亮度T6手電筒當營燈,怕被汽車壓到...一般在汽車營位用露宿帳過夜的是睡在入口旁的水溝蓋水泥板上。這邊不會有汽車跑來跑去....
關於晚上睡覺怕被車壓到,這一點我也一直很擔心

所以,我通常都把車子停在睡帳的後面緊貼,要撞也是撞車子,至少我不是拿我的頭給輪子壓

那天我去南澳還另外找了兩家同伴去,由於是第一次去南澳,想說夜晚26度應該還好,頂多小電扇撐著

我們家自己是帶低瓦數的行動冷氣,所以夜晚還嫌冷

但另外兩家聽說睡的滿頭大汗......有點不好意思

這種濕度,我覺得跟武荖坑有拼了,但武荖坑有風,當天的風好小,根本沒有遇到傳言的怪風
Koei
koeirene wrote:
關於晚上睡覺怕被車...(恕刪)


夏天到中央山脈東部平地,尤其海邊露營喔,幾乎無風,而且還是[焚風],因為西部吹西南氣流,跨過中央山脈就是[沉降]的焚風。

但焚風大都是[乾風],相對溼度很低。

5/16的夜間的南澳農場,鋒面前原剛碰觸西部陸地,正在進場,還沒下雨,東部的南澳農場才會有99%相對濕度的天氣,

這種溼度,狗鐵士是什麼防水透氣的貴鬆鬆高貴的布料都會變成狗貼屎,外面都99%已經沒有溼度差可以[透到外面]了,連我那張有透氣功能的露宿帳睡在裡面都很悶熱....無法入眠就是。

幸運的是晚上十點四十二分開始對流.....中央山脈涼風下來了,相對濕度也下降到56%了,我那防水透氣的露宿帳終於發揮功能了睡得很舒服,差點睡過頭遲了拍日出的時間耶~~5/17清晨23.7度...晚上沒蓋棉被的人應該不少人咳嗽....拍日出時聽到不少帳棚傳出咳嗽聲...


chin11072002 wrote:
夏天到中央山脈東部平...(恕刪)


有幾聲咳嗽是我家小朋友貢獻的

後來早上出大太陽,沒有遮陽的結果就是,滿頭大汗地提早收兵
Koei
koeirene wrote:
有幾聲咳嗽是我家小...(恕刪)


溼度高,氣溫低難免會有痰,都沒感冒吧?

南澳農場熱天有熱天的樣子,比如說樹蔭下是熱天必搶位置。

涼爽天氣阿,汽車營位滿滿的,衛浴設備旁的棧板與天穹沒人搭。因為春天黑蚋蚊白天超多。

春天去南澳農場每次回到台北都有紅豆冰,不是黑蚋蚊叮的,是南澳的蚊子叮咬後過敏的。

台北的蚊子釘我不會過敏,南澳的蚊子釘我卻會過敏。5/16晚上被蚊子叮的過敏到現在還沒好。(我在懷疑不適蚊子,而是夜間的跟黑蚋蚊漲的大小類似的昆蟲叮咬的,怕這個過敏丘疹不只是紅豆冰也有可能是他門產卵留下的紅疹。

這時候的天氣真不適合我去南澳就是。

去年七月到現在每個月都有去拜訪南澳,下個月在去就滿周年了...

下個月去應該不用戴火爐了,天氣應該夠熱了,只吃當地就好。

戴著小小哲與兩頂很清的帳棚去應該可以抵擋黑蚋蚊與晚上的蚊子與不明昆蟲的叮咬了。

希望...
小孩出生後 因為台北市的空間不利於嬰孩的[視覺神經]的成熟發育,帶小孩到野外空曠的地方好讓嬰兒的視域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發展到正常的視覺。本來都在野外野餐當天往返,後來採用露營過夜,蠻慶幸的買到台灣精品的帳棚用到現在十年,小孩長大了,熱中紙本書閱讀,戴眼鏡了。去年把帳棚(客廳帳+210D天幕+臥室帳)改造成[三行居],今年決定這個三行居帳棚變成[全家聚會活動]的家庭活動的道具之一。

因此自己開車出去玩的機率便多了,生態觀察是過去十年的生活的寫照。從陸域開拓道海、水域,空域似乎對我吸引力比較低,就沒碰囉。生態觀察本來就在野外,但不是每個地方汽車可以抵達,走路與單車銜接是必要的。之前把汽車露營模是搭配改造一下,讓露營裝備CP質提高外,藉著一人露營過程中保養三行居。在生態之前我已有十年登山經驗,登山走路還好啦,單車早在學生時代20世紀80年代就騎著公路車再[旅遊]了。現在拿來玩,當然是21世紀的布料革命與航太金屬普羅大眾化帶來的輕便,讓人願意扛著帳棚去旅行。

