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來交流吧 ! 在家烘豆同好們

karstenfann wrote:
悶蒸階段(160度開...(恕刪)


據 Wiki 知識:
焦糖化反應 Caramelization 發生在 溫度 110-160-180度C 三個區段
而且跟 酸鹼度 pH 值有關
是否在此溫度範圍滑行一段時間 有較多焦糖化反應 產生甜味?

karstenfann wrote:
悶蒸階段(160度開...(恕刪)

所以瓜地馬拉豆是適合將蒸焙時間拉長來烘?下次來試驗將溫度拉快一些使斜率陡一些,喝看看如何?
pdasin wrote:
據 Wiki 知識:
焦糖化反應 Caramelization 發生在 溫度 110-160-180度C 三個區段
而且跟 酸鹼度 pH 值有關
是否在此溫度範圍滑行一段時間 有較多焦糖化反應 產生甜味?


以下整理維基有關醣類的資料,嘗試解析咖啡生豆烘培過程中的系列反應。

焦糖化反應專指雙醣類型的蔗糖,脫水轉為麥芽糖(由二分子葡萄糖脫去一分子水縮合而成
),再進一步脫水轉為深褐色焦糖的化學反應,在這吸熱化學反應過程中,吸熱峰溫度約183-186度,過程中蔗糖逐漸脫水轉變為分子式更巨大的焦糖,此反應不涉及和氨基酸之間的鍵結反應。
焦糖化反應前,相對低溫範圍例如 110-160度的梅納褐變反應,則是涉及小分子單醣類(葡萄醣與果醣)和氨基酸、蛋白質等胺類之間的鍵結反應。當然,葡萄醣與果醣脫水後才形成雙醣類的蔗糖。

板上有無具化學專業的同好能協助說明? 有興趣的同好可先瞭解維基有關醣類的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3%96%E7%B1%BB

在160-170度、 180-185度溫度範圍滑行一段時間使優化焦糖化反應,可產生甜味,這就是我建議悶蒸和焦糖化階段的升溫越慢越好,甚至恆溫一小段時間的理由。


loyalmangarry wrote:
所以瓜地馬拉豆是適合將蒸焙時間拉長來烘?下次來試驗將溫度拉快一些使斜率陡一些,喝看看如何?


剛好相反,溫度對時間的升溫斜率越平緩越好!
請問項非洲豆香氣較佳的子要用啥手法表現他的香氣呢?我烘科契爾耶加也不下20公斤了,還是搞不定呀,
像前段悶蒸3~4分鐘後溫升穩定在9~10度,1爆後持溫5度左右,出來的耐奶香味較重花香焦糖香氣不足,哎呀
karstenfann wrote:
焦糖化反應專指蔗糖脫...(恕刪)


能否請您定義一下“溫度”?
是熱風溫度還是豆表溫度抑或是.......

另外請問使用 fun 300 的先進,您們所說的溫度又是哪一種?
我很疑惑的一點就是 fun 300 附的可夾式溫度計測出來的到底是甚麼東西的溫度。

謝謝!

chmiao wrote:
能否請您定義一下“溫...(恕刪)

是將感溫線放在出豆口的地方,所以應該是豆子的溫度。
jordan.yu wrote:
180-185度溫度範圍滑行一段時間使優化焦糖化反應


試試185度調低電熱功率或
關火,滑行一段時間,這動作可以重複數次也無妨,使優化焦糖化反應。


chmiao wrote:
能否請您定義一下“溫度”?
是熱風溫度還是豆表溫度抑或是.......


豆溫
關於"試試185度調低電熱功率"這個部份失溫有關係嗎?如185滑行掉180度?
今天來試試看效果,謝謝 感恩。

karstenfann wrote:
試試185度調低電熱...(恕刪)


karstenfann wrote:
焦糖化反應專指蔗糖脫...(恕刪)


chmiao wrote:
能否請您定義一下“溫...(恕刪)


烘培咖啡豆的主要角色,是人而不是機器。在家烘豆同好的烘豆想法與行動不要被一台烘豆機器或器材給綁住,也不要拘泥於既有印象- -烘培曲線的溫度應該是穩定上昇。

活用不同手法/方式,讓機器或器材在烘豆過程中,儘可能由你操控烘培曲線,而不是被動讓機器完成,除非它是經過百年驗證、不斷改良的烘豆機皇。
分享一下...可怕的日曬豆銀皮....
可怕到老婆叫我把烘豆機跟豆子搬走...
  • 4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