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宇 wrote:
一部分按比例兌水,另一部分不加水喝喝
是。
分杯最大的意義在往前疊加時可找到最適水粉比,如果已經找到,那就只要穩定複製,不再需要分杯。假設最後那杯是「對」的,那就只要知道稀釋是否必要。
用這樣下去思考,似乎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直接較低粉水比,怎麼調都沒辦法像高粉水比兌水來的那樣好喝。
高粉水比兌水。可能就是萃到前中段,再用兌水調整濃度到可以下口,從而順口且又酸又甜又有厚實度。
所以酸甜苦的比例可能是:
酸:10
甜:9
苦:1
直接相抵,酸有2 (因為甜9-苦1,剩下8),苦味只有1
(因為是簡化來思考,所以直接相減)
而不兌水,調低粉水比到喝的下口的情況,則是因為調粗研磨度,在降低濃度的同時,萃出甜的比例下降,且因為水增加,讓後段的萃取的比較多,導致酸甜苦的比例可能是:
酸:10
甜:7
苦:3
直接相抵,酸有6,且苦味有3
因為高粉水兌水的苦含量少,所以酸有相對多的甜可以支撐,所以喝起來很舒服。
但不兌水,低粉水比,則因為有較多的苦,把甜吃掉,所以甜就比較不夠用來支撐酸,因此會比較尖酸又較多的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