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咖啡變因(新手)

最近小弟在研究咖啡變因
1:悶煮時間
2:第一次注水時間秒數
3:中間間隔幾秒
4:第二次注水時間秒數
5:最後留多少時間給他滴漏
個別會影響咖啡的口感哪裡?
或是大大可以分享手沖數據

排版不好請見諒 第一次在咖啡版發文
2018-01-07 13:1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咖啡 新手
amber8160 wrote:
最近小弟在研究咖啡變...(恕刪)



變因太多,除了第一個悶蒸10秒外,
其餘看豆況.
個人做法水淹沒咖啡粉儘可能保持出水和入水
平衡,(咖啡粉會因浮力及吸水一直澎起)
過了便停水低於咖啡粉面即加..
亂沖比較有可能得到一杯雜味十足的咖啡.
最後一項個人不在乎粉水比到了便停.
另外V60和101結構不同,101咖啡粉較不會受
水流擾動,流速慢卻較清..V60較多氣味與淳厚.
各有所好...無謂熟優熟劣.自己體會吧!
個人最愛是懶人杯,注水就是
最近出的咖啡書推薦田口護的咖啡學..
參考吧!

感謝大大的指導
讓我多認識啡咖更深一層
首先,每一種變因您必須喝得出其中的變化,如果喝不出其中的差異,又何侷限在規矩之中,咖啡的學問淵博廣大,每個人的味覺感受見仁見智,個人覺得管你什麼SOP流程,自己「用心沖泡」就是好喝的咖啡。
amber8160 wrote:
最近小弟在研究咖啡變...(恕刪)

水溫?
粉粗細?
烘焙度?
新鮮度?
保存方法?
注水方式?
初始水溫、最終水溫?

你覺得這些是變因嗎?


別人給你的只是大方向、大略的數據,
人家間隔三秒注水,你間隔三秒,不會有相同的結果。
細節全靠自己摸索
它不是像開關,開了就有,關了就無。


amber8160 wrote:
最近小弟在研究咖啡...(恕刪)

請問樓主多用什麼樣的器具沖煮呢?
手沖壺、濾杯、磨豆機??
相同的器材才有複製參數的參考價值
我習慣磨粉的粗細,不一定是樓主習慣的刻度
相對從濾杯落到下壺內的時間差異頗大
另外咖啡豆的烘焙度也影響悶蒸、注水差異
深烘焙的豆子悶蒸很會膨脹,淺烘焙的豆子膨脹比較輕微
1.我悶蒸習慣注水約豆重兩倍,觀察表面漸無光澤後第一次注水
2~4就依樓主習慣使用濾杯及磨粉粗細以及注水快慢參考
5.我自己是抓粉水比,20g粉沖300c.c(1:15),到了就移開濾杯
以上供樓主參考

amber8160 wrote:
最近小弟在研究咖啡...(恕刪)



研磨細 時間短

研磨粗 時間長

溫度會影響到Body 可以依照烘焙程度來調整溫度

水質硬度高 時間可以縮短 或是研磨度放粗
反之亦然

不要太執著於別人的方法
間隔幾秒 漏完幾秒 這些我覺得是還好
玩出自己的手法跟喜好比較重要

不過在這邊還是跟樓主分享一下



我自己習慣的話
1:15 93度 (自烘淺烘焙)
水質硬度約 62.475~71.4 CaCO3 ppm (TDS導電筆約65~70)
鹼度 35.7 CaCO3 ppm (會稍微酸一點點)

大方向重點在時間約2分30~2分40左右


悶蒸注2.5倍水 30秒 均勻排氣
(以20g來說就是注入50g水)

注水到120g
(期間判斷水流速度 來決定之後是要分二次注水 還是三次注水, 速度真的過慢就一次注水)
注水量都以平均分配的方式
10秒內注水+擾動完成



最後一次注水
約270g時我會快速沖濾杯粉牆一圈 確保咖啡粉有落入咖啡液中

之後還有個人習慣的動作 國外也有人會這麼做
(正常流速)
把濾杯稍微傾斜搖晃三圈 讓濾杯邊緣的顆粒能懸浮在咖啡液中
然後把濾杯垂直放下輕敲下座 加速顆粒下墜

(稍快流速)
把濾杯用晃動的方式 晃動一兩圈把濾杯邊緣的粉晃下來
之後和上述一樣 垂直放下輕敲下座

接著就讓他漏到乾


用傾斜搖晃的方式水流比較不會被破壞 比較溫和的方式
而晃動的方式造成水流被破壞 流速感覺會下降一點

重點盡量讓粉層達到均勻一致萃取的狀況
(在此不討論粒徑分布的一致萃取 僅針對所有的咖啡粉做一致萃取)




P.S. 這是我常用的粗細度 每個人習慣不同
覺得太酸太淡可以磨細 反之太濃太苦可以磨粗
把粗細換成時間也可以 不過有時候調整時間是一個很折磨人的事情

尤其是粗磨要拉長時間 很辛苦
不如就磨細一點點比較快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其實喝咖啡不用太龜毛

就算你窮畢生之力研究出來可以完美沖泡手法

當你想和朋友分享時經常得不到讚賞

因為他的味覺神經和你不一樣

amber8160 wrote:
最近小弟在研究咖啡...(恕刪)


樓主的心境,感同身受!
剛入門,啥都搞不清楚,就算看了很多PO文,也都是一知半解而已!
看到前輩們分享各種方法煮出趨近完美的咖啡,總會期待等很快地跟上腳步,煮出一份讓自己滿意的咖啡!

無奈咖啡門深似海,剛入門就像小朋友初進幼兒園,雖然大人講了一大堆,但是面對全新的環境,還是不知要從何著手!
看到其他小朋友玩得很開心,當然也希望儘快融入! 只是 何時要吃點心? 何時要上廁所? 何時要午睡? 要睡多久?
完全都不知道,心中茫茫然啊!!

剛入門當然知道必須靠自己"以身試法"沒有捷徑,但是有時就是會不小心迷路,連路徑都不知道,卡關...
所以希望學長們,老師們指點迷津, 哪一種點心好吃? 午休多久最好...!!

還是感謝諸多前輩們的分享!!

抽離那些沖泡細節,用巨觀的角度看咖啡,就是濃度與萃取率。這兩點讓同一豆子不同沖泡時,我們覺得這杯咖啡如何,那杯又如何。

很幸運的,萃取率這回事在時間軸上不會是隨機的,後段的味道不會先於前段出現。而濃度就是看加了多少水。

買個聰明濾杯之類的東西,可以精準控制時間與水粉比。其他水溫,粗細,攪拌力道等等自己來。

忘了那些像宗教儀式般神經質的細節吧。

又,如果還是堅持手沖,記得不管做甚麼,最終的結果還是濃度與萃取率的總和,哪邊幾秒又幾秒,通常不是重點。方向比細節重要。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