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星巴克,一個美國本土的咖啡品牌,何以到了東方國家,就變成高貴的代名詞?

看看美國人怎麼評價星巴克的吧

1. Ashley Lutz:
我五年前搬到紐約,從那以後,星巴克便成了我的每日必備。

曼哈頓到處都是西雅圖的咖啡連鎖店,我昨天光從地鐵站走到公司就路過了兩家,每天早上進去點一杯咖啡或者摩卡拿鐵,整套流程我都不用過腦子。
但最近,我發現了更好的替代品——麥當勞的咖啡。
幾年前,這家快餐店巨頭推出了新品咖啡,從那之後咖啡就變成了麥當勞的一大收入來源,並挽救了麥當勞最近的銷量。

以下是我開始頻繁地去光顧「金拱門」咖啡的原因:
1. 便宜
我買一大杯熱咖啡或者冰咖啡只要1美元,比一杯星巴克滴濾咖啡價錢的一半還要低。
麥當勞的中杯拿鐵比星巴克的便宜快2美元(星巴克的4.7美元而麥當勞的2.79美元)。話雖這麼說,但麥當勞的摩卡拿鐵有點太甜了,所以我還是繼續喝星巴克的吧。
但如果說到我每天都喝的滴濾咖啡,我覺得麥當勞的味道跟星巴克都挺好的。其實我更喜歡麥當勞更淡一點的口感,並且還省錢。

2. 等候時間更快並且更方便
在麥當勞不排隊的話,我一般三分鐘就能拿到點的咖啡。點單的時候會拿到號,我一被叫到號就可以拿到咖啡去上班。
在星巴克排的隊相對來說效率就不是很高,7到10分鐘才能拿到咖啡。
並且星巴克的點單系統有點不太好,你在櫃檯的一邊取餐,還要去另一邊取飲品,點一次單需要分開拿。
有很多次他們不是把我的單忘了,就是放錯地方了。有一次還有人把我的咖啡錯拿了。
如果星巴克想在餐飲業跟麥當勞競爭,真的需要改善下他們的點單系統,改成跟麥當勞一樣方便的才行。

3. 麥當勞的食物更好吃
星巴克想要擴充他們的菜單的話,跟麥當勞相比完全沒有競爭力。因為星巴克的廚房不跟櫃檯相連。
麥當勞有很多明星單品,像是麥克馬菲斯雞蛋,滿福堡和脆薯餅。
星巴克也有供應早餐,但都是包好的,缺了麥當勞的新鮮感。
但星巴克的點心還是比麥當勞好吃的,所以我要吃藍莓鬆餅的時候還是會去星巴克。

2. Jack Schlotthauer:
討厭去星巴克的人確實很多, 主要是因為星巴克太多了啊,遍地都是,喜歡的人多,討厭的人相對也多,沒辦法,誰讓它基數大呢。
有些人討厭是因為可能是某一家連鎖店忠誠的擁護者,他們覺得:你星巴克大又怎麼樣,我就是喜歡小眾品牌,那我怎樣?
有一部分人對星巴克的進貨渠道有懷疑,比如他們的咖啡豆是如何、什麼地方進的。

還有一些人不是針對星巴克,而是針對像星巴克這樣的大企業,這些大企業明顯是小型本地企業強勁的競爭對手。
星巴克用了非常積極的方式來擴張,比如,星巴克每次入駐到一個地方,都會緊鄰一個(或者多個)當地的小型咖啡店,然後跟這個咖啡店搶客源,作為當地的小商店,要想維持盈利是很艱難的,畢竟一次輕微的停止營業就可能影響收益,更別提現在客源全部被搶光了。
而星巴克呢,作為一個全球連鎖的咖啡店,當然是財大氣粗,他們可以用別的分支行業來掙錢,然後再把這些盈利補充到新建立的分店。這樣耗下去的話,當地的小商店可好不下去,於是紛紛倒閉。
你會發現,因為星巴克的到來,一段時間過後,你經常去的哪幾家當地商店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倒閉了。於是,所有當地人都會這麼想:是星巴克殺死了我們的小商店。


3. Josh Manson:
我已經不去星巴克30年了,因為,整個星巴克最糟糕的東西就是他們的咖啡!
我在西雅圖地區長大,這裡到處都有咖啡攤。星巴克在各大商場和辦公區都有分店,他們最終在Safeway的雜貨店裡落祉。星巴克在發家前僅僅是一家小店,大多數我認識的人都會在購物時、上班路上買一杯咖啡,還有很多人也會為了賺點錢,去星巴克打工。

