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家中因為多了個小孩,時常想煮咖啡的時候,小孩就在睡覺(小孩在的時候實在是很難煮XD),於是只能偶爾煮個拿鐵,很難時常說想喝就喝,也就因此轉換手沖,不僅快速也比較沒有機器聲音(就算小孩睡覺也不怕吵醒他,要知道打奶泡加熱是非常的大聲的…)。不過排除掉機器的問題就是磨豆子啦!磨豆機的聲音其實也很大,我時常也是得要把我的電動磨豆機帶到別的房間關起來磨才有辨法喝,為了一杯咖啡每天感覺都戰戰競競的。

於是乎…經過一些小研究與同事的加持幫推(在辨公室很容易被推坑的),匿名2.0就給他訂下去了,我是直接跟貓哥訂購的,台灣代購的貴不少,不過想省事的還是可以利用代購啦!


貨是由順豐寄送的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拆掉一層包裝又一層…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與同事一起訂購的兩盒黑的與紅的,不過黑的是同事的,就沒有打開囉!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匿名Logo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在內層也是保護的非常好,感覺丟來丟去也蠻安全的,上面還有一層保麗龍隔板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這就是全部的東西了,沒有說明書之類的,不過應該組裝起來也蠻簡單的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磨豆器本身底部的Logo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我很喜歡大紅色,開心喜氣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把手的部份與鎖頭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主體的拆解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上蓋的部份好像是這次才有的,之前沒有,所以網路上很多人都DIY自己印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新加的上蓋材質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上蓋的部份加上把手後,豆子其實無法從這角度倒下去,必須要另外再拆開,倒完豆子再裝回去,有點多餘,但是不裝上蓋時,很容易在磨豆子的同時,豆子會跳出來,所以我後來還是另外從網路上設計的蓋子再做修改。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以下是網友分享的
匿名咖啡磨豆機V2.0 上蓋


這個上蓋其實很方便,可以防跳豆又不會卡到,但要拿下來的時候不是很好拿,特別是大手指的人應該很有感

上蓋太貼合主體,所以並不是很好拿取(3D示意圖)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所以我還是自己改良了一下,加了一下小把手,方便拿取(左圖是原來的,然後換上一邊是改良過的把手)(3D示意圖)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反面(3D示意圖)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重新組合後的結果(3D示意圖)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原本是網友所提供的,只印一半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再印一半是自己改良過的,這樣就成有小把手方便取出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再回正題吧,主體底部是可以調整粗細的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上面的部份將上部份三爪支架往下移動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之前一版是放在最上面,倒豆子的候一不小心就會掉出來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新版的將三爪支架往下移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主體拆解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主體本身是磨砂材質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這組圖就是原本的全身照啦!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最後當然要來杯咖啡試喝啦!這是我從最緊後轉刻度兩圈所磨出來的大小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沖完後的結果
匿名二代 改良版 手搖磨豆器


手搖磨豆器好壞真的差很多,我有使用過單軸承與雙軸承來磨咖啡豆,單軸承只有一個固定點,雙軸承則是兩個,用來穩定我們旋轉時所造成的晃動,用過雙軸承的自然回不去單軸承的機器,不過價格也直接反應在成本上面囉!
用說的可能不好理解,我做了個動畫方便了解原理,白色剖面為主體本身,紅色代表固定軸承,黑色代表中柱旋轉用的。



另外一提,這款磨豆器針對日曬水洗的豆子都可以很方便的磨下去,不太須要擔心刀盤不夠力的。


文章同步與Blogger,老人家開箱文
2016-12-29 0:0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版 手搖磨豆器
drexler22 wrote:
另外一提,這款磨豆器針對日曬水洗的豆子都可以很方便的磨下去,不太須要擔心刀盤不夠力的...(恕刪)


非常完整地介紹匿名二代
但請問上面那句話是啥意思?
常見豆子的處理法 不外乎是日曬、水洗或蜜處理...

其實我應該是要說針對愈淺焙(豆子愈硬)的豆子也不用擔心磨不太下去啦
drexler22 wrote:
家中因為多了個小孩...(恕刪)

照片拍得漂亮!
感謝分享~

照片看來中軸結構大改?
上軸承與下軸承間的距離縮短了?!

取消了原本上軸承支架?
而將下軸承支架厚度再增加?

如果可以希望能分解開來
看一下新款中軸與支架軸承的結構


XTR wrote:
照片拍得漂亮!感謝...(恕刪)


上軸承往下降低是為了方便進豆,原本的設計太容易擋到豆子了。

話說我家兩個小孩從出生前十個月就開始聽磨豆機、義式機的聲音,所以出生後也從來不會被嚇到。
但最近開始會抱怨磨豆機的聲音吵到他們看卡通了....
龍森 wrote:
上軸承往下降低是為...(恕刪)

上軸承往下降可以讓進豆更方便
但是上下軸承距離變短也可能會有缺點的...

沒看過改版實體
只能簡單猜想一下~~


XTR wrote:
照片看來中軸結構大改?
上軸承與下軸承間的距離縮短了?!

取消了原本上軸承支架?
而將下軸承支架厚度再增加?

如果可以希望能分解開來
看一下新款中軸與支架軸承的結構



這是我目前還拆的下來的部份


三爪支架的部份,我看了一下,幾乎是在進豆器上部份的中間位置,跟改版前大概往下移到一半的地方,然後厚度變很厚,應該是怕三爪支架向下移,距離變小重心不穩吧!


這是從底部看上來的情況


剛在拆解完裝回去後,我就碰到一個這次改版所出現的問題,只要我把磨豆器放置硬平面上就能安穩的站立,但如果是放在軟墊或布上面就很難站穩,須要多喬一些角度才行,不過當然正常情況下還是會放在硬平台上比較多啦!

龍森 wrote:
話說我家兩個小孩從出生前十個月就開始聽磨豆機、義式機的聲音,所以出生後也從來不會被嚇到。
但最近開始會抱怨磨豆機的聲音吵到他們看卡通了


糟糕…來不急訓練了,他已經習慣了
drexler22 wrote:
這是我目前還拆的下...
三爪支架的部份,我看了一下,幾乎是在進豆器上部份的中間位置,跟改版前大概往下移到一半的地方,然後厚度變很厚...(恕刪)

謝謝
新版結構比較清楚了
修改了一下猜想剖面示意圖
新舊版各有特點~

舊版:

缺點:
上/下軸承支架為獨立零件個別加工,加工誤差與組裝公差總和大。
固定中軸的上下軸承同心度不易控制與校正。


新版: (2016/11版)

缺點:
中軸固定支架一體成形,加工程序繁瑣。
上下軸承距離變短,與中軸長度比例較為懸殊,增加晃動風險。
軸承套筒兩端點懸空,缺少固定,支架設計與材料強度要求高,須經得起磨豆時產生的徑向推擠力而不變形晃動。
中軸套筒大概為了消化庫存的舊版中軸所衍生的過渡性零件,應該可以設計新款中軸來符合新的中軸支架。

XTR wrote:
謝謝新版結構比較清...(恕刪)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非常清楚哦!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