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n022 wrote:AXX55 研磨效率差跟卡豆也是這個原因 ace55是使用Kanso 55mm大刀盤當初借機測試已經是去年的事了回想當時並沒有留下太深刻的不良印象除了細粉率比較高這組刀盤應該沒有太誇張的使用上問題才是
bai.demon 大大提供第四款手磨是ace R1外調版R1外調版上端調整轉盤類似M47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無段調整中軸高度 (顆粒粗細)M47 為有段調整,搭配彈簧鋼珠,刻度轉盤直徑較大,頂端邊緣很凸出,手指好捏好轉,手感很好R1 為無段調整,刻度轉盤較小,頂端邊緣無特別凸出,手指不太好捏R1外調版轉盤螺絲內部嵌入了第三個軸承類似1Z Pro系列上端直調機構的第三軸承R1上端無段調整螺牙距一圈0.5mm刻度盤歸零時底部內刀盤螺母鎖緊時並不會蹭刀刻度盤再往上調大約半圈左右(25格)刀盤才會鎖死刀盤歸零後大約可以向下轉6~6.5圈 (中軸/內刀盤可下降~3mm)零件分解 (這隻R1外調版 "有缺件",少了上端側邊鎖緊螺絲)直徑: ~54.14mm (裝配38mm小刀盤,為何外徑要這麼粗?)重量: ~445g / 不含搖柄 (缺外調固定螺絲)六芯刀盤組 (尚未開磨測試,磨粉質量未知)外刀盤尺寸 38.00mm內刀盤尺寸 29.40mm底調螺母轉盤有設計刻度凹槽,但上調版並無搭配彈簧鋼珠(下調版有鋼珠)長久使用之後是否會有 "跑刻度" 的機率與風險呢?----------Update更新實際使用了幾次後的心得:因為單用上端的外調螺母就可以有3mm多的調整範圍所以外調版底部的刻度螺母是可以直接與螺柱鎖死,而且不會蹭刀因為下刀盤與中軸直接鎖死,就不需要裝彈簧鋼珠了----------不鏽鋼搖柄扎實,木球還內嵌雙軸承,搖起來手感非常好 搖柄一字排開除了Mavo是鋁合金其餘三款都是不鏽鋼搖柄but....焊接工藝卻很渣....
XTR wrote:焊接工藝卻很渣.... (恕刪) 這明顯是魚鱗焊手工焊接的嫌焊接不好看可以自己去試試,焊接時的溫度有多高焊完一圈要多久時間,尤其越小的東西越難焊拿機械手臂自動焊接的和手工焊來比較是? 仔細比較他款磨豆機搖柄部份可以發現沒焊點,是因為外面有再設計罩子遮蓋起來R1販售的價格其實很低,若用高標準來要求也未免太苛刻更何況魚鱗焊已經是焊工裡相當高階的技巧,論牢靠度和強度及耐用不會比那些差1Z的手搖磨豆機比早期貴許多詳情可至本樓613樓,有段時間搖柄還改成鋁合金造成強度有問題易斷後來好像更改設計調整位置? 還是換回不銹鋼?所以那些遮蓋起來美觀的搖柄,不見得就焊的比較好比較牢靠
XTR wrote:非常感謝 bai.demon...(恕刪) 九土新版外刀盤其實照片就已經蠻清楚的就我的經驗來說鍍鈦原配外刀盤的咬豆表現就很差了,既使是小圓豆也是常常咬不住地在豆槽內跳來跳去,但是九土換新的外刀盤咬豆跟持續碾碎豆子的狀況就好很多以九土退三圈的情況去比新舊外刀盤,研磨時間就差了一倍以上,刀盤表現又偏手沖,直接比較舊刀盤雖然九土以刀盤場的說法是比較均勻,但手沖喝不太出差異的狀態下,舊的外刀盤只能雪藏。
Arbicool wrote:以九土退三圈的情況去比新舊外刀盤,研磨時間就差了一倍以上 感謝分享!個人經驗:中小直徑淺焙豆約6.5g / 粗粉率約 20%1. Mavo巫師 (標準五芯刀盤組) 退22格,約 18-20圈2. 九土K3+ (淺齒五芯內刀盤+新版倒角外刀盤/鍍鈦版) 退35格,約 44-46圈 (過程中需不斷拍打搖晃)至於K3+舊版外刀盤研磨效率只有更差,懶的浪費豆子與體力幫它測試了~
we543543 wrote:秘鯛魚吧.... 一分錢一分貨個人覺得RMB300就無需有精品等級的期待只要不偷工減料/加工精度確實/堅固耐用/磨粉品質穩定就值得票價了至於外型設計/表面處理這些小細節不必太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