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fom wrote:
您貼的天幕都是我做的...(恕刪)
謝謝提供這麼精緻物美價廉的商品造福消費者。
我是拿天幕來[蓋]帳篷,利用現有的商品上的構件來組裝。基本上這天幕跟威力屋整合要蓋掉斜角屋頂替代原有屋頂布耗掉不少面積讓可利用的長度減少外,蠻好用的天幕。
曾想過利用這個天幕當作登山配件搭出印第安帳,客廳帳或大面積的臥室帳,要補逢一些魔鬼氈黏住。但還沒實現,等有空、台灣天氣好時再來臨床實驗獲得實務上經驗再提供建議。
另:目前利用這張天幕與威力屋臥室帳、2006年的客廳紗帳組合的[賓館]級的帳篷。
把威力屋280的外帳轉90度,後門改為大落地窗(建議威力屋的臥室帳內帳四個洞通通挖成大落地窗入口模式方便利用),保留原有窗戶,一邊有遮雨頂部可以開窗賞雨,原有的前庭布轉為儲藏室可以放[柴火]、道具的外袋與備用品,原廠的窗戶可以全打開從臥室拿東西也可以從外面拿東西。
然後再用威力屋原廠的前庭支架變成穿堂走廊(寬3公尺、高190(威力屋原廠前庭高度)或230公分(7075接骨使用穿堂變主廳成為有東西廂房的格局),長看需求與手邊可用備用布料多寡設定)跟威力屋2006年客廳紗帳整合一起使用。貴廠的天幕當作穿堂屋頂與台灣建築特色[亭仔腳]方便穿堂到柴火房的走道遮雨或者把穿堂的紗帳打開內外連通變成大涼亭與飯廳使用。
這是根據之前定版的搭設過程的經驗設計出來的,且是手邊現有骨架、天幕的最大利用,可以蓋出9*6=54平方公尺的賓館級帳篷來。已經足夠三人家庭的[野家](豪宅級)規格了。也是實現中國晉帝國時期曲水流觴與20世紀歐美現代主義建築落水山莊天人合一的境界。(穿堂搭建再瀑布上方溪流平台)

chin11072002 wrote:
謝謝提供這麼精緻物美...(恕刪)
在整個整合組裝過程中發現商品帳篷大都以[個體]自體使用設計為主,較少有[連接]的預留或趣味設計。而威力屋台灣版中也是如此。比較可惜的地方。
因2006年版的骨架中有預留關節的[扣]點,可以勾住連接的骨架,看延續性如何,因手邊沒有其他官方零件,只有利用去年購買的2013年版的280臥室帳的骨架與前庭骨架作為設計的延續點。還好的是兩代的骨架除了關節扣點外,中心的關節盤都有四個方向的扣點,成為整合組裝的關鍵所在。
雖然我曾用7075短節營柱DIY端頭可以整合使用。但為了隧道造型與圓弧形屋頂,因此跟官方購買前庭骨架來補充。原先預定的官方短節營柱每節85公分,接骨後變成360公分寬,太寬了怕台灣沒有營地可以使用,只好用7075的40公分的短節營柱來接骨變成跟2006年客廳帳寬度一樣的300公分寬骨架。
這樣的U-骨架可以延續接好幾段....在台灣露營生活提案中提到可以串成一條龍的就是這個骨架造型可以一職延續下去.....變成超長的帳篷。且可以利用碟型天幕布一直延續下去,基本上要體現沒問題的,但什麼場合會用到就不知道了。
因我家只有三口,按照過去露營生活習慣至少都有7公尺、挑高210公分以上的經驗。現在小孩長大了,希望能讓小孩子在露營過程中有獨立使用的書房,因此才會把腦筋動到客廳帳與臥室帳中間延續空間來玩。
考慮到洩水方向,加上威力屋的屋頂下方沒有銜接介面,原廠的門或窗的營布長度不夠且寬度也不構,再顏氏牧場嘗試組裝需要拚奏一些布才能達到全封狀態因此只好向其他廠牌可以適當的組裝的[碟型天幕]與[紗帳、圍布]來用。
如果各廠商開發帳篷時,如果能把[擴充性]加入設計中讓使用者購買擴充使用。道是個不錯的方式。這種方式似乎在台灣沒什麼市場,比如說我家買的2006年威力屋的客廳帳曾有[套件],讓使用者擴充利用。但似乎反映不好。我家的客廳帳露營這麼多年了除了遇過黃老闆自己露營招親過一次外,其他時間通通沒遇過同款客廳帳.....
碟型天幕兩段主要在解決威力屋屋頂鞋面的謝水線,其實也不用全覆蓋方式,但因無法有效完全的解決洩水線,只能利用布上蓋布全罩方式來解決,但這影響到斜屋頂的美感,實在是美中不足之處。
慶幸的是威力屋的新款的外帳屋頂有透氣孔可以讓營柱伸進去扣住做為跟其他帳篷或以臥室帳為主體擴充的一個方向,加上窗戶與門只有大小上的差異都可以全開全關或紗或布,這個大小差異實在是畫足天蛇,如果四個大小一樣,外帳隨便蓋隨便用,在草地營位上不是可以增加樂趣嗎?
leefom wrote:
您貼的天幕都是我做的...(恕刪)
chin11072002 wrote:
在整個整合組裝過程中...(恕刪)
威力屋的原廠結構在晴天兩兩銜接可以得到簡潔風的連屋式。但在雨天看個人需求,如果要讓活動空間都沒碰到雨水就要開始[包]起來。多年台灣露營者的體驗保持[全罩]式外帳不是沒有原因。

