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集思廣益:大家的手沖沖泡方法分享(內有標準格式)

前言
咖啡是個人享受的愛好,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法,世上沒有最好事情,只有更好結果。有見及此,本人做了一個表格,希望以一個標準的格式去給各位分享大家的沖泡過程,從而互相學習和分享。

歡迎各位為此表修正及優化。^.^

豆: 
烘培度:
研磨度
濾杯:
粉量:xx g
水粉比(總下水,不是總咖啡液):1:xx
水溫:xx 度
研磨度:
------------------------------------------
悶蒸注水時間:xx:xx - xx:xx
悶蒸注水量:
悶蒸時間:
-------------------------------
第一次注水時間:xx:xx - xx:xx
水量:
-------------------------------
第二次注水時間:xx:xx - xx:xx
水量
-------------------------------
第三次注水時間:xx:xx - xx:xx
水量
-------------------------------
總沖煮時間:


其他細節

2017-08-29 17:06 發佈
買個Acaia 智慧型電子秤,接上網路讓你看到全世界
我已經有了。
henry2508 wrote:
買個Acaia 智慧...(恕刪)



henry2508 wrote:
買個Acaia 智...(恕刪)


但這個付出一些代價
買了研究當中...

battleken wrote:
前言咖啡是個人享受的...(恕刪)


不好意思
算我吐槽

就算同一支豆子,我會因為狀況不同而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沖煮
例如我烘的LevelUP的Denchi Meng
前5天可能會用V60,96度水溫,細粉,一注到底大水柱沖
但到了20-30天,我反而用Kalita 185,粗細度中等,92度,斷水兩次來沖
到了60天,我會用Kono,更粗的粉,88度,近似點滴法
而且是不待流完就移開濾杯方式來沖

甚至,這三次沖我還會拿不同手沖壺來沖

所以,如果你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隨著豆子狀況而改變手法
只去看別人的手法,看別人的數據
那是無意義的

給你們參考
同意的,但怎看豆子的情況而作調整沖泡的方式呢?我覺得當中會有一些關鍵的準則,請問這些標則是什麼呢?謝謝
mechtec wrote:



不好意思
算我...(恕刪)


battleken wrote:
同意的,但怎看豆子的...(恕刪)


其實在基礎手沖教學
我已經開始教學員辨識沖煮出來咖啡的感官感受
例如味覺的酸甜苦
(不同變因沖出來的咖啡,哪一杯比較酸?哪一杯比較甜?哪一杯比較苦?)
香氣的強弱?
後韻的狀況?長?短?舒服還是不舒服?
利用感官及對於變因的掌握
就可以知道這一壺沖煮出來的問題在哪裡?
以及如何改進?
再沖一壺,就可以修正

簡單講,就是:喝不出好壞,就不知道怎麼改進

所以,你的問題的答案就是:感官

但是,說很容易,做卻不容易
感官是要好的老師來引導,才能事半功倍
這也是很多新手想要看別人怎麼沖就想學好手沖
這是很難的
這也是很多手沖教學,只教你怎麼沖,只要你follow程序
能沖一壺咖啡,就收多少錢
但卻忘了最重要的:讓學員自己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改進?

而且,這才只是我的基礎手沖課程的要求而已
如果是進階,甚至高級,要學的更多更多

給你參考

battleken wrote:
水粉比(總下水,不是總咖啡液)


雖然科學,但這種計算方式就限定某些沖法無法被討論了。有多種手法是在最後拉高水位,但還沒滴完就移走濾杯。
討論一個一直在變化的東西本來就無法數據定型化

建議固定自己的手法比較重要

至於裝備都固定的情況下 (沒錢 沒空間 沒想到)

大概只能變更 粗細度 / 水溫 / 注水方式 這三個東西來調整不同放置時間的同一隻豆子
很多時候往往一天只沖那麼一次,要修正也沒辦法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