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eirene wrote:
大大5/16 傍晚...(恕刪)
搭在天穹營位,有根電線桿的水泥板營位上。(就你說的)
那次是三公尺天幕+有屋頂的露宿帳。
天幕那麼低...是因為晚上睡覺要[隱私]拉。因此貼地放,晚上活動時有用100公分的自拍桿當營柱,掛在電線桿的高度有250公分,入口有170公分高,你看到很低很低的天幕是在睡覺中....活動時跟野餐墊搭配用100公分的自拍竿撐高天幕,進出不是問題。
另外在旁邊草地鋪設野餐墊當活動用,也經過那次才知道蚊子特多且靜風無對流,氣溫27.7度、相對溼度99%(傍晚六點半到十點半左右)。這次是測試裝第一次構思的裝備的實際利用。構思時間在四月,南澳氣溫涼爽。但5/16去卻是超熱溼度超高的天氣。跟原先設定的條件有差異。
當天不少小帳棚。小帳棚有小帳棚的便利吧。機動性各有不同。
我這文主要再探討[輕還要更輕,但搭設出來的帳棚大還要更大],抗風雨係數定在時雨量50mm天候下還能乾爽。搭設出來的露營空間能夠像我自己的三行居(長800寬500一房一廳一衛一川堂)的露營品質...
上面那張圖對一般公路車、小徑車或大型硬骨折疊車來說早就解決了[大還要更大]的問題了。
但我用的[14"小小折],希望這位單車旅遊客的IMAGE像在台北市區的單車客那樣背著小背包就能搭捷運、火車、公車等去旅行了。
因此解決了帳棚的輕、收納小(控制在40公分已下),搭設的帳棚單元已經跟家庭主臥室的床鋪的大小了,跟一個單人帳、天幕整合在一起可以搭設出兩房主客臥室與天幕客廳的空間來。天幕設定在210D、布料本體重1公斤上下的500*300,這大小可以跟單一帳棚整合利用,也可以蓋在帳棚上(如果遇到類似新店、翡翠水庫地區的時雨量150mm怕那個20D的布料耐不住那種水壓,再蓋上一層210D的雙層抗特特特特特特大雨珠或冰雹應該夠吧?帳棚沒經驗,但人曾被150mm時雨量的雨珠打過,手臂被打道後一陣劇痛,皮膚紅腫)。雙人帳棚整合可以搭設出天幕300公分見方可以利用的遮蔽空間來。
會特別提到[兩根營柱]的問題,是這兩根營柱收納要在40公分左右(跟帳棚收納的長度、折疊單車車代收納長度接近),但為了[舒服]需要比較高的[長度營柱]才能架設出比較高的室內空間來。對淑女車、公路車、一班裝備的單車客來說,帶兩根200公分常的營柱不是問題,但對小小折,輕還要更輕的我來說卻是個大問題。因此才會想破頭有哪些到具可以符合需求的。
60T純碳纖 300公分 收納40公分長的釣跟重量約285公克,碳纖骨,鎢鋼套環,用這釣跟兩年多,基本上很耐拋。當營柱不需要300公分高,只需要在200-240公分就可以把天幕撐很高了夠人類站著活動了。
另:我這邊堤到的小折單車的[客廳帳]主要用[野餐]來表現,台北市正在流行席地而坐的野餐活動,當作小小折單車露營的[客廳]活動的主要元素很符合我前面提到的[這位單車露營客]的IMAGE要用[台北市單車客]來表現。
本來要[克難](因為輕還要更輕),包括蚊帳等都要自己DIY的,後來找到剛上市的帳棚就給他直接利用了。
因為現成的帳棚,只因為中國製造,竟然比我自己DIY蚊帳帳棚的材料費用還要[便宜],真恐怖的中國製造。
PS目前台灣所有的花、燈等貴鬆鬆的帳棚都是中國製造。中國製造正在[精品]提升中,跟1995年的台灣類似。今年剛好2015年,台灣與中國社會的經濟差異20年....現在中國境內的[氣氛]跟1990年帶的台灣類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