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怎我以往聽到的盡是銅壺的吸熱快、散熱性慢,保溫性比不鏽鋼壺好。(至於近來流行的琺瑯壺就不清楚了)對我來說,銅壺的質感不是不鏽鋼可以比擬的。視覺效果極佳是我購買的主因。雖然宮廷壺是經典,但假使再買一把,銅ポット0.7L/カリタ(蝶番付)會先是我的下一個選擇。蝶番設計,上蓋不會掉落。宮廷壺的手把太細,電木手把更好握。鶴嘴壺口設計有別於目前使用的細口壺。Eddychiu wrote:其實在進入手沖時,怎麼大家都一直想買超貴的銅壺??銅壺的失溫不是很快嗎?? ...(恕刪)
銅的導熱係數0.092 Kcal/m•s•℃鋁的導熱係數0.051 Kcal/m•s•℃鐵的導熱係數0.0011 Kcal/m•s•℃故導熱率:銅>鋁>鐵以上是我google出來的,世界上因該沒有一個物質是吸熱快但散熱慢,這不就矛盾了嗎??其實我有跟胡正元老師學習過短短的時間,當初他在教手沖課程時,拿了大大小小各種手沖壺來比較他也認為銅壺並不適合拿來手沖,且手沖壺不是細嘴就好,有時也要因豆子特性,當下膨脹過程,當天氣侯作手法上的調整,有時也需大水流沖煮,如你用細嘴硬要大水流的話,水出來的力道會過於平行,反而會把壁面的粉層破壞掉,優點應該就是吸睛度高吧琺瑯壺的保溫性相當不錯
ivankkk wrote:我也來分享我的咖啡用...(恕刪) 手沖的話,小飛鷹我基本上是三號半還有定時歸零調整也很重要,我發現這類磨豆機很容易失準細粉也很多,放粉前,我會多用個篩網篩掉細粉,口感會乾淨許多
原來是這樣子阿,受教了。Eddychiu wrote:銅的導熱係數0.09...世界上因該沒有一個物質是吸熱快但散熱慢,這不就矛盾了嗎??(恕刪) 呦,全套西裝耶。我買東西的慣例也是喜歡這樣的模式。所以除了磨豆機、手沖壺不是以外,其他都是kalita。如果不是因為這一台弄進台灣的成本太高,又加上日後維修等問題考量。一定衝了!如果貼紙換銘牌就好了...兩台並置(小富士跟左邊那台差不多),質感高下立判。ivankkk wrote:我也來分享我的咖啡用具,杯子沒入鏡,都是TIAMO牌的...(恕刪)
Eddychiu wrote:且手沖壺不是細嘴就好,有時也要因豆子特性,當下膨脹過程,當天氣侯作手法上的調整,有時也需大水流沖煮,如你用細嘴硬要大水流的話,水出來的力道會過於平行,反而會把壁面的粉層破壞掉,優點應該就是吸睛度高吧...(恕刪) 沒錯,細嘴只是比較好控制,但要大水量時就不方便了。所以有時需要拿兩把壺來沖。一把細口的沖前段,一把一般的沖後段。這樣也可以在水溫做不同的變換。
這兩天嘗試 2011 Geisha ES3 Mario San José ....乾香氣 少許可可豆及核果及明亮的花香入口 溫和明亮的果酸, 微甜的茶感中後段於舌根及喉頭昇起, 極輕的苦味, Body中等, 均衡好喝降溫後 苦味減少 花香及果酸依然的持續, 不過度強勁好喝....但是跟1/4價格的肯亞或是耶加雪菲....也只是在乾淨度花香上略勝....甚至在核果香及甜度還比不上....個人是覺得嘗試就好....不會是常備豆款....如果是朋友也是咖啡迷的的....我會請他 肯亞的競標豆....如果是好友也是咖啡迷的....我會請他 Geisha Mario San José如果是朋友喝咖啡但是僅止於喝時尚的....我會請他Geisha Colgá or Naranjo 外加美美的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