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

1Zpresso J-series & 各式手磨粒徑分析 (continue...2021/2/22)

Arbicool wrote:
你這個問題算很嚴重,...(恕刪)


https://jotoceramics.com/archives/210

唉...
剛剛查關鍵字”九土 中軸”竟然出現這篇,
什麼6/1號接受預訂 更省力...中軸新製程更穩定同軸更高.

我還是問看看他們要怎麼處理 感謝大大🙏
以下後續詢問
=== === === === ====


以上結案。
bai.demon wrote:
補充泰摩栗子c照片請(恕刪)

感謝分享

質感部分Helor算不錯,但是價格也貴了好幾千元,放在一起比較不公平

K3+的做工與用料並不好,公差抓很大,而目前最大的問題應該在於那組五星刀盤組

栗子C就是一款cost down的產品,滿滿的塑膠件,多拆幾次就崩裂了
過年期間收到 bai.demon 大大熱心提供的4款新手磨,先簡單量測了其中兩款刀盤規格~

A款:




B款:




A款刀盤特殊,大家應該都猜的到

B款台灣比較少見....
再補上另外兩款

C款:





D款:




感覺D款刀盤很像致敬 C40 ?!




update:
經過網友1:1實際比較過
D款刀盤尺寸規格較大,與C40完全不同
但是與1Z的後期七芯K刀盤幾乎一樣
XTR wrote:
再補上另外兩款C款:D(恕刪)


C款看起來像是我最近剛拿到的ACE Z1 A2刀盤
這次出貨速度都嚇到我了
2/3晚上10點下單隔天就打包出貨
過完年開工第一天就收到貨
D款應該是很紅的1Z K刀吧?
期待XTR大的刀盤評測
mykonos_ocean wrote:
C款看起來像是我最近剛拿到的ACE Z1 A2刀盤

沒錯!


mykonos_ocean wrote:
這次出貨速度都嚇到我了
2/3晚上10點下單隔天就打包出貨
過完年開工第一天就收到貨

怪怪的~ 鴿王竟然不鴿了?
看到有人說: "等到失憶玲瓏ACE Z1"


mykonos_ocean wrote:
D款應該是很紅的1Z K刀吧?

No, D款不是已經測過的1Z K刀
而是還沒測過的品牌~




乍看之下這外觀還真有點類似1Z風格
XTR wrote:
沒錯! 怪怪的~ 鴿(恕刪)


恕我沒注意到XTR大有測過1Z K刀了
不過剛剛回去看了版上K PLUS刀盤照片是鍍鈦七星刀盤
刀痕沒有延伸到上緣
1ZPRESSO K系列磨豆機 (11-17更新開箱照)

不過現行官網K系列的都改成無鍍鈦不鏽鋼刀
刀痕有延伸到上緣
那刀盤外觀就跟上面D款超像XDDDDD
1zpresso官網

這支應該是漢匠 炫磨吧
不過跟1z 2020 K感恩特仕版 還有 KS
在下調刻度盤、三段式桶身、三爪支撐
都蠻有兄弟感的
mykonos_ocean wrote:
不過剛剛回去看了版上K PLUS刀盤照片是鍍鈦七星刀盤
刀痕沒有延伸到上緣
不過現行官網K系列的都改成無鍍鈦不鏽鋼刀
刀痕有延伸到上緣
那刀盤外觀就跟上面D款超像XDDDDD

當初測試的K刀是金色鍍鈦版
外觀與尺寸都與C40不同
經您提醒才發現舊K刀齒與後來的新K刀有所不同?
至於現在手邊的的D款漢匠刀盤也沒實際和K刀與C40刀1:1互相比較過
所以只能看圖比較
好像都有點類似

2021/3/14 update:
經過網友1:1實際比較過
D款刀盤尺寸規格較大,與C40完全不同
但是與1Z的後期七芯K刀盤幾乎一樣


mykonos_ocean wrote:
這支應該是漢匠 炫磨吧
不過跟1z 2020 K感恩特仕版 還有 KS
在下調刻度盤、三段式桶身、三爪支撐
都蠻有兄弟感的

好厲害!
漢匠這款炫磨的外觀造型與內部結構
甚至這組48mm的七芯刀盤組
幾乎都非常 "致敬" 1Z K磨
因為一次4支篩粉分析必須找長時間空檔才能做
所以目前只能先在紙上談兵~~



這是C款,也就是玲瓏Ace Z1

當初2020雙11有活動
一支只要179與199 (內刀盤相同,但外刀盤不同)
手上這款應該是199的刀盤吧?

桶身外觀表面處理很有特色
不再像Ace R1整支壓花變玉米棒

Z1防滑效果未知
因為還沒實際上手磨過豆子

上方粗細調整機構類似Ace R1
但手柄安裝卻類似M47
必須要鎖上貫穿螺絲後才能固定手柄使用 (3段長度可調)



這個手柄螺絲也成了緊迫螺絲
鎖緊後可以預防粗細調整螺母跑刻度



個人覺得這種設計有些不太方便:
1. 拆裝手柄必須先上下螺絲很麻煩
2. 沒有上蓋,會跳豆
3. 要調整上方粗細螺母刻度時,必須先鬆開手柄螺絲
4. 不拆螺絲不能用電鑽套筒,拆了螺絲又可能會跑刻度
5. 歸零無基準點


一體磁吸粉杯拆裝方便


不鏽鋼搖柄很扎實,木球內嵌滾珠軸承,搖起來滑順手感非常棒!
(木球嵌入軸承可能有脫落的問題,須注意!)


因為是上調機構,所以內刀盤底部平整


中軸直徑約6.98mm


零件細部大分解



刀盤 (聽說是Ace R1備選刀盤,與R1相似)






筒身直徑



小結論:

不到台幣千元就能買到這種用料與工藝扎實的手磨真的是超值

其他廠商真的要加油了啊!

----

補充:
bai.demon大大附上了他自己做的防跳豆蓋子
雖然縫隙有點大,但不用拆裝手柄就能用,蠻方便的
A款,TIMEMORE栗子X



X刀盤造型很特殊




內刀盤孔徑


中軸直徑 (組裝間隙預留很大)


外刀盤


中軸螺牙 (牙距挺大的)


刻度盤 (每圈24格)


微調螺母範圍有限位 (每格0.02mm,共5格0.1mm)




小結論:
價格最昂貴
整體品質中規中矩
微調機構範圍太窄,調整也不太順手
筒身為四方型設計,但內部依然是圓形,徒增壁厚與不必要的重量
外觀滑手不好握
下方接粉盒為了四角型能對準,用彈簧珠輕輕扣上,粉盒無法緊密配合,搖起來會有鬆動的聲音
唯一亮點是特殊的X刀盤造型,好不好用未知,粒徑分析結果還有待後續實驗數據

update:
粒徑分析結果細粉率中規中矩
但此X刀盤磨豆效率很差
  • 8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