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

選購咖啡機與入門義式咖啡的基本知識


square.chen wrote:
煮出來味道差不多是因...(恕刪)


PAVONI濾杯用上,幾乎等於換一台機器一樣,我用1817
本來想換機的,換了濾杯又用了好一陣子了
流速及穩定度比加壓濾器好太多了

本來升級對象GAGGIA CLASSIC從7-8年前12K漲到18K
SILVIA從18K漲到27K,越來越買不下去。

CLASSIC不大的體積我比較喜歡,但有比1817或ESS200+PAVONI濾器好很多嗎?
1817奶泡我覺得很好打啊,畢竟用好多年了,打出毫無氣泡的CREAM狀奶泡也很OK的
抱歉因為沒有用過EE200/250的
只是用過類似的 (附圖)
所以如果有低估各位的愛用者 請多包含

當初第一台用過的是 Beville Bar Italia
朋友二手要賣我的 (最初接觸的機器)
當時是用 預磨的粉
我只是稍微重度填壓 就不會動了
當然我也不會買下去


再來這台 是學校研究中心 買的Breville Cafe Roma
當時已經用了EM6910兩年
粉也是預磨 但是光是那個直感 還有咖啡機把手 (加壓) 卡髒東西的樣子(公家機器沒人在清潔)
就沒興趣喝(我煮給別人喝)


再來是 當初買一臺放在實驗室用的Breville Ikon
澳洲網路上 介紹是最低門檻的咖啡機
壓力幫浦(ULKA EX5)輸出算不錯
壞處大概就是溫度穩定的問題
蒸汽壓力夠 但是蒸汽頭要改
我是煮了一下 是用SunBeam EM480 conical burr的磨豆機 不是很高級 但是煮出來的味道跟EM6910差太多
所以就馬上轉賣


朋友的咖啡機 Saeco Via Venezia
似乎Starbuck有用不同的型號賣
把手也要拆掉加壓 但是朋友就是不想動
所以指在他們家喝過一次 煮過幾次(給別人喝)
但是發現問題都跟上面一樣
後來學校研究中新舊的(cafe roma)壞掉後 (沒人愛惜)
也都改買這台(似乎評價不錯?)
但是已經把EM6910搬到學校了 所以都沒有在用


以上幾台 是我用過 看起來好像跟EE200類似的setup
所以才有這樣的誤會

不過煮出好喝的咖啡 才是重點
厲害的人 才是用一般的咖啡機 煮出好咖啡
而不是空有好咖啡機 然後不會使用
(我跟一個人買二手的ECM Giotto Premium 看到他直接用 預磨的粉 然後從來沒有反沖洗過 我就覺得機器在哭泣....)

steffen wrote:
PAVONI濾杯用上...(恕刪)



當時勤練了一下ees250的蒸氣管, 確實蠻好用的, 可以打出來表面會反光的奶泡

最近剛換咖啡機, 蒸氣比較強,

打完奶泡時常有大顆粒泡泡.... 要一直敲鋼杯把泡泡敲掉 囧 技術需要勤練

(不喜歡 刮粗奶泡丟掉)
超優講解~~~

小的爬候真是增廣見聞許多
專業好文,講得好清楚
真是受益良多
大推啦
好專業~~@@

長知識了...

感謝分享...


Worry gives a small thing a big shadow.
新手請教各位

以9大氣壓、90-95度C熱水,25秒通過磨到很細的咖啡粉,萃取30cc咖啡液
是用多少G的豆子?

我的機子是BAR32
原廠建議7G取50CC
似乎和大家建議值不同?!
而且磨越細,越不容易出來,要達到25SEC並不如意
若磨粗些,又一下子集滿
不知大家如何處理.,因為每次味道都不同

TitoOrtiz wrote:
新手請教各位以9大氣...(恕刪)


看你的濾杯與你想喝到怎樣的味道

一般裝填粉大概是由磨豆機落粉後,用豆匙(或是一個平面的東西)抹平
讓表面沒有空穴(填滿沒有洞)然後填壓
(沒有空穴:是要讓填壓後任何一點的粉與填壓都一致,屆時沖煮時才會均勻萃取)
但是這是一般情況,沖煮者也可依你想要的咖啡味道做一些調整
例如有網友說(我沒有看)才閉幕2個月的咖啡大展中Barista比賽
有某位比賽的Barista,裝粉是堆得像小山一樣突出來填壓
這樣也是OK
只是填壓後豆粉一定比起一般的狀況更緊密
在磨豆粗細度與填壓力道,該barista應該會有所調整
所以重點是看豆子的狀況、磨粉、裝填、填壓力度、甚至天候(這些都有交互相關)來調整
這也就是我會提到拿到新豆子(甚至每天第一次沖煮前),我都會利用NPF(無底把手)做測試來尋求適當數據
這也是評估一個好咖啡店與不要求咖啡品質(我不說『爛』)的咖啡店的差異所在

給你參考
我個人的經驗是
先用濾杯的建議 例如7g 15g 18g 21g等 (不過個人不建議 單份濾杯 很難得到好味道)
用秤量剛好的粉放入濾杯

然後在調整研磨粗細 來找到 25-30秒 萃取25-30ml

然後這就可以說是最佳萃取狀態

此時在依照杯中的味道 如果你要濃一點 可以利用添加更多的粉量 (例如 我現在常用18g粉杯 但是放入21g的粉)
或是萃取雙杯份的前45ml (restritto)

其他的部份 就如小豆兄所說

不過目前我自己在找尋最適合的因子組合時 都還是用試誤法(trial and error)

雖然網路上有提到 如果一個習慣的豆子 如果過苦 應該是過度萃取(研磨過細 水溫度過高 放在沖煮頭太久 尤其e61種類 )
過酸則是 萃取不足 (研磨過粗 水溫過低 等)

但是最近自己在找尋Giotto Premium的機子 的最佳點(sweet spot)似乎 也不完全是這樣子

目前 還在拼命測試中~
謝謝各位的回覆
我會再多加試試
再次感謝
  • 5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