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ngelic wrote:喝不出來差別還有幾...(恕刪) roangelic兄說的,好像很多小弟都中了,自已烘這可能太困難了,器材真的太貴了,可能只好找好的賣家了,最近覺的好豆子都較偏淺烘的,你的意見真的很受用,那田口的書,我要找來看看,謝謝請問那個 若是用一般四千的磨豆機,過篩 篩細粉那可以把他改善很多嗎?請問兄用那台磨豆機呢?感恩
roangelic wrote:喝不出來差別還有幾...(恕刪) 豆子烘好放了一段時間已經不新鮮了 ==> 我自己烘的,放一個月後真的是空洞的咖啡兄這句話,讓我受用了,難怪你說要自已烘,我看我還是就到外面喝好了,烘豆機有極便宜的嗎?
剛沖煮好的咖啡,未必會比放了半小時的咖啡好喝剛烘焙好的咖啡,未必會比放了兩三天後來的好喝好咖啡,和好喝的咖啡定義,喝久了你就會慢慢有你自己的一套見解跟吃東西一樣,我覺得好吃,你未必喜歡。但我自己清楚知道什麼東西我覺得好吃。前提是你的味覺沒有問題損傷,並且你的味覺記憶庫裡面是有東西的否則每個產區的咖啡,都有它的特殊風味,若沒有能力喝得出來差別確實談你手上這杯咖啡到底好不好喝,都還言之過早.....味覺記憶庫有沒有連結,也來自於你平常對生活的感知夠不夠深刻對於你接觸過的所有食材食物水果香草香料,你有沒有認真去體會並記下那個味道在你喝下某杯經過恰當烘焙的咖啡豆時,能不能同時"觸動"你的味覺記憶庫馬上聯想起這香氣或是味道跟你在某天某時候吃過或聞到的XXX味道一樣!!這樣或許你才有機會分辨,你到底喜不喜歡這杯所謂的"好咖啡" .....以上純屬個人心得,僅供參考XD
hugo0506 wrote:剛沖煮好的咖啡,未...(恕刪) 這點小弟真的差很大,和hugo0506兄的感受差很多,吃東西味覺我真的沒細細的去感受,好像都快快吃完,食物也很快下肚,真的蠻沒有文化的,難怪人家說吃東西要慢一點,這點小弟要好好的改進,才能像你說的更能了解味道,謝謝了
田口護講的剛烘好,我覺得應該解釋成烘好新鮮的咖啡豆,熱風的可能只要放個一兩天,直火烘的可能要放一周,我自己的是DIY手轉的鐵籠子總成本不到五千塊,使用紅外線的瓦斯爐,淺焙的可能要放到10~15天,一般都放7-10天,我老婆味口養大了,喝小7的說會想吐(是有這麼誇張嗎?還是懷孕了!!)我磨豆機機器是700S號稱義大利平刀刀盤(手沖理論上應該很夠用),手搖的是Porlex 先前日幣跌的時候買的,差不多的粗細度下且不篩細粉Porlex比700S好喝很多很多(手沖,沖法一樣),我覺得主要因為700S轉速快,剛磨的時候前面的豆子會被後面的豆子推擠,因此顆粒比較粗細粉少,磨到後面沒有豆子推擠(畢竟只丟入12-16g)轉速相同但出粉變慢且最後出來的粉都很細,細粉一多隨之而來的雜味就多,手搖的話,細粉的多寡與粗細度成反比,顆粒越粗,轉動的圈數越少,細粉也越少,我個人目前控制的粗細度大概是咖啡豆剖面肉厚厚度的1/3吧(大概大概 不超過1/2),小飛鷹小飛馬我沒有,不過應該是56號以後了
roangelic wrote:田口護講的剛烘好,...(恕刪) roangelic兄,本來對700印象蠻好的,結果你一說就破滅了,你說的磨的大小,感覺好像很大一顆,那好像是有點像冰糖的大小,下次來試試,你說的烘豆方法,我上網來研究一下,現在是想買101手磨,他磨出來還蠻少粉的,蠻好喝的,用手沖,謝謝你細心的分享,我來試一下你的研磨大小兄的粉水比和沖煮時間可否分享!謝謝喔
如果還沒投資磨豆機,我真心推薦買稍微好一點的手磨(手搖磨豆),至於很多朋友說磨一杯還好,磨兩人份就受不了...我有個小小訣竅分享,就是起初我手搖時是右手轉旋柄左手固定磨器(可能大多數人是這樣),真的很累因為兩手的力量常常會相互抵消,心得在於 右手順時針轉旋柄,同時左手反時針轉動筒狀的主體,這樣兩手的力量是加倍輕鬆(建議別手轉太快),只是慢一點而已,我磨四五杯也沒感覺累,就是比機器慢而已,機器雖快 我自己感覺細粉也多,我手沖只有淺培的豆子因為比較硬怕傷陶瓷磨盤才用機器磨,無奈700S有時候內部會卡到小顆的豆子每個人的沖泡方法、工具使用與習慣多多少少不太一樣,您參考就好別太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