2006年我購買的客廳紗帳,目前已經絕版。這版客廳帳除了晴天紗帳外,還有[套件]--轉為臥室帳的船型地墊與全包的雨天外帳,全包外帳用掉當年最高檔的防水布料不少,套件當然不會便宜囉。
這次改造因為全罩外帳用到機率很低,且全罩式應急性沒有加掛性方便,就沒被[派上用場]淪為到底要不要帶出去用。後來再改造280前庭骨架時除了原廠的UT結構外,還設計接骨方式可以將這個外帳撐開跟威力屋的專利結構得到相同的造型。且符合我原先設定的分段組裝,可以把登山包的結構的骨架變成威力屋屋式結構,因此這個外帳變成一個獨立的[屋式帳棚]--可以當書房、加掛臥室帳等需要遮蔽需求比較高且可以靈活應用的300*300*挑高230公分的。
跟原有的威力屋晴天客廳紗帳組裝起來加了天幕就變成了三合院或者用原廠的外帳布連結連棟屋式結構。
這個三合院如果把門都稱開了,應該是我手邊零件與外帳的最大罩住地表的面積。初估約
1300公分(寬)*800*挑高190-230公分=104平方公尺。兩房兩廳(都約300*300)的三合院。給三口人家使用[應該]很有尊嚴。
但哪個營地可以這樣搭啊???傷腦筋中....

YAOLEE wrote:
看了您的組裝帳棚,小...(恕刪)
謝謝建議與提醒。
風雨考驗也是我要注意的焦點之一。因採用現成的道具組裝,密合度當然不會像量身訂做的那麼[合身]。
因此要自己解決風雨考驗的問題。
LOGS這組漂亮喔~~採用[連接布]串各帳篷防雨通道,威力屋原廠有提供這種零件。
我沒採用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好看]。
威力屋的國外版也看過聚落式組裝。因為骨架中預留連接點。但台灣沒有[外帳]可用。
[玩帳篷]也是露營生活的一個面向囉~~
把帳篷要蓋房子那樣處裡跟帳篷間的連結不同方向。
我前面提到的幾個組圖都是[野家]當作野外居家生活來用的,因此比較有[蓋房子]的味道。
因採用的都是現成的天幕與威力屋帳篷,這間的連結與延伸都有考慮過風向問題。而加蓋方式跟一帳組裝的方式差異就是布料之間沒有[連結應力],需要考慮其他方式來處理。貨車捆繩的方式與近海捕魚衝風破浪的漁船結構可以解決高速行駛與強風強雨、高震動的考驗。自然是借鏡的重點之一囉。
因此
單人登山當起點-登山用的骨架與布料變形單人住大帳棚。多人同型同樣裝備可以組裝更大的帳篷。
當車載時,因手邊用的威力屋帳篷自然的加減用偷吃步一下,當作架構的[借力]搭接主架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