最初,他們會做很多調查,比如推著手推車,從附近的公里那裡得到各種各樣的咖啡,以此來了解,你點了什麼咖啡,什麼咖啡的訂單是最多的,下次,等你來到店裡,他們立刻就知道你要什麼口味兒的,真的很神奇!就這樣,一夜之間,星巴克變得到處都是。

我對咖啡是沒什麼特殊要求的,所以也並不獨愛、排斥哪一家的咖啡,記得有一次,我隨便進了一家咖啡店點了一杯拿鐵,我喝了一口,差點噴了出來,我不知道他們到底給我放了多少糖漿,我立刻就記住了星巴克,之後就像多警察一樣躲著星巴克了。

後來我發現,之所以調成現在的口味,是因為星巴克的目標人群是遊客,當地人早不去星巴克了。很多保險槓的貼紙上都寫著「friends don't let friends drink Starbucks」(哥們,聽我的,千萬別去星巴克)。

不管是店裡的環境氛圍,還是主營產品,對很多人來說,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是近年來,人們發現這幾家餐飲行業巨頭的印象越來越相似了。星巴克在股東大會上宣布了要認真做午餐,計劃5年讓午餐銷售額翻倍,而麥當勞已經推出麥咖啡系列很長時間了,這競爭意圖已經相當明顯了。

儘管如此,星巴克作為咖啡店的「龍頭老大」,依然不受美國人歡迎,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的咖啡確實偏向於滿足遊客的口味,但美國人眼裡就是「難喝」,而另一方面呢,也是因為美國人獨有的「反壟斷」情結。












星巴克在美國可說是毀譽參半,很多時候甚至比不上麥當勞的咖啡,為什麼來到東方國家,就變成時尚的代稱?
2019-09-22 13:23 發佈
也是毀譽參半

一是很貴
二是難喝

存在必有其道理
你個人喜好是另一回事

7-11的東西也很貴呀!
但它有它存在的理由!

30公分 wrote:
看看美國人怎麼評價星...(恕刪)
內文太長,只看到一半,打錯不少字。
以標題來回答。
豐田在日本不過當地是平民車,
來到台灣改掛凌志廠徽,變高級車?
賓士在德國當地只是一般計程車,
來到台灣變成高級豪華轎車的代名詞!
30公分 wrote:
看看美國人怎麼評價星...(恕刪)


因為台灣人賺得少,一杯150夠貴夠潮
30公分 wrote:
看看美國人怎麼評價星...(恕刪)
台灣的珍珠奶茶到了英國也變成非常高貴的東西。
https://lingo1119.pixnet.net/blog/post/224459924-【英國‧倫敦】2017-吃在英國%28六%29-在倫敦喝台
基本上售價差不多
只是我們薪資差人家很多

更可怕的是

明明一樣東西
關稅給你抽一筆
代理再給你賺一筆
明明平價品牌
變成翻倍賣
這才是台灣政府最讓人噁爛的
Kang-Wei Tzou wrote:
賓士在德國當地只是一般計程車,
來到台灣變成高級豪華轎車的代名詞!...(恕刪)

你出國過嗎?
DSYMSN wrote:
基本上售價差不多只是...(恕刪)


這要以二個層面來討論
1.政府為了保護本土產業受到衝擊,故將進口稅拉高以予以保護,大陸進口稅更可怕,你去淘寶看看3星手機價格就知了
2.一來本土產業不長進,二來藍綠政府在長期鬥爭下,沒與地方合作新產物導致新技術出不來,舊產物銷不去,以裕隆車比喻最為不過了..在看看韓國與地方合作的三星,大陸合作的華為就能得知,台灣政府真無所為..(藍綠都一樣)
30公分 wrote: 3. Josh Manson:我已經不去星巴克30年了,因為,整個星巴克最糟糕的東西就是他們的咖啡!


完全正解

垃圾咖啡一杯可以買兩個便當

很多人去買只為了拿在手上拍照上傳IG及感覺很潮而以

比屎大巴好喝又便宜的咖啡多的是
DSYMSN wrote:
明明一樣東西
關稅給你抽一筆
代理再給你賺一筆
明明平價品牌
變成翻倍賣
這才是台灣政府最讓人噁爛的...

重點在於消費者買單
台灣人沒自信很崇洋,很多本土品牌都要取個洋氣的名字,廣告模特兒都要用洋人
台灣人對外國產品沒概念,所以好騙

但反過來亦然。去國外吃中菜,大概也會膛目結舌。還記得有人去國外吃米其林三星餐廳,吃到燒臘差點沒哭出來。在台灣很平價沒錯,但不能否認燒臘確實很美味

聰明點在台灣就乖乖吃中菜,出國才碰那些洋玩意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