這帖子就這樣出來了。原先把現有的露營道具拿來應用,到後來添購新帳棚,出乎我原先意料之外。但因為這些輕便的帳篷可以讓我登山健行與單車過程中不是[負擔],讓我願意[隨身攜帶]....,走到哪裡想休息睡覺都OK的。當然過夜也是可以的。

帳棚由布料與支架組合而成,都有本身的重量,要大,才料本體重就會重,但小,需要的材料量少,但帳棚空間小,在露營地、草地用這樣的帳棚會被一般露營客笑太小的。且我也覺得除非要睡覺外,如果想再利用帳蓬生活一下確實太小了。

因此天幕+帳棚的組合應該是輕便前提下的首選,接下來才要克服天候與布料的互動的過程是否能符合人類自我的[想法]...人類喜歡乾燥跟兩棲類不同...所已不喜歡帳棚內都是水,但兩棲類不同。(比如說宜蘭蜜月灣與大溪國小,搭火車的露營族與衝浪妞的穿著一定不同,兩棲類的衝浪克可能是頂著衝浪板穿夾腳托與衝浪服裝(比基尼+外套)從台北市區搭兩帖到大溪,但露營客可能是服裝畢挺背著露營裝備到同樣地方)

把新添購的[露營]裝備的組合後的空間構思一下

這兩頂帳棚都只有110公分高,只是合在裡面睡覺。但外帳單獨使用可以當作遮陽棚跟野餐的行為類似。用途不少。

但構件:地鋪、地鋪+骨架+外帳、內帳、整組帳篷可分開來利用,算是CP直相當高的[道具]且收納體積只有40公分長,厚度15-7公分,放在後背包輕(1.3-1.8公斤),讓人願意隨身攜帶用在休閒活動上。

單人帳棚+天幕約有單人床睡覺空間,4*3公尺的遮蔽空間可以利用。本體重量1.3公斤+1公斤=2.3公斤。收納40公分*20公分。

三人帳棚+天幕約有特大號家庭雙人床鋪的睡覺空間,有3-4*3公尺的遮蔽空間可以利用。本體重量1.8公斤+衣公斤,收納40公分*25公分。


已上適合單人後背包裝載。

單人三人帳+天幕夠成雙人臥室+單人臥室+3*3公尺的遮蔽川堂可以利用。本體重量1.3公斤+1.8公斤+1公斤=4.1公斤。收納40公分*30公分。適合小折單車後掛座管。

這個遮蔽空間的高度如果要符合露營客的看法,要有160-240公分高,這高度需要營柱囉,但因找道可用的60T的釣竿權宜應用,三米長的60T碳纖釣竿重約285公克,機本上達到這高度沒問題。

但對登山客來說,搭這麼高的天幕幹什麼阿?還好我是一人登山習慣的人,要有同辦登山,大概會被罵臭頭搭這麼高天幕幹什麼呢?

露營客與登山客期望值差很大的,露營客大都是汽車裝運,登山客吃喝拉紮睡覺防風暴雨都是身上背著的,尤其喝的水也是身上背的,要過露營客那樣的生活簡直是...反過來想,要目前露營潮的露營客,沒有登山或野外求生體驗的人想像登山客的營地模樣與過程,似乎也是很難想像的。

但單車客除了無法把大行折疊桌椅裝在單車上外,如果不是想追求[輕還要更輕]的我,而是一般公路單車客,輕便折疊桌椅還是裝在車上一起使用的。

單車客似乎界於登山客與露營客之間,因為單車裝載量小,且都是[獸力]驅動交通工具,感同身受。可以透過輕量化但高係數的材料營造出類似露營客的帳棚空間來過生活。

chin11072002 wrote:
60T的釣竿權宜應用,三米長的60T碳纖釣竿重約285公克...(恕刪)


剛好看到新聞提到碳纖比鋼輕,但可以硬上10倍.....

拿來當營柱沒什麼問題的。露營置造業如果想要輕還要更輕,硬還要更硬的營柱與支架,高強度碳纖支架與營柱可以玩玩看。
價錢呢?


