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匿名手磨‧二代

之前看到bakafish大大介紹的 匿名手磨一代 就很心動
感覺貓哥設計匿名手磨的理念與上下支架加軸承固定中軸的方式蠻不錯的
錐刀磨芯效率也高
雖然第一代是有些問題
不過也絕版了~

好不容易前兩週等到匿名手磨第二代開始販售
但是一開賣就被秒殺
所以又殘念了.....

還好在01遇到好心人願意轉讓一支
才得以如願以償~
在此謝謝 cloudy3 大大的善心!

目前喜歡喝手沖淺焙豆 Yirgacheffe
手邊只有 Porlex mini 陶瓷磨芯的手磨
雖然有依據傻爸的方式自己加強固定
但是因為軸心固定先天不良
還有採用刀具精密度不高的陶瓷磨芯
研磨是擠壓碎裂
所以Porlex磨粉效果並不太均勻
但優點是輕便堅固可水洗又好攜帶

自己對咖啡沒啥深入研究
也說不出什麼長篇大論
所以就直接上圖貝~

匿名手磨‧二代‧2015
↑感覺是已經歷盡滄桑的外包裝紙盒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內容物

匿名手磨‧二代‧2015
↑紅色很搶眼

匿名手磨‧二代‧2015
↑拋光不鏽鋼外殼有隻咖啡貓

匿名手磨‧二代‧2015
↑上方進豆,豆艙放滿至支架下緣一次可裝淺焙 Yirgacheffe 約30公克左右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厚實鋁製把手,握感紮實

匿名手磨‧二代‧2015
↑握把中軸直接沖壓打入,軸心不可拆

匿名手磨‧二代‧2015
↑粉盒上下分離,採螺紋接和

匿名手磨‧二代‧2015
↑接粉盒底座下方也有隻匿名咖啡貓

匿名手磨‧二代‧2015
↑粗細調整螺母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內部零件細部分解

匿名手磨‧二代‧2015
↑軟膠墊圈還蠻厚的

匿名手磨‧二代‧2015
↑手磨的心臟 - 錐刀,有磁性(有此一說,這組是中國製420不鏽鋼磨芯)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強壯的不鏽鋼軸心 - 8mm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外刀座,有磁性(有此一說,這組是中國製420不鏽鋼磨芯)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內部上往下看,下軸承支架很粗壯!

匿名手磨‧二代‧2015
↑錐刀組合,粗壯的下支架會擋住不少進豆空間。

匿名手磨‧二代‧2015
↑把手組合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匿名手磨二代與 Porlex mini 排排隊

--------------------------------------------

隨手把小零件拆開玩了一下~

匿名手磨‧二代‧2015
↑手工打磨頂蓋螺絲帽

匿名手磨‧二代‧2015
↑下方雖然看不到,順手也磨一磨

匿名手磨‧二代‧2015
↑粗細調整螺母也來打磨一下~

原本只是想要去掉刮手的金屬毛邊
想不到磨一磨就上癮了

看到亮晶晶的金屬心情會變好
感覺用它磨出來的咖啡也會變得更好喝~

----------------------------------------------

自己試著拆軸承
只要用手指稍微用點力就推出來了

這兩個上下軸承外徑大小不一 (16mm/14mm)
厚度也不一樣 (5mm/4mm)
但內徑都是 8mm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右邊較大的是上支架軸承,外徑16mm/厚度5mm,可以看見廠牌與型號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左邊較小的是下支架軸承,外徑14mm/厚度4mm,外觀無任何型號標示

匿名手磨‧二代‧2015
↑上支架稍加打磨拋光

----------------------------------------------

感想:

第一次上手就覺得匿名手磨二代有點沈重
不含手把重521公克
全部含手把重627公克
(Porlex mini全部含手把重236公克,好輕!)

匿名手磨二代外徑大約是50mm
抓握的手感還不錯

中央軸心由上下兩個軸承強制固定住
不會晃動
但是也沒有任何可供調整的空間

匿名手磨二代的粗細調整螺母多加了一塊"軟膠墊圈" 用來增加阻力
防止第一代時發生螺絲鬆脫會跑刻度的問題

但是使用「軟膠墊圈」卻有會導致錐刀磨芯產生「晃動」的疑慮?

材料方面:
外殼是鋁合金
其他軸心/螺絲/螺母/固定座幾乎都是不具磁性的不鏽鋼

但是上下兩個華司(washer)墊片具有磁性
不知道是否也是不鏽鋼?

