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烘焙咖啡豆,關於升溫曲線

mechtec wrote:
1.想想看
為什麼很多人的回溫點都會設在100度左右
100度,有什麼意義?


水分開始汽化的臨界點, 再者就是方便 10度/1分鐘 的升溫起點

mechtec wrote:
2.如果,假設,回溫點在100度,然後就可以跑一條適當的烘焙曲線
所謂適當,假設就是10分-10分30秒進一爆,11分30秒-12分10秒左右下豆
那,如果某一鍋回溫點變成120度
那同樣的風火配置,烘豆的時間會如何?
同樣,假設,某一鍋回溫點變成了80度
同樣風火配置,曲線又會如何?
對於風味有什麼影響?


之前也常常烘 10度/1分鐘, 只是回溫點多半是80度以上
整鍋烘完都超過15分鐘,失重比14%~16%之間 結果草味澀味通通沒有, 但是風味也差不多都沒有了(跟現在的比起來)

如果回溫點是100度, 10分鐘一爆, 12分鐘下豆
風火配置一樣
換成回溫點120度, 7~8分鐘會一爆, 10分鐘下豆
換成回溫點80度, 11~13分鐘一爆, 15分鐘下豆

120度的澀味草味跟苦味應該會遠高於80度的 (大火快炒)
而80度的澀味草味會消失殆盡, 但是風味也會跟著消磨大半 (小火慢燉)

mechtec wrote:
3.如果回溫點低,如你的回溫點低到80度以下
要在10分-10分30秒左右進入一爆
你的ROR最大值就會很高
從你上面po的那個曲線
我不知道你的百分比(我現在才注意到)是怎麼計算
但以那張圖來說,時間=0,溫度大約75度
時間=1分,溫度已經大概在105度
因此你的ROR大概在30度/分
這是很大的ROR
尤其是熱風機靠的是熱風給予熱量
同時也會帶走水
這樣的大ROR,在你的機器上,有沒有問題?
就像你提到的有『草味』
想想看,草味表示什麼?

會煎牛排嗎?
牛排,我們會刻意把表面煎到酥脆(很高溫短時間)
這樣,肉汁會留在牛排裡面

但,如果是咖啡豆
表面酥脆,裡面的水就跑不出來
就會juicy
但,這對於烘豆是好事嗎?

想想看


1.太高的溫度讓水分消失殆盡, 反而讓後續的梅納反應該有的水分不足 ? (提早焦化或木質化)

2.在回溫後第1分鐘製造溫差缺口, 溫度從75上升到105度
但是煞車不及反而讓豆表傳遞至豆芯的通道提早封閉
變成有鎖水保濕的效果, 然後在梅那反應時水分無法爆出來,留下草味跟苦味

1.2是我能夠理解的可能性, 所以都拿出來解釋看看

我的是熱對流居多, 多次試驗, 初期火力要是沒有拉上來, 在第三分鐘就會嚴重落後需要補更大的火力
現在風門的調整已經很少,現在是調整到銀皮可以抽掉的大小,剛好是我的半開3/6
之前是用2/6, 結果發現大塊銀皮會在抽風處繞來繞去, 所以重新配置初始風門, 一直到一爆之前都不再變動
也是為了顧及升溫的穩定性 , 偏向大中火 ~ 中火 ~ 中小火 的3段控火趨勢

以上這些答覆麻煩您再抽空解疑,謝謝
草味的可能原因
1.豆心沒熟
2.綠原酸降解不足

但如果只是草味
沒有酸澀
原因可能是1

豆心為什麼沒熟?
1.沒有足夠時間讓內外都熟<--火力太大嗎?時間太短嗎?
2.一開始火力太大,造成表面硬化,水出不來
<--你的機器與一般浮風全熱風機不同,這是有可能的

解決辦法,其實你已經把答案都說出來了
1.回溫點拉高一點,或許到100-110度左右,讓ROR最高值可以降一點
2.總時間,如果是10分,會有澀,如果是15分,風味會平
那就取12分左右,試試看是不是澀也可化掉,風味也不至於太平?

提醒你
烘豆,其實就是烘『水』
在適當時間把適當的水拿走的一個過程
因此,我們一般看真正烘豆的過程
是以100度以上來看
因為,100度以上,水才會變成水蒸氣,才能跑掉
所以,100度以下,看起來鍋爐在轉,火在燒
但事實上水是跑不掉的
烘豆的各項反應是沒有在進行的

給你參考

mechtec wrote:
草味的可能原因1....(恕刪)


感謝 , 我再規劃新的烘豆計畫 ...

個人還是偏好豐富的風味取向, 一點點的瑕疵我是可以接受的
FZ6盧魚 wrote:
我再規劃新的烘豆計畫 ...



之前給你的連結檔案有這個設計烘焙曲線功能。
你可把加熱程序時間轉成你的手動格式
一般都是開時溫度跟隨顯示模式比較好微調數據


我是用電控火力要分段丟給自動PID ,前幾分鐘幾度火力、後幾分鐘幾度火力


我推薦你用2種火力調配,
透過固定火力 定時控制壓力控制ROR

一般的推薦脫水前回溫ROR
140度前 25-15C/min
140度後 7-10C/min
200度 5-8C/min

這個可以方便你計算、

按右鍵就會出這個選單

伯爵紅茶 wrote:
之前給你的連結檔案...(恕刪)


我的周邊沒有支援這套軟體 ..

而且我完全不懂英文 .. (中文化之後還是看不懂)

無福消受
這討論串實在精彩,
受益良多,
圍觀的潛水觀眾也忍不住要出來道謝.


插花請教一個問題,
一爆的聲音是不是越大越好.
豆子的膨脹體積也是越大越好嗎?
hsuehsc wrote:
一爆的聲音是不是越大越好.
豆子的膨脹體積也是越大越好嗎?
...(恕刪)


插花分享一下個人經驗,一爆的聲音似乎和豆子種類有關。
豆子的膨脹體積以二次烘培法耶加可烘到曼特寧般大小,但風味全失。
伯爵紅茶 wrote:
一般的推薦脫水前回溫ROR
140度前 25-15C/min
140度後 7-10C/min
200度 5-8C/min...(恕刪)


之前爬文大部份都是150度前時間拉長,150度後水份差不多没了要盡快烘進1爆(約180度),以150度為時間中點前後各佔一半時間。
不知這說法是否足以參考?

weird@ wrote:
插花分享一下個人經驗,一爆的聲音似乎和豆子種類有關。
豆子的膨脹體積以二次烘培法耶加可烘到曼特寧般大小,但風味全失


如果是同批豆子,不用二次烘焙法呢?

hsuehsc wrote:
這討論串實在精彩,
...(恕刪)


一爆主要是水份與二氧化碳因壓力衝破豆體細胞壁所產生的聲音;因此聲音的大小取決於豆子的密度、到一爆點的含水率,以及火力。尤其火力,提供豆芯水份因壓力產生的動能,跟炒菜一樣,火力愈大愈會滋滋作響。

一爆聲過大,有很大可能是進入一爆的火力過大,升溫過快,可能失控造成烘焙不均,若進入二爆則會有隕石坑現象(表面已過脆,甚至焦化)。
聲音過小,代表火力太小,水份動能不足,將造成脫水不足(澀感、走味),因一爆點是脫水效率較大點;熱能不足,也造成各種化學變化反應不完全。
這部分是經驗分享。

至於膨脹的部分,除去二烘手法(反覆受熱,結構破壞的較完全)的因素,與回溫點、初期RoR亦有關聯,請參閱Scott Rao的著作,會有較詳細的說明。
供您參考。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