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己沖煮義式咖啡奶咖 (拿鐵或卡布) 的同好都知道牛奶打奶泡大約60度得到最甜的口感,所以自製奶咖時,溫杯、義式咖啡底煮好當下在杯子內最高溫度應該不會超過85度,奶泡就算65度,這樣混和好的溫度沒實際特別量測過。但有時自己喝的那杯拉花太滿,怕端到餐桌會溢出來,就馬上先喝一小口也從來不會被燙到。
第一次去吳則霖的興波咖啡舊店,菜單上猛然發現有 馬上喝卡布,菜單上解說做好的卡布當下溫度是最好喝,不要顧拍照聊天,涼了就不是最好喝的溫度了。
但是幾乎所有連鎖咖啡的奶咖溫度都是會燙口,有時候放著10分鐘了還會燙口,喝起來就是奶泡發到無極限的感覺,牛奶也完全沒有甜感了。今天已經很小心了,卻又被放了10分鐘的卡布燙到了!
奶泡發到無極限,這了解是為了成本,這樣做一杯奶咖所需要的牛奶可以少一點。但溫度用那麼高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是否因為聊天的客戶居多,怕一聊天咖啡冷了被客訴嗎?
這麼差的消費經驗,為何還要去消費呢?久久一次都是為了放長假老婆提議不要在家吃那些天天一樣的早餐了。自己早餐的咖啡是可以很不錯,但主餐內容物卻是為了健康戒掉麵包後,變成那些千篇一律很無聊的:優格、堅果、麥片、水煮蛋、香蕉。
以後到咖啡店吃早餐,到底要換點單品或黑咖啡 (也可能是地雷),或者可以指定不要溫杯,或者可以指定奶泡不要太熱嗎?大家這方面的經驗如何?有不錯的選擇或方式請來分享一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