做工方面:
鋁製外殼做工不錯
但細部分解內部的零件加工毛邊不少
有些部位甚至會匝手
如果在意的人可自行用細砂紙或銼刀加工去毛邊

目前粗細還在摸索中
因為沒有篩粉器可量測
所以都是憑肉眼與感覺來調整~

肉眼觀察磨粉均勻度不錯
但是靜電很大
吸了一堆在刀具與粉盒周邊...

粗細調整螺絲先轉到底(不強迫緊逼軟膠墊圈)
再退一又1/4圈磨了第一杯
感覺手沖流速有點快...

不知道是因為細粉少堵塞少而流速快?
還是顆粒太粗了而流速快?
希望有人可以指點一下如何調整適合手沖的粗細吧!

============================================

2015.4.10 update

試磨了退一又1/8圈並拍照記錄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匿名手磨‧二代‧2015
靜電吸附

---------------

2015.4.11 update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匿名手磨‧二代‧2015
退一又1/3圈

---------------

2015.4.23 update

使用時發現手搖把在旋轉磨豆時
上方的固定螺母經常會自己鬆脫 導致手把桿會上下晃動
很怕哪天轉一轉固定螺母就自己離家出走了...

DIY割了兩個圓形橡皮墊片上下夾住
這樣上方的固定螺母就不會再無緣無故鬆脫了

匿名手磨‧二代‧2015

---------------

2015.4.27 update

匿名手磨2的第二批的粗細調整螺母確定有變更設計:

匿名手磨‧二代‧2015
↑螺母多車了一個小環,軟膠墊圈內徑改大一點,可以套進螺母的階梯小環。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從側面看「螺母+軟膠墊圈」的總厚度比以前薄了許多

匿名手磨‧二代‧2015
↑重點是螺母用力鎖到底時,也不會過份壓迫到軟膠墊圈而變形擠出,這樣歸零時會比較準確!

第二批螺母改成階梯的方法可避免軟膠墊圈過份擠壓變形
還能保有當初設計軟膠墊圈所需的彈性阻力來避免螺母鬆動

---------------

2015.4.28 update

根據自己使用的經驗
匿名手磨二代跳豆的情形並不明顯
還沒遇過整顆咖啡豆跳出來

通常是磨到最後時
偶爾會有幾片咖啡豆的小碎片跳出來
如果跳在桌上還可以看到
但如果跳到地上大概就無視了

因為掉在地上撿碎片很累
如果找不到又怕會引來蟑螂螞蟻
乾脆做一個防跳豆蓋吧!

網路上看到有人做了非常專業的蓋子 → "匿名二代_手搖磨豆機+微缺點改造"
設計好自在 Design wrote: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匿名手磨‧二代‧2015

設計者使用兩片半月型的塑膠片互相以磁鐵吸住
量身定作真的很漂亮!

自己手邊沒那麼多資源可利用
只好利用簡單的材料
設計一個一樣是量身定作的
極致輕薄 環保輕量 毫無負擔 防跳豆蓋』!

而且大家都可以DIY自己動手做
重點是花費只要 0 元!


1. 準備材料,乾淨的廢紙一張
匿名手磨‧二代‧2015

2. 沿著筒身外圈畫一大圈當直徑
匿名手磨‧二代‧2015

3. 用上蓋螺帽放在大圓中間畫一個小圈
匿名手磨‧二代‧2015

4. 畫好一個甜甜圈,這時需要準備一支剪刀
匿名手磨‧二代‧2015

5. 我剪...我剪...我剪剪剪.....
匿名手磨‧二代‧2015

6. 真的剪出了一個甜甜圈
匿名手磨‧二代‧2015

7. 套進手磨上方試試,剛剛好!
匿名手磨‧二代‧2015

8. 大功告成!收工!!

---------------

2015-07-31 update

把匿名手磨分解清潔
並用游標卡尺量測了各個零件的尺寸

依據不鏽鋼上支架的外圈垂直面刀痕
可能是用雷射激光切割出來的?

