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咖啡是個人享受的愛好,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法,世上沒有最好事情,只有更好結果。有見及此,本人做了一個表格,希望以一個標準的格式去給各位分享大家的沖泡過程,從而互相學習和分享。
歡迎各位為此表修正及優化。^.^
豆:
烘培度:
研磨度
濾杯:
粉量:xx g
水粉比(總下水,不是總咖啡液):1:xx
水溫:xx 度
研磨度:
------------------------------------------
悶蒸注水時間:xx:xx - xx:xx
悶蒸注水量:
悶蒸時間:
-------------------------------
第一次注水時間:xx:xx - xx:xx
水量:
-------------------------------
第二次注水時間:xx:xx - xx:xx
水量
-------------------------------
第三次注水時間:xx:xx - xx:xx
水量
-------------------------------
總沖煮時間:
其他細節
battleken wrote:
同意的,但怎看豆子的...(恕刪)
其實在基礎手沖教學
我已經開始教學員辨識沖煮出來咖啡的感官感受
例如味覺的酸甜苦
(不同變因沖出來的咖啡,哪一杯比較酸?哪一杯比較甜?哪一杯比較苦?)
香氣的強弱?
後韻的狀況?長?短?舒服還是不舒服?
利用感官及對於變因的掌握
就可以知道這一壺沖煮出來的問題在哪裡?
以及如何改進?
再沖一壺,就可以修正
簡單講,就是:喝不出好壞,就不知道怎麼改進
所以,你的問題的答案就是:感官
但是,說很容易,做卻不容易
感官是要好的老師來引導,才能事半功倍
這也是很多新手想要看別人怎麼沖就想學好手沖
這是很難的
這也是很多手沖教學,只教你怎麼沖,只要你follow程序
能沖一壺咖啡,就收多少錢
但卻忘了最重要的:讓學員自己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改進?
而且,這才只是我的基礎手沖課程的要求而已
如果是進階,甚至高級,要學的更多更多
給你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