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關於濃縮咖啡太濃喝下去的感受

今天發現之前的豆子剛好剩下一份的量,所以還可以在實驗看看。
似乎,有點抓到了,亂抓研磨度(調細的方向),
粉14g,萃出35g,再加上10g的水。喝起來反而口感濃稠、有甜味、一絲香味、可以接受的酸味,然後有一點點苦味讓整體有點厚度。喝起來還不錯。
並不用像之前分杯實驗的那樣要到1:3.42多的粉水比再加水才可以喝下口,但喝起來又不會像1:4那樣稀。


但為什麼這樣需要的水量反而較少,還不太清楚。
爾宇 wrote:
有點抓到了


找一樣的豆子,複製。複製不來的話,表示人或器材有不穩定之處。

複製成功的話,再複製,取一半不稀釋,一半稀釋,就知道是否濃度太高問題。
we543543 wrote:
找一樣的豆子,複製。...(恕刪)


啊但那豆子店家下架了XD
我在重新在另一包豆子上面試試能不能做出類似的感受,然後在試著複製出來。

您下面說的是什麼意思? 一半稀釋一半沒稀釋。
是指說分一半,其中一部分按比例兌水,另一部分不加水喝喝來比較嗎?
爾宇 wrote:
一部分按比例兌水,另一部分不加水喝喝


是。

分杯最大的意義在往前疊加時可找到最適水粉比,如果已經找到,那就只要穩定複製,不再需要分杯。假設最後那杯是「對」的,那就只要知道稀釋是否必要。
爾宇 wrote:
大家好,這邊是去年才(恕刪)

粉磨更細確實會更濃
但有時候萃取過頭變好苦><
虹彩美眉 wrote:
粉磨更細確實會更濃
但有時候萃取過頭變好苦><


粉更細有時不只是萃取過頭。超過臨界點後,水無法正常通過粉餅,而是找粉餅的脆弱點(也就是通道)通過粉餅,結果就是萃取不均。
最近上了手沖課,聽到一點,過高的苦味,會把甜味壓掉,而酸味需要甜味來支撐,讓它變得柔和。
用這樣下去思考,似乎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直接較低粉水比,怎麼調都沒辦法像高粉水比兌水來的那樣好喝。

高粉水比兌水。可能就是萃到前中段,再用兌水調整濃度到可以下口,從而順口且又酸又甜又有厚實度。
所以酸甜苦的比例可能是:
酸:10
甜:9
苦:1
直接相抵,酸有2 (因為甜9-苦1,剩下8),苦味只有1
(因為是簡化來思考,所以直接相減)

而不兌水,調低粉水比到喝的下口的情況,則是因為調粗研磨度,在降低濃度的同時,萃出甜的比例下降,且因為水增加,讓後段的萃取的比較多,導致酸甜苦的比例可能是:
酸:10
甜:7
苦:3
直接相抵,酸有6,且苦味有3

因為高粉水兌水的苦含量少,所以酸有相對多的甜可以支撐,所以喝起來很舒服。
但不兌水,低粉水比,則因為有較多的苦,把甜吃掉,所以甜就比較不夠用來支撐酸,因此會比較尖酸又較多的苦。
爾宇 wrote:
最近上了手沖課,聽到(恕刪)


這是水粉比2:1的邏輯,但不是所有豆子都可以這樣操作。比方illy紅罐,沒有後段的巧克力,喝起來是嚴重失衡的妖精,對我來說。

往前看那張水粉比與濃度、萃取率的關係圖,就可以知道水粉比一改,就永遠做不出相同的兩杯咖啡,但也不代表高水粉比做不出平衡好喝的咖啡,摩卡壺大概5:1或6:1, 也是可以很不錯的,粗細搞對的話。
我覺得,你不喜歡的話就不要迫自己喜歡,味道的喜好是個人的,不需要去比較。
喝咖啡應是享受,不是苦難。
除非你是做生意,才要追求大眾的口味
否則,喝下去覺得好喝就可以了。
we543543 wrote:
這是水粉比2:1的邏(恕刪)


對耶,之前思路還沒有那麼清楚,所以沒辦法在圖上看到這點。
低水粉比再兌水,和高水粉比不兌水,最終的濃度和萃取率一樣,兩者的各風味的萃取比例肯定不一樣。


Sevenbb wrote:
我覺得,你不喜歡的話(恕刪)


對的,只是因為接觸還不是很久,所以不確定是不是因為萃取手法有瑕疵,還是單純自己的口味問題。
後面確認是自己對於濃度(或太高強度的酸)接受度不高的緣故後,現在就是在開始研究適合的沖煮方法,做到自己覺得最好喝的程度。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