有橫樑之處尺寸比較寬 45.75mm
匿名手磨‧二代‧2015

細邊之處尺寸比較小 45.71mm
匿名手磨‧二代‧2015
上支架外圈尺寸並非真圓,可能因為外框較細,變形量較大

而筒身上支架凹槽 45.79mm
匿名手磨‧二代‧2015


上支架內孔刀痕也不是鑽孔而來
因為內孔直徑尺寸不均 16.02~16.08mm,並非真圓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匿名手磨‧二代‧2015

上軸承外徑 15.98mm
匿名手磨‧二代‧2015

雖然上座孔徑忽大忽小並非真圓
但是與標準件的軸承配合卻是類似「過度配合」(Transition Fit)
兩著組件配合並不是鬆動的
而必須在軸向施力才能將軸承推入內孔之中


軸承內孔 8.00mm
匿名手磨‧二代‧2015

中軸上段直徑 7.96mm
匿名手磨‧二代‧2015

刀具內徑 7.11mm
匿名手磨‧二代‧2015

中軸尾段直徑 7.07mm
匿名手磨‧二代‧2015
2015-04-09 17:4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匿名手 2015
XTR wrote:

匿名手磨二代的粗細調整螺絲多加了一塊軟膠墊圈
用來增加阻力
防止第一代時發生螺絲鬆脫會跑刻度的問題

但是使用「軟膠墊圈」卻有會導致錐刀磨芯產生「晃動」的疑慮?...(恕刪)


感謝分享.五分奉上~


關於粗細調整螺絲為何不考慮類似卡榫方式固定?(EX:Porlex mini)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

kit2010 wrote:
感謝分享.五分奉上~
關於粗細調整螺絲為何不考慮類似卡榫方式固定?(EX:Porlex mini)...(恕刪)

謝謝加分!

印象中貓哥當初就是刻意把調整螺絲設計為「無段」調節吧?
剛剛將粗細螺絲改為退一又1/8圈
20g Yirgacheffe
手轉約3-40圈左右磨完

濾杯下方滴漏水流穩定
濾紙上方顆粒均勻度也不錯
感覺似乎偏細了一點?

嗯,無段調節個人比較喜歡,二代的刻度也只是方便記憶而已,並不是一個硬性的

XTR wrote:
匿名手磨‧二代之前...(恕刪)


很讚的分享

catangry wrote:
嗯,無段調節個人比...(恕刪)

剛開始改用無段調整感覺會有點不踏實
感覺不是太粗?就是太細?

那種心情很糾結啊!

不過後來想開了也就好了
不就是喝杯咖啡嘛
放鬆心情
隨磨 隨沖 隨性 感覺更好喝啊!

參考原po 一又1/8圈
怎麼感覺我的磨起來很細(可能我轉比較緊,有壓縮到膠圈那一層)
持續努力中...
為了避免萃取過久只好用大水柱沖他 (不知道合不合理XDDD)
肯亞恩悠處理場 City


狗子2008 wrote:
很讚的分享...(恕刪)

謝謝~

隨手把小零件拆開玩了一下~


手工打磨頂蓋螺絲帽


下方雖然看不到,順手也磨一磨


粗細調整螺絲也來打磨一下~


原本只是想要去掉刮手的金屬毛邊
想不到磨一磨就上癮了

看到亮晶晶的金屬心情會變好
感覺用它磨出來的咖啡也會變得更好喝~
霹靂霹靂無敵貓 wrote:
參考原po 一又1/8圈
怎麼感覺我的磨起來很細(可能我轉比較緊,有壓縮到膠圈那一層)...(恕刪)

看你的濾紙的狀況真的細了不少啊?

因為匿名手磨二代有很厚的「軟膠墊圈」
所以就算錐刀到底
力氣大的人還是可以繼續轉動調整螺母
這時可以看到「軟膠墊圈」會被擠壓變形
而且每個人手力不同
導致「軟膠墊圈」變形量也會不同

我自己調整的方式:
組裝好所以刀具零件後
兩隻大拇指先把錐刀用力往下壓到最底
這時會發現「軟膠墊圈」與調整螺母都是鬆動不受力的狀態

再逐漸把螺母與「軟膠墊圈」一起往下旋
旋到「軟膠墊圈」碰到錐刀刻度片為止

放開施力壓在在錐刀後的兩隻大拇指
如果錐刀會往上頂起產生空隙
代表剛剛調整螺母旋的不夠緊

就再重複用兩隻大拇指把錐刀用力往下壓到最底
把螺母與「軟膠墊圈」再往下旋一些
也盡量不要把「軟膠墊圈」給擠出來
重複以上動作
直到方開雙手錐刀也不會往上頂起產生空隙為止

這時代表調整螺母是剛好在能把錐刀控制在最密合的位置
但是又不會過份壓迫到「軟膠墊圈」產生不必要的型變

所以粗細調整螺絲以這個位置為歸零基準
開始退螺母
只要退螺母錐刀就會有間隙
我目前大約是退1又1/4左右(還持續摸索中~)
大家可以試試看吧~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