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式豆精挑或粗挑的問題

各位好,從去年至今的生豆價格漲幅漸漸平穩,在調控成本方面,除了調整配方之外,也思考著挑豆的時間成本。
不曾忘掉希望提供大眾物美價平的初衷;但在成本難低的環境下需要更好的生產方式來堅持這樣的想法。

主要想請問各位覺得"義式配方豆"採取精挑(挑除絕大部分瑕疵豆)與粗挑(僅挑除異物、黑豆、明顯未熟豆;忽略蟲蛀小洞、變形豆等等),在飲用上會有多大的差異?

正在考慮調整配方使用全商業豆、簡化"義式豆"的挑豆程序,如此每磅可降低50元左右的售價,才有時間開發新品、兼顧精品豆的品質精進與品保。其實之前在烘豆廠是完全不挑豆的(包含多家知名廠商的委託代工),但總是覺得不妥與理念相左。
不知各位先進有甚麼建議或經驗提供參考?
感謝!
2017-06-07 15:3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義式豆 問題
bradytan wrote:
各位好,從去年至今的...(恕刪)


覺得蟲蛀多伴隨著發黑,有些外表還好但內部已變黑,可能是蟲死在裏面爛掉看起來就噁心,有些蟲還活著的就還好。變形或碎豆反正都要磨碎也還好,至於烘好後都焦了有一些瑕疵個人是喝不出來。
從精挑的角度來看,變形豆也是不合乎標準的吧,個人意見。
出什麼價買什麼豆,消費者自然有底。

一磅兩百和一磅八百的客人,不會到相同的地方買豆子。

要不要挑,要挑到什麼程度,與及,要用什麼價位的豆子去配,是烘豆者的決定,各有市場,沒有對錯。

只有一磅兩百要求人家要如何挑,或一磅八百還不挑,說不過去。終端零售價來說。
Tan 兄要不要直接分兩個價位
細選100,粗挑50
就業界烘焙"義式咖啡豆"(非精品單品)慣例來說,是不手挑的,因為是混豆除非有敏銳的味覺才能發覺是否有雜味,加入牛奶就會變成好不好喝的結果(通常是根本配方的問題),只有區分先混再烘與先烘再混兩種方式,或經過除石機去除異物而已。

會有粗挑的想法,是因為精品豆的豆相良好,手挑速度快;但商業豆需要約2~3倍時間,因此會有:
"我是不是浪費時間在吹毛求疵的事情上"
"挑的仔細90分,隨便挑挑85分,差不多吧..."
這樣的想法。

最終的義式豆售價每磅在300~400區間。但最主要的影響還是配方生豆進價。

所以想直接請問常喝咖啡的各位,說實在話,如果跟我一樣喝不出精挑粗挑差別,自然就去除異物即可。
若不論價格,就單純同配方的兩杯美式或拿鐵、卡布等,精不精挑,應該不重要,重要的是配方好壞與否,這樣的想法對嗎?
我是以消費經驗來想,不知道各位也是這樣想嗎?

目前沒想過區分兩種價位,因為手挑多付出的時間坦白說只是抱著服務的心情去做的,但因隨著顧客群增加與實體店面的經營,確實影響到個人的工作時長與家庭時間。最重要的,我實在不想讓顧客覺得太"現實",希望保有一些"同好朋友"的浪漫...好吧,我不是個好商人...

感謝回覆意見!
烘焙師,我工資一天3千,挑豆成本很高。

消費者,請個工讀生,一天1千。挑的也差不多。

看不懂TOP 5%說甚麼是理所當然的

bradytan wrote:
每磅在300~400區間


有明確價位就比較清楚,這個價位要求「精挑」的消費者,根本龜毛。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