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換裝備的意義


chin11072002 wrote:
偷偷的說一下上一波露...(恕刪)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反正裝備越賣越大,佔的營位面積越來越多,
後續就換營地主人來劃營位,超過的不好意思請多付營位費用,

換營地主人開心的笑!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我們家是從野營甚至是露宿開始(馬路上,火車站都睡過),
現在走到輕量化裝備和無電源露營,

雖然不敢保證哪天會發展成依賴電源甚至是露營車的模式,
有可能有小孩或是老了會需要這些輔助,

但目前挺享受那種一開帳就能擺脫現代生活的感覺!
(啊......我有用太陽能燈具......自己打臉了)

如果露營只是為了自己旅程中的住宿需求,越簡單越方便越好
如果長時間呆在營地不移動,將露營當作在不同的地方建構家園,也許裝潢(裝備)就是一大樂趣了!

p.s.我在家也沒這麼認真裝修換季,露營裝備還是簡單耐看,持久耐用為上
再來點讓自己開心的經典小玩意就好了(我會去翻老爸的登山百寶箱,看有什麼老東西好用)
roadkey wrote: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反...(恕刪)


上衣波露營朝對這一波露營朝最大的貢獻應該是
符合這波露營朝設計的營地更多了。
尤其電力、衛生設備與無線上網。

上一波只有個位數的營地電力、熱水澡與衛生設備跟居家生活類似與無線上網。當時的指標性營地已經成為這波露營朝營地的基本標準,讓大家露營路爽爽的。

Swingdiver wrote: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將露營當作在不同的地方建構家園(恕刪)


因客廳帳用了快十年了,目前進入[整修期]期待再用個十年的。

因此重新組合手邊的絕版的威力屋客廳帳與280臥室帳、絕版的240臥室帳的配件,重新組合變成超級怪物....

廚房、客廳(飯廳)、臥室*2與儲藏室(或寵物間、夜間臨時衛生間)。占地約15公尺*7公尺寬。

變成行動居家的格局,我家門前有山,有海,有溪水,看山是山,看海是海,門前有條小河溪中洗足釣魚....。

還沒整裝前雖然也是營地定點生活,搭建的是行動屋...
ddtdiy wrote:
裝備的迷思在於你露營...(恕刪)


我記得DDT以前在八大問過這樣的問題"露營對你的意義是甚麼?"
好像在01也問過...

如果主要是在玩裝備,享受搭收及搬運的過程,到營地後用半天的時間紮營,隔天用半天的時間撤營,
樂此不疲,不改初心,這就沒話說了

如果不是,我們也可以回頭想想,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的露營過程中,我們真正放鬆,或者看山看雲,或者閒話家常,的時間佔多少比例

如果放鬆休閒的時刻才是我們在乎的,我們應該想辦法去增加"休閒"時間的比例,去減少"搭設搬運收納"時間的比例

如何增加休閒時間所占比例,絕對不是拚設營的速度,因為露營不是拼工作,動作慢下來,心境才能慢下來

裝備要精簡及整合,但足夠生活所需,否則就是克難
比如說,裝備精減到只能讓太太在大太陽底下做飯,任何人來看,應該都不會覺得這是舒服的事,這就精簡過頭了

新手通常走極端,不是裝備不夠,就是裝備太多
真正能悠哉露營的,一定在裝備的"功能","收納體積","重量","搭設時間"上取得了均衡點
可以說在這上面下過功夫的,才能真正享受悠哉露營

很多朋友包含敝人,都是在到達目的地的5分鐘之內,能夠燒水煮茶泡咖啡,5-10分鐘內可以鋪好一家大小所需的床,撤營5-10撤光,但是剛開始的時候,我的裝備也是要收好幾個小時,回到家小孩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幫忙下裝備

以上敝人拙見,供大家參考
一樣叫露營,每家的玩法都不同啊~

有些人喜歡擺滿漢全席、有些人喜歡把貴婦趴辦在戶外、有些人是要遠離都市叢林、有些人只要跟一群好友出來喝酒聊天~ 不過露營特別的地方,就是不會因為裝備的不同、享受的樂趣就比較少。

從小旅行時,因為待在飯店的時間極少(多半出去景點玩到早出晚歸),露營就成了最佳的選擇。

自己用的露營裝備,從國小起跟著父母露營用的童子軍屋式帳(一露用了十多年)、畢業後跟女友騎機車露營用的小蒙古包、有小孩後用的快速客廳帳+內掛帳、雪花一房一廳的TP-670、迪卡儂的兩秒帳、Tentipi的印第安帳、到Kelty的Trail Ridge……

露營已經是我們家多年的旅遊方式,自己除了偶爾帶親戚兩帳之外,單飛慣了常常遇到包場,往往遇到的鄰居就是各式各樣不知名的昆蟲,換裝備的意義只是讓自己的旅遊更順利......

