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輕狂枉少年,回想當時應該是覺得瀰漫咖啡香氣的房間會讓自己很有文青風吧
可惜糜爛的日子沒能持續太久,當年咖啡價格不若現在親民,有限的生活費實在難以為繼
重新開始喝咖啡應該是在進入第三個職場之後吧,印象中當時喝茶風氣仍普多於喝咖啡
可能是產業關係吧,辦公室同事幾乎不怎麼喝茶,不免入境隨俗融入喝咖啡的環境中
然而當時咖啡對我而言,仍是替代茶的提神飲料
養成喝咖啡習慣後,早上趕上班就用美式咖啡壺,中午不是用公司自動咖啡機
就是找小七或星巴克補給咖啡因,而當時家裡咖啡豆多半來從好市多或星巴克
剛開始家裡也沒有磨豆機,現場買現場磨,偶而會買個掛耳包換換口味
用壞幾台美式咖啡機之後,10年前在敦南IKEA買了隻不知名摩卡壺
類濃縮咖啡加牛奶,或者在夏天直接加冰塊沖淡做成冰咖啡
總算除了美式咖啡機之外,多了一種選擇
之後幾年陸續買了幾隻不同容量的Bialetti加壓摩卡壺
又聽人說冰滴咖啡的咖啡因比較低,前前後後也入手了幾隻冰滴壺
但也只有在夏天才會來出來用,裝飾性遠大於實用性
就跟收集的紫砂壺一樣,多半買來玩幾次之後就成裝飾品供著
依舊還是由美式咖啡壺提供每天動力的開始
疫情之前經常邀請三五好友來家中餐敘小酌,某次喝了友人手沖咖啡之後
發現手沖咖啡比起美式咖啡機風味更豐富,從此早餐不再用美式咖啡機,改為手磨手沖
原本的Tiamo電動磨豆機被束之高閣,內人在全聯換購的全新BODUM電磨機也直接送人
咖啡豆也不再侷限好市多星巴克,喜歡每天不同口味咖啡,但市售咖啡半磅數量
對於只有夫妻兩人的小家庭,總覺得數量上還是有點多
疫情開始之後在家上班時間變長了,即便假日也完全不想出門,徹底成了個老宅男
01文章拜讀多了,本來也想買台義式咖啡機試試,但廚房能擺放的位置又受限櫃體高度不足
結果義式咖啡機沒買成,手一滑卻買了台Smart R1,反正咖啡每天都得喝
現烘的咖啡豆耶,多新鮮多香是吧,況且買生豆還比星巴克豆子便宜,不買嗎?
內人算是被我說服了,但這時候自己還沒感覺到烘豆子原來是個深坑

小小一台Smart R1,幾個月用下來竟也烘了30多公斤生豆,自用當然不會有這麼大的量
大多數其實是分送給親朋好友跟同事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新鮮豆子當然要跟親友分享
對於假日足不出戶的老宅男而言,將時間消磨在挑豆,烘豆跟包裝中
沉浸在咖啡香氣中的生活充實又多彩
但後續幾個月下來,慢慢覺得時間不夠用,因為Smart R1 100g容量太小,自己喝沒問題
但要拿來送人的話,即便六日火力全開,產能仍然少的可憐,就在購入Smart R1不滿周年
興起換機的想法
去年11月看完咖啡展之後,原本已將A牌1.2Kg以及O牌1.5Kg烘豆機列入採購名單中
以烘焙量80%計算,名單中的烘豆機每鍋次均可輕鬆的烘上1Kg生豆
兩周烘一次,甚至一個月烘一次都絕對夠用了,就在抉擇買哪一台時,內人卻有不同意見
原因是烘豆機本身占用空間之外,公斤級烘豆機勢必得考慮加裝排煙後燃機
所增加的空間與220V電力都有問題,尤其是電力問題,找了水電師父評估之後
得到重拉管線只能走明管的結論,從大門玄關開始拉明管進廚房?這真的無法接受
只能變更計畫採購較小型烘豆機
仔細琢磨再三,其實烘豆機容量越大,失敗時的損失也越大,並且網路上生豆賣家
多半以500g或1Kg計價,假設以500g為單位,挑完豆子每鍋次約480g上下
不多不少的量應該更適合生手使用,於是將目標更換為600g等級機種
個人原來是將A牌列為首選,但內人喜歡另一個體積相當精巧,且顏值較高的M牌機種
只要內人不反對,先用來練習應該無所謂吧,於是便在今年初時購入新機
新機購入至今約8個月時間,已經烘了近80鍋次消耗40Kg生豆,與之前Smart R1比較
其實消耗豆量不相上下,只不過以前假日都在烘豆,現在一個月只需要烘1~2次
烘豆時多的時候一次可連續烘10鍋次,頂多不過3小時就完工,節省了不少時間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新機只有豆溫沒有風溫顯示,風門為機械式也沒有風壓計
鍋爐轉速也不可調,以前Smart R1雖然也只能顯示爐溫,但透過APP操作
會有ROR與溫度曲線,並可手動記錄一二爆時間與溫度,設計上較為直覺容易上手
加入付費VIP的話,還有不同豆別曲線可以下載,讓生手更容易上手
如同傻光相機一樣,任何人都可拍出照片,至於滿意與否,又是另外的範疇了
新機要獲得烘豆曲線,得透過外接溫度計與Artisan軟體進行紀錄
其實年初新機購入後便已另行購入MS6514溫度計,陸續也購入「為數不少」的溫度探針
很詭異的是,將新購的探針在插入新機豆溫探針旁>1cm位置,同時進行測溫
室溫下差異在1度以內,算是誤差值之內
但溫度升高之後,一爆之前差異可高達20度以上,甚至偶爾還出現負值



至今更換過「為數不少」的溫度探針,高溫下都同樣地發生10~20度不等的溫差
一直搞不清楚究竟是探針有問題?還是MS6514有問題?
還請站上前輩們能給小弟指點一下迷津,不勝感激!
11月即將有咖啡展,已經請好假準備再次前往探索
不知道會不會有令人心動的烘豆機,希望會有體積精巧又高顏值的機器
豆溫爐溫風壓跟轉速調整一次到位,就不需要再煩惱溫差及烘豆曲線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