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
我所使用的mazzer super jolly 和anfim super caimano兩台磨豆機在環境溫度變化時,萃取流速也會跟著變化,總體趨勢是溫度越高,流速越快(其它變量已盡量保持一致,比如使用同種咖啡豆、佈粉手法保持一致、使用定深壓粉器等)。
這使我產生了如下疑問:造成流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是環境溫度影響了咖啡豆?還是影響了磨豆機?
由於我的房間沒有暖氣和冷氣,只能期待未來有個大晴天能靠日曬影響磨豆機溫度,所以近期只做了有關豆子的測試。
我在測試前將一份咖啡豆置於16℃的室內,另一份放進4℃的冰箱冷藏室,確認溫度穩定後使用mazzer super jolly在同一刻度研磨(其它變量同上盡量保持一致,盡可能將殘粉清理乾淨並採用事後稱粉的方法統一粉量)。
實驗結果如下:
17g 16℃常溫豆,30s萃取咖啡液31.9g
17g 4℃冷藏豆,30s萃取咖啡液23.5g
實驗結果與我日常的遭遇相同,但畢竟實驗樣本太少,我還會繼續驗證,同時,我也正在冷凍一份咖啡豆,看零下20℃的豆子流速會不會更更更慢。
延伸問題:
1. 有一說低溫磨碎的豆子細粉量會增加,流速變慢的原因是由於細粉阻礙了水流麼?
2. 那麼相對的,如果以上假設是正確的,環境溫度升高會降低細粉量麼?
3. 溫度升高或降低到何種程度會是細粉增多和減少的極限?
4. 如果,我是說如果把細粉量看做衡量磨豆機性能的標準,適合某台磨豆機產生最少細粉的溫度是多少?
5. 不同磨豆機適合的溫度會不同麼?
如果各位前輩有保存關於這些問題的資料文章,還請不吝賜教幫助解惑。
非常感謝!
Yiyans wrote:
蘇格拉底之前測的結...(恕刪)
不是啦
均勻度和細粉量是兩回事
當時的圖表,我記得低溫時的細粉量是有比較多
樓上提到Matt Perger那篇文章
與之前小豆大所說的「手沖,沖的是細粉」似乎是相同的
我還是很難接受這個說法
文章中還說篩粉無助於篩除細粉,因為有無數細粉會附著在粗粉上
我只想說句廣告詞:prove it
如果雷射的結果是正確的,那麼可以篩粉後再去打一次雷射看看
若雷射分析的過程中無法把細粉分離出來,那麼雷射的結果也不正確,白做了
篩粉無助於分離出細粉,也只流於臆測
欣賞原文中這句
Once I figure out how to brew fines properly I’ll be back at the WBrC with an apology routine!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