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左邊那些是真的藍山No.1嗎? 最近從朋友推薦一家店家買了一些藍山No.1 (中烘焙) 不過一打開包裝 怎麼好像怪怪的 形狀大小都很不一 跟我之前跟別家買的都很不同 (剛好我每次買豆都會留一兩顆豆收藏) 越想越不安 所以請各位大大幫忙看一看
anders1 wrote:想請問左邊那些是真的...(恕刪) 先講結論:您要以它的風味以及烘豆商的信譽風評來鑑定,而不是豆貌。手邊任選幾支藍山生豆,有開封的也有未開封的,由左至右:克里斯戴爾、米德爾頓、西法利亞。藍山生豆的特徵是瑕疵極少,據我所知能成為No.1,海拔2200英尺以上會是其中一個主要標準,確保風味細緻度、豆徑須在17目以上(所以可能也有18目的...)。說實話,若是藍山混入20%之內的哥倫比亞豆,可能只有極少數特異人士能喝出差異;若是以杯測方式來檢驗您手上的豆子,建議專注於整體的均衡度與細緻度這兩個藍山指標。下面是淺中焙的米德爾頓藍山No.1,大小也是稍稍有點不同。另外,單以豆貌來說,樓主右邊的豆子若大部分都像這顆中間縫開度不足,應是左邊新購入的豆子烘的比較透...以上是個人淺薄看法,待其他專業大大指教、補足。
hillside wrote:拿一粒跟一把豆子比?(恕刪) 當然不能了不過我上面有說過了 因為我只留一兩顆豆子所以不能拿多一些作比較但我記得很清楚 每一顆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我才有這樣的疑惑 (不知道是再挑過豆還是原來No.1就是這樣均一的大小形狀)
anders1 wrote:謝謝大大詳細解答看來(恕刪) 不確定,還是要回歸到喝起來的感受。咖啡本來就不是拿來看的...沒那麼厲害看外表就知道風味與烘焙好壞。至少也要有剖面或是研磨前後的艾格壯數值做推測。既然會買藍山,應該選擇信譽良好的店家、本身的味覺應該也能夠分辨細微風味,比較好奇為何會換來換去呢?高階豆種的售價合不合理也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