引新聞2015/05/27

日本兵庫縣一家貿易公司董事長近藤正二等3人,因涉嫌將嚴格限制出口的日本造碳纖維
出口到中國,昨被逮捕。碳纖維可用來製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零件,共同社稱,這是
日本警方逮捕涉嫌違法出口碳纖維人員的首例。

共同社昨報導稱,碳纖維比重為鐵的1/4,強度卻相當於後者的10倍,並具有彈性,可用
來製作鈾濃縮離心分離機零件等,或被用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日本因其具有軍事用途,
而嚴格限制碳纖維出口。

日本《讀賣新聞》昨報導,兵庫縣蘆屋市聚乙烯化學公司董事長近藤正二等3人涉嫌於
2010年經南韓釜山向中國出口3.5公噸碳纖維,違反《外匯及對外貿易法》。對於將產品
引進中國,3名嫌疑人表示不知情。
chin11072002 wrote:
小孩出生後 因為台...(恕刪)


拿到單人帳了,這帳棚內部大小算是大號單人床大小(205*95)。小孩看了蠻喜歡的。

輕還要更輕,各項諸元的重量

20D外帳:380公克,真薄可以透光。原廠標示10000耐水壓,有待測試囉(我預設50mm時雨量以上就會變成打鼓了)。原廠標示雪裙板,但拿到的沒有雪裙板

內帳:480公克。上半部紗帳,下半部跟外帳一樣10000耐水壓,底部5000耐水壓。

航太鋁架:400公克,7071鋁。

綁帶:20公克。

380+480+400+20=1280公克。帳棚本體真得很輕了。

航太鋁釘+風繩:160公克。這部分因有天幕搭配,看狀況。

20D外帳+綁帶=400公克


這款單人帳專用的地鋪200公克,95*205可以當野餐墊用。這系列帳棚的配件很多可以單獨使用,20D外帳防水系數一萬的可以當作雨衣,可以把登山背包與整個人包起來(通風窗紗可以看到外面)。CP蠻高的。

最粗的地方:通風口。看得出來設計者要讓這地方可以[絕對性通風]。正在傷腦筋拿到雪裙板外帳時通風在平地夏天怎辦時,拿到的卻是包裝錯誤的無雪帳板。無雪帳的優點是通風比較好,缺點是搭在泥地或水泥地濺起水珠會弄髒內帳。寒流來襲時冷風會灌到內帳。
PS 平地38度C同時在三千公尺的武嶺只有十度C。沒雪裙的外帳用在登山的風險還蠻高的就是。但用在河濱公園、平地通風比較好。看每個人的使用頻度。


內帳紗網。這麼密通風性不好,但透氣性好。防蚊蟲當然沒問題囉。



外帳內外與防水條。縫工不錯。


20D塗矽布料,真得很薄。遇到上升氣流應該會被吸走。


航太鋁柱,打開放鬆後會自動結合,很像變形金剛自己會變形那樣。


航太鋁釘與風繩,都有螢光。外帳的掛條都有反光的設計。


可以隨身攜帶的帳棚喔...用泳裝背包裝著可以到處玩。個人發現搭配150g 100DAWN的羽絨睡袋搭配在一起真的可以上山下海到處玩耶~(橘色是原廠整組包裝,包括原廠商品標簽,總重量1450公克)



裝進泳裝背包還鬆鬆的,旁邊是60T碳纖釣竿,金色是銀膠500*300公分銀膠天幕。重1250公克,含六條原廠營繩。

這樣組盒給一人登山、單車旅遊或者搭乘鐵路、高鐵與隨便玩等都很方便的,隨身攜帶帳棚到處玩不是神話喔~




今早經過古亭國小旁導護使用的旗桿真是神物.....伸縮鋁旗桿,收納約一公分粗,長40公分耶,四節全長160公分,拿來當作天幕的撐高(非主營柱)當入口或通風很速配~~~問哪邊買,回答說不知道。


梅屋頂的梅茶到.....


大大,我沒有小折,看您的分享感覺蠻好玩的。
我有這種電動單輪車,因為體積小,本來設定是我家3人一人買一台。它很好放,上火車或是捷運也不是什麼問題。

http://www.airwheel.tw/pdt2.asp?sn=1069&dir=%E7%B6%B2%E7%AB%99%7C-|%E7%B3%BB%E5%88%97%E6%AC%BE%E5%BC%8F&area=


而且新版的帶大電池,可以騎50公里,我在台北河濱公園腳踏車道騎過很多次,真的可以跑蠻遠的。
看了您的遊記,我想可能會先找一天坐火車去看看,先不露營,因為我沒有像您一樣超小型裝備。
我騎這個也一年多了,露營我都會帶著,搭好帳後四處逛。
若能解決裝備輕量化,全部放背包背上身,我覺得這種獨輪車露營也不賴啊。
南澳農場應該也有電源可以充電。
這充滿了又是戰力十足。

當初看上它是因為體積小,汽車不用去改腳踏車架就可以放好幾台。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