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小弟淺見,綜合了我看過的一些咖啡書,希望能給剛接觸咖啡的朋友參考~
在選購適合自己的豆子前,也最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沖煮方式,我相信影響風味的最大的因素,就是你沖煮的方式了!要完整呈現特定的風格,一定有特定的方法,大多數的朋友在家只有一兩種煮咖啡的方式,在這裡稍為分析一下這些你能控制的變因~希望大家更能得心應手!
1.水溫
在水溫越高時,萃取率就會越高,也就是越濃,水溫的型態有分成加溫的(例如賽風跟摩卡壺),以及降溫的(例如手沖,聰明濾杯,愛樂壓),所以溫度的升降溫跟對比的時間也要注意喔。
2.研磨刻度
磨的越細溶水率越高,但不一定好喝喔,磨粗磨細都要隨時調整,高價的研磨機是因為精度高,所磨出來的粉磨均勻,所以更能穩定的去抓參數(家用歡樂就好),所以我常說準備一台磨豆機有多重要了,沒有鮮磨多可惜啊。
3.沖煮時間及壓力
在不考慮溫度和壓力下,當然時越久越口味越重啊!但在壓力跟時間的變因下就很有趣嘍~譬如在控溫控壓的Espresso機下只要20秒就能萃取出咖啡
,在低溫無壓力的冰滴,則要花上大半天,但兩者是截然不同的風味~
4.反應方式
大至上分成
過濾(濾紙或濾網)
浸泡(土耳其,賽風)
跟壓力萃取(義式機)
反應方式可以交乘,譬如先泡再濾的聰明濾杯,或是泡濾壓力都有的愛樂壓,都有不同於單純萃取的豐富感。
舉個手沖的例子來說好了,今天我若想喝杯清爽酸香味的咖啡,我會把中淺焙的豆子磨中(砂糖的粗細)用80度的水去沖,3分鐘沖完結束約降溫10多度剛好入口。
反之我若要追求極端濃烈又要成人氣息的焦香,我會用深焙的豆子跟需要用火加熱的賽風或磨卡壺去做高溫萃取。高
總之
清爽(沒味道)
豐富(太多雜味)
是各有所好的,深焙的豆子也沒可能有淺焙的清新,淺焙的豆子也不會有深焙的厚重,透過手法可以修正,但也還是有限,豆子就像食材一樣,就各有所好了,知道自己喜歡的風格,一起加入咖啡的世界吧!
James 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