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後發現Nespresso機器真漂亮。價錢卻遠超出我的預算,本來要打消念頭的,卻又發現另有一台Philips senseo機器也是這類型的機器,價錢只要Nespresso的一半,算起來約5千多塊台幣,覺得真是好東西。

我查一查Philips senseo這機器的資料,據說在Philips的祖國荷蘭非常普及,Senseo咖啡包隨便在超市裡就可以買一堆,不像Nespresso膠囊要打電話訂貨,我感到很滿意,所以我準備了錢就託人去買一台,但是後來發現台灣好像沒有地方買這Senseo咖啡包,總不可能每次都從國外買回來,於是只好又打消念頭,繼續看其他的產品

接著發現這一台Cloer的機器,不知道為什麼被擺在Espresso咖啡機的分類裡,不過看起來很炫,好像還會發光,想說買這種美式咖啡機也不錯,只是仔細看一看它的介紹,好像是用來泡茶的,沒有提到如何沖咖啡,雖然我也喜歡泡茶,但是我還是想要能泡咖啡的機器,只好繼續往下看其他機器,往下的價位已經沒有義式咖啡機,剩下都是美式咖啡機了。

後來看到這個±0咖啡機,說可以泡咖啡也可以泡茶的機器,外型還蠻好看的,說是深澤直人大師設計的,不過我認為像是無印良品的產品,我就買這個了,算一算也要四千多塊,不過既然是大師設計的作品,應該值得試試看,美式咖啡通常不像義式咖啡喝起來有那麼多感想,隨便買那種綜合研磨咖啡粉,沖煮也沒啥技巧,當成是一般飲料喝就行了,而且機器使用和清洗都比較簡單。

過了兩個星期,機器收到了,從一開始想買Nespresso到最後買了一台普通的美式咖啡機,有點像是本來要吃懷石料理,最後卻是吃麥當勞套餐。

我買的是白色的,另外也有黑色的。

攤開所有的配件,發現整個質感很普通,就像無印良品的塑膠水壺一般,本來我以為大師設計的作品外觀會像是Mac那樣精美,結果是很普通,如果沒有大師來造型設計,這種產品水準大概跟一般Philips一千多塊的咖啡機不相上下吧。

兩個漏斗和一個蓋子,透明的漏斗是沖茶用的,白色的漏斗是沖咖啡的。

蓋子上黑色那一塊是活性碳濾水器

要沖咖啡就把咖啡漏斗裝上去,跟一般美式咖啡機類似。

要沖茶就是這樣組合,沖茶的漏斗流水比較慢,熱水會積在漏斗裡比較久,可能是要把茶葉泡開吧。

背面有個±0的Logo

機器組合好的樣子,左邊是我原來的義式咖啡機,不過是蒸氣式的,煮出來的咖啡比較苦而已,沒什麼濃醇的感覺,反而浪費朋友送我的新鮮研磨咖啡粉,所以我喝喝美式咖啡應該也可以滿足了。

新機器我先煮幾次白開水當作是洗機器,接著準備沖第一次咖啡。

咖啡的漏斗跟傳統的一樣。

我放的研磨咖啡粉也不太講究,就是在超市買的普通UCC綜合咖啡。

水箱裡有刻度,依想要沖泡的杯數倒入適量的水。

按下電源鍵,就開始加熱。

很快的咖啡慢慢滴下來了,熱水注入的的速度不是很快,慢吞吞一陣一陣的注水,看說明書說2杯份量需要4分半鐘。

玻璃壺上有一般咖啡杯和馬克杯的份量刻度。

耐心的等到所有的水都滴完,隔壁那個義式咖啡機通常熱水會一股作氣衝出來,但是這個美式咖啡機卻是慢慢滴下來。

玻璃壺下有片保溫墊,表層不像一般是金屬或鐵氟龍,而是像橡膠的材質,玻璃壺在上面不會滑動,但是沖好咖啡要取出玻璃壺時有點麻煩,因為玻璃壺貼著底下的橡膠墊,拉出來的時候不是滑溜的,機身就跟著傾斜,於是我的左手就會去扶著機身,然後就被燙到,因為剛煮好的時候,機身頂部因為有熱水流過,還是很燙的,不曉得深澤設計大師自己有沒有試用過,他應該會像我一樣被燙到。

美式咖啡口味比意式咖啡薄,喜愛深度咖啡的人一定不能接受這種跟鋁箔包飲料一樣的口味,不過我倒是喝的很開心。

之前有看到別人形容他精挑細選的咖啡像櫻花或清香的綠芽,要是形容這美式咖啡的口味,應該是塑膠花吧。

喝咖啡才想到晚餐還沒吃,就用沖茶的功能來泡茶好了。

我放個玄米茶包,發現沖茶時那個透明漏斗會有水蒸氣,經過閃光燈反射後看起來像是裡頭在發光。

用玄米茶和一些剩飯做成茶泡飯,就這樣打發掉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