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

1Zpresso J-series & 各式手磨粒徑分析 (continue...2021/2/22)

scorpioliu wrote:
不過有個地方有不同看法,M47與Je內刀盤應該要看同樣刻度下的表現:由都是退55格來說,差異頗大呢,M47明顯往粗的方向偏...(恕刪)

我的看法如下:

在相同刻度時,M47中軸底座與下軸承之間的距離是被固定的
因為Je內刀盤高度與寬度都比M47內刀大了一點點
所以Je內刀上緣會向上頂的比M47內刀更深入
再加上Je內刀下緣更寬,與M47外刀之間的間隙會更窄

所以在相同55格刻度下
M47+Je內刀這種組合的粉徑會比較原刀盤組更細是合理的~


scorpioliu wrote:
至於ACE48是不是真的與M47同刀盤這我還是保留,我有稍微比較了網路上ACE48的刀盤照片,也同樣發現有差異,也許是模具用久修模或新開或偷更新設計造成差異...

說不定您的新款M47 V4刀盤就與塵兄這隻早期的M47也不太一樣....?


scorpioliu wrote:
這幾天入手了20目篩網,搭配SAZA Coffee的篩粉罐三種篩網30、35、45目,大概得出M47 V4版的粒徑分佈屬於細粉偏多但主顆粒均勻那型,待對照著組完成我在發表囉

非常期待!

XTR wrote:
scorpioliu...(恕刪)


從小弟角度看,刀刃的加工角度和加工手段都是相同的,應該是同壹個版次的產品
之前無聊翻ptt翻到類似題:
[器材] 磨豆機 做篩粉粒徑分布 有搞頭嗎?
供參考。

我覺得很多廠商會不太願意說明,其實有些東西講破真的不值錢。
在匿名出來前,也沒什麼手磨上得了檯面,但是後來對岸的積極投入,開始有低價不錯的產品。

目前看之前刪掉的文來看,
玲瓏應該是靠軸承與軸緊配合,也就是軸承有預壓,增加徑向剛性。
Bearing internal clearance
而我手上有看到的海勒,應該就是靠斜角滾珠軸承,利用軸向力鎖緊,增加徑向剛性。
Why is preload necessary in some bearing applications?

效果應該就…另一回事了。
基本上用調整的要調很準很難,但是機加工可以控制得很準。
利用軸孔公差配合可以很有效地提高組立精度。

好吧,其實我當時發現三軸有人不懂還可以講得很開心,我就覺得應該多說無益了。

抱歉,我是來發廢文的。可以自由略過。
xhining wrote:
之前無聊翻ptt翻到類似題:
[器材] 磨豆機 做篩粉粒徑分布 有搞頭嗎?
供參考...(恕刪)

感謝分享!
看來也有前輩曾有過這樣的篩粉想法
只是後來沒再進一步下去~可惜~~


xhining wrote:
而我手上有看到的海勒,應該就是靠斜角滾珠軸承,利用軸向力鎖緊,增加徑向剛性。
Why is preload necessary in some bearing applications?...(恕刪)

海勒101上下軸承都只是用一般的滾珠軸承來裝配
沒有xhining大大您想的這麼複雜....




嗯…海勒101沒有嗎?我的是102。
參考魚大開箱,Helor 101手搖磨豆機
bakafish wrote:
以手指轉動時有些阻尼感
設計者認為這麼做可以增加軸承的精密度


應該是要確認軸承的型號才能確定吧,另外應該是量軸承的內圈兩面大小不同

從魚大開箱照片來看,軸向力的設計要件都有

102的確定有,因為我有把珠子鎖到全跳出來,才量尺寸。不過101我真的是用猜測的。

玲瓏的說法,什麼低溫什麼鬼的。
應該就是洞小,要塞進去的軸大或軸承大,靠熱脹冷縮,不是把洞搞大,就是把中間的軸或軸承縮小。
另外什麼壓什麼的,應該就是用油壓,比較大力擠進去。
兩岸的用語應該還是有差。

大概想像就是把軸承裡面的鋼珠擠成橢圓形這樣。消掉大珠小珠的差異,和增加承力的面積。從點接觸變成面接觸。
A~~~這其實我也是用猜的
xhining wrote:
嗯...海勒101沒有嗎?我的是102...(恕刪)

102不清楚...

