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生豆商所描述的風味,你有嘗到幾種?

在咖啡自烘的領域玩耍了好幾年
原本一直沒有很在意這方面的問題
最近這半年的因緣際會
開始留意有關咖啡生豆本身的產地風味
以及該如何在烘焙上著手讓這些風味呈現
但是生豆商所描述的那些風味
到底是指聞香、還是喝香?
豆商是怎樣訂出這些風味?
要到達怎麼樣的焙度才會有所描述的全部風味?
還是某種烘焙手法可以呈現部分的風味,其他風味需要有其他的方式才能夠辦到?

2018-11-08 9:5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生豆商 風味
hrean wrote:
在咖啡自烘的領域玩...(恕刪)


每個人的喜好跟烘焙理念都不一樣
不過基本上 酵素風味就走淺一點
堅果調可以往後一些 剩下看個人

風味不一定全部都嚐的出來
畢竟喝的人不同 機器也不同 烘法也不同

生豆商所提供的 只是一個參考資訊
最終的味道還是以自己烘焙結果為準
以及喝的人的嗅/味覺記憶為主


我自己的想法 選豆選自己有興趣的風味
再依照風味特色選定烘焙度跟手法 盡可能的表現想要的風味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hrean wrote:
在咖啡自烘的領域玩耍...(恕刪)

全部風味?
至少你要有聞香師級的嗅覺、味覺。

烘法不同。磨法不一。沖法有異。
你要全部?難。
hrean wrote:
在咖啡自烘的領域玩...(恕刪)


或者是因為生豆商在做 cupping 時的方式跟我們日常飲用的處理方式不同,所以才有這樣的差異。這個還是讓真正懂的專家來回答吧!

下面的資料或許有些幫助。
SCA 生豆分級跟Cupping 指導原則。

BBdog3388 wrote:
下面的資料或許有些幫助。SCA 生豆分級跟Cupping 指導原則。


之前有聽說 SCA 建議烘焙的時間在 8~12 分鐘之間
在這份 coffee standard 中有關杯測用的豆子也是定義在 8~12 分鐘的烘焙時間
這是我誤會了嗎?
還是這 8~12 分鐘只是用在 SCA 的杯測要求?
要先問他寫的風味表現資料怎麼來的?

是源頭生豆商先寫的版本?

還是中間商賣熟豆寫的版本?

或者是最後端咖啡業者再自行杯測寫的版本?

Birmingham Uni wrote:
要先問他寫的風味表...(恕刪)


因為自己在玩烘焙
所以看的都是生豆商對豆子的風味描述
如果是堅果調性
倒是不難把這種風味烘出來
最難的是花香味
感覺花香味應該都是聞到的香氣
儘管生豆的風味描述有某種花香味
但一直都很難呈現出這種風味

hrean wrote:
之前有聽說 SCA...(恕刪)


SCA是一個建議標準 (框架)
"不容易出錯"的標準
框架以外不見得是不行


換一個角度說 許多冠軍根本沒上過SCA(AA和AE)的課
都是拿冠軍後 SCA機構去找他們


針對豆子的物性 做自己的手法調整就好
機器不同 喜好不同 手法參數也不同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hrean wrote:
因為自己在玩烘焙所...(恕刪)


這就是很煩的地方

烘豆的技巧, 機種, 到沖煮的技巧, 都會影響到

我之前有買了一批 瓜地馬拉, 瓦爾瑪,水洗熟豆

當時賣我豆的 有跟我提起紫羅蘭花香, 但我帶回家怎麼煮都沒有

我跟他鬧了很久, 後來豆商 就找一個咖啡手, 現場煮.....原來都是我的錯


hrean wrote:
在咖啡自烘的領域玩耍...(恕刪)

不管怎麼烘,就算是去很有名的店
我只喝過果酸味,甜味(焦糖味),堅果味,還有一種很特別的人篸味(是烘不夠深嗎?但是在我常喝的耶加相同烘焙深度並沒有)

有人說他喝到杏仁味,我只能說很有趣也很好奇咖啡裡的杏仁味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