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yu1226 wrote:請問手沖看有些表面可(恕刪) 您說的是悶蒸階段嗎?通常中焙以上的豆子在悶蒸時膨脹比較明顯,但還是要看您咖啡豆的新鮮程度、粉的粗細、顆粒是否均勻,落粉到粉杯的均勻程度、手沖的手法...等來決定,其實還蠻有變數的。使用錐形濾杯也比較會有效果,其他就請高手解答了。建議您可以看VV Cafe,學長的沖法,他的影片我看了很多次。
chengyu1226 wrote:像顆小圓球,有些只是像灘水在浸泡。 我想你說的應該是悶蒸時粉不吸水也不會膨脹,水停留在中間下不去的狀況.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推測是細粉比率過高引起的現象,主要是磨豆機的問題.我用Mazzer 187c red speed這顆刀盤的出粉,很容易有這種狀況發生,但用無鍍層的Mazzer 187c或其他磨豆機都不太會發生這狀況.
chengyu1226 wrote:有些表面可以隨著注水起伏澎的像顆小圓球,有些只是像灘水在浸泡 我覺得是在說悶蒸吧能隨著注水膨起來呈球狀,除了悶蒸好像沒別的了但膨起來終究會消下去,之後都是一灘水不是嗎要先了解為什麼會膨起來,就會知道膨起來這件事有沒有很重要然後再去思考坊間的說法:「悶蒸膨起來不可以冒出氣泡,不可以流太多水到下壺」這些說法有沒有道理quen17 wrote:建議您可以看VV Cafe,學長的沖法 說真的,不建議新手看他的影片比較可能的現象是被唬得一愣一愣的,然後盲目崇拜輕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永遠在跟隨他的手法重者連「知其然」都NG,被拉偏的觀念很難再喬回來
chengyu1226 wrote:請問手沖看有些表面可(恕刪) 謝謝上頭幾位回覆的大大們。若是指一開始注水靜置20來秒那段的話,那就不是。那段應該只會冒點小泡不會產生球狀。是指隨後由中心點開始畫圈注水,看影片有些會隆起一顆小圓球來,(像半顆小乒乓球一樣)。自己在沖多半都只是像一灘水在濾杯內浸泡,然後慢慢滴漏。用的也是錐形杯,也曾請店家磨好後帶回試過。沖泡有那顆小圓球應該是不會比較好喝,但視覺上感覺比較有趣,多了點樂趣也多點成就感。或許跟豆子新鮮度也有關係,一般店家生豆存放多久我們也不得而知。
chengyu1226 wrote:隨後由中心點開始畫圈注水,看影片有些會隆起一顆小圓球來,(像半顆小乒乓球一樣)。自己在沖多半都只是像一灘水在濾杯內浸泡,然後慢慢滴漏。 沒看到實況,我猜是咖啡粉浮上來。會浮上來我認為是悶蒸水量不足,不夠咖啡粉吸收。「一灘水」,我認為「大家」比較有機會平均吃到水。而且,只要持續注水,表面看來風平浪靜的「一灘水」,水下可是暗潮洶湧,以前barista hustle拍過解剖影片,吸飽水的咖啡粉會土石流化,有注水就有擾動,從而進行有效萃取。
we543543 wrote:我猜是咖啡粉浮上來。會浮上來我認為是悶蒸水量不足,不夠咖啡粉吸收。「一灘水」,我認為「大家」比較有機會平均吃到水 +1沖過烘比較深的豆子跟平常相同的水量悶蒸,結果再次注水時咖啡粉一直膨起來覺得有很多咖啡粉都無法泡到水這就是悶蒸沒有讓豆子把大部分空氣排出
chengyu1226 wrote:謝謝上頭幾位回覆的大(恕刪) 你說的應該就是排氣的現象,很像螃蟹在吐泡泡行成一個圓形膨脹甚至只要豆子夠新鮮膨脹度會超過濾杯上緣,個人都喝淺焙居多最多就是注水點排氣而已至於學長他手法多剛入門的確會被搞混
zapper wrote:你說的應該就是排氣的(恕刪) 我感覺豆子新鮮佔很大因素豆包裝不會再脹氣的別說會有悶蒸的圓膨脹中深焙豆多半還都會凹個漏斗,尤其是包裝都像是真空包的沒有例外店買的剛烘的黃金曼特寧,悶蒸都像是波蘿麵包一樣的圓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