但是關於Helor 101所使用的軸承,海勒設計曾經在01詳細解釋說明過~

==> "Helor 101 軸承"



---

至於低溫冷裝冷壓加工手法當然可以理解
是利用材料熱脹冷縮特性來裝配的一種常見工法

這種組裝方式本來也沒啥大不了的
卻偏有人喜歡裝逼裝內行
加油添醋吹捧得像擁有獨家秘方的神奇工法一樣~
感謝釋疑,這個沒花落到。
所以他是想設計成斜角滾珠,但是小顆買不到。
就拿深溝滾珠,不要鎖太緊,有效,但低負載還不致有害。
理解~

抱歉,猜錯了。
呃…其他應該也是會猜錯。

我看了一下XTR大那樓,海勒真是沒藏私的說了不少設計理念呀…都看懂的話應該是很有收穫。

補充一下:海勒102舊款其中一顆軸承是7200AC。在XTR大的樓,慘不忍睹的照片就不敢放了,意思一樣。

我發現大家不一定有用過其他的產品,但是對於自己的品味受到質疑,買的東西可能是爛貨或是沒有這個價值的時候,反彈特大。那什麼吐不吐象牙應該都不管,想到的應該就只有問候對方家人而已吧。

基於喜愛廢文,順便分享個笑話。
你說的都對

像XTR大這麼熱心實測,又不厭其煩講解的人實在是不多了。
但是其他人就算會也不見得需要一樣不藏私的全教你,甚至是面對質疑…
XTR wrote: 說不定您的新款M47 V4刀盤就與塵兄這隻早期的M47也不太一樣....?


XTR大、我是沒有比較手上的刀盤與您照片中的差異啦,因為是同廠可能要實物一起看才準

——————

對於某牌淘寶說明文、開宗明義就說同M47刀盤,需要這麼沒自信嗎!
請問如何相同?有直接比較過嗎?還是it方面證實?更或是Kinu認證?
或許還有買家真誤以為購買的磨豆機與M47表現一樣呢

不好意思、天氣熱火氣大、口氣重了些
LennonShu wrote:
從小弟角度看,刀刃的加工角度和加工手段都是相同的,應該是同壹個版次的產品...(恕刪)

理解


xhining wrote:
海勒真是沒藏私的說了不少設計理念呀…都看懂的話應該是很有收穫...(恕刪)

當初海勒設計的確很專業的解說與分享他們產品設計理念
要談理論有理論,要談數據有數據
所以當時跟海勒的討論真的獲益良多
看起來就是真正專業有兩把刷子的內行人

還有匿名的貓哥雖然話不多,但感覺也是硬底子

不像後來的那些......


xhining wrote:
我發現大家不一定有用過其他的產品,但是對於自己的品味受到質疑,買的東西可能是爛貨或是沒有這個價值的時候,反彈特大。那什麼吐不吐象牙應該都不管,想到的應該就只有問候對方家人而已吧。

「您說的都對!」


xhining wrote:
但是其他人就算會也不見得需要一樣不藏私的全教你,甚至是面對質疑...(恕刪)

熱心可能只是假象
當初會決定要玩篩粉實測只是被愛裝逼的內行人激到了
之後就陸陸續續越玩越多停不下來....

至於會面對質疑反而覺得是件好事
因為藉著彼此言之有物的理性討論溝通
吸收不同的專業經驗
不斷檢視目前的實驗是否有沒注意到的盲點與錯誤
才能改善進步


scorpioliu wrote:
開宗明義就說同M47刀盤...請問如何相同?有直接比較過嗎?還是it方面證實?...

大家都是使用it48刀盤應該不假
但是與M47刀盤有沒有100%相同就很難驗證
說不定不同年代不同批次的M47刀盤本身就已經有些差異了


翻翻之前的#218討論,chan.chenhao大大曾經提供了一個連結
結果顯示Kinu M47 2017 vs 2018 的差異還真大?
不是同刀盤嗎?怎麼會這樣?
是setting不同的原因嗎?
為何會設定在不同標準而拿來比較又有何意義?

不理解.......


chan.chenhao wrote:
這邊 有Lido2及其他Grinder的篩粉數據, 有點忘了他們定義的實驗環境了, 符合一些前提的狀況下應還有橫向比對的參考價值....(恕刪)






XTR wrote:
Kinu M47 2017 vs 2018 的差異還真大


記得某段時期粗細格數設定有變過,然後某段時期刀盤開始鍍上dlc。

不過這份資料還是怪怪的。我的m47旅行版和現行標準版粗細格數設定應該相同(聽聞出粉品質也很難辨識出不同),3+5格(退35格)應該接近espresso粗細(我日常matt perger手法手沖的粗細,正常不會有人磨這麼細在手沖,之前有簡一用家退32格還嫌太細),那個數據很怪,細粉未免太少了。

還是2018還分前後期?至少那個2018版和現行版又不同了。
  • 8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