TP-670讓我們在恆春半島的落山風季,有一個屹立六天五夜的溫暖基地。如果是快速客廳帳,我們應該第二天就打道回府了。

迪卡儂的兩秒帳讓我們能展開來回千里的花東五日遊。如果是TP-670,我們大概會花掉1/5的時間在搭/拆帳篷、收裝備。

快速客廳帳配Kelty的Trail Ridge讓我們在多雨日月潭山區的四天三夜,有個乾爽宜居的空間,不必為了怕雨而要跟其他十幾頂帳篷擠在充滿回音的雨棚區,也不用煩惱回家之後找不到地方曬帳篷。

Tentipi的印第安帳則是一圓小男孩的夢想,讓一家人能在寒冷的冬天夜裡圍著小柴爐聊著心事,而不用擔心旁邊CO警報器會不時響起。

每一頂帳篷、每一項裝備,只是讓旅遊的選擇多一點、讓旅行的方式多一些... 可以找個營地發呆看一整天的浮雲、可以花個一下午準備一頓連在家裡也懶得弄的大餐、也可以在月光下搭營、在日出前離開...
看了各位的想法,其實不管是玩裝備或是玩休閒,只要開心有獲得心靈的滿足就好。每個人的需求、玩法、心態都不一樣,在營地多點笑臉,晚上互相節制一下,露營還是很美好的。

今年邁入第十年,從以前小孩還小,看到小孩現在可以當小幫手,幫忙紮營、烤肉、洗東西,覺得我可以翹腳吃東西的日子終於快來了,哈哈哈!!
露營,是種讓人更趨近大自然的活動,基本上無誤。只是換裝備=炫富的說法,就有些言重了,就舉列我們把帳篷,假設是車子好了,每個開著進口高級轎車的人,不等於就想炫耀,真正享受車子性能的大有人在~

從一開始首次買帳蓬,就告訴我自己不可能買天幕,帳篷就有前庭,結果夏天太陽很曬,買了...
(剛開始接觸露營,哪可能算的那摸精準。真的熱到了,或者收裝備時遇下雨天,天幕還是有它的價值)

後來我又告訴自己,我不可能會用到客廳帳,更不可能買,有天幕就已足夠,結果冬天冷到皮皮剉,還是敗了.....
(一家人到戶外露營也得玩的舒適,難不成一家人全躲帳篷裡)

最後我提醒自己,帳蓬堪用即可,根本無須換,結果..我竟還是換了~
(花些錢可以讓自己開心的事,何必想太多,人生苦短,快樂無價!錢能解決的都屬小事~)

從最初的簡單,到後來的講究,應該說要讓露營這條歡樂的不歸路變得更加精彩,偶爾做做變化,用有限的能力,盡所能做出無限的歡樂延伸~

[換裝備]當然不等於炫耀,請容我給予更貼切的說法,不如說那是一種【增添歡樂色彩的魔法】。
露營會進化...也許是退化!

一開始交學費買菜比巴.整套XX裝備...再來換名牌帳篷...更大的名牌帳篷...後來直接從國外訂.全世界帳棚研究過一遍.

小車換T4VR6.煤油燈堆滿整個玄關~

搬著搬著...二年過去...有一天老婆說.出來玩都看你在搬裝備收裝備.你不累嗎@@

然後改露營車....自己改...給別人改...東改西改~

現在出去露營.就只是搬一個冰箱上車..直接出門...

所有東西 都在車上....記得帶錢就ok啦!

幾十幾百露都沒在記..從沒預訂過營位...除了假日要躲到汽車旅館一晚~

假日露營.對我而言就是惡夢!

我的優勢就是.2~3個月長假!禮拜一出門.一露10天...開心^^

沒啥好比的.一頂帳篷自己滿意就好
當露營生活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裝備架設所需時間與耐用性
變成第一首要的考慮因素
所以多數有露營習慣的人
最終還是以車床為主

每個人自己心裏想要的露營生活
不會全然相同
不要盲從去跟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露營生活
這樣才有持續下去的動力

GTFST185 wrote:
露營,是種讓人更趨近...(恕刪)

你說到我的心坎裡了+1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