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 wrote:磨豆粗細、水溫、注水量...很多因素會影響,不是只看豆子。 duca wrote:淺培比較不會膨脹,烘好幾天後空氣更少,如果烘重點的話,頭幾天的粉膨漲就蠻誇張的會不會膨脹也不是很重要,跟樓上講的一樣,影響因素很多,只要豆子是新鮮的,我覺得不用太在意 感謝二位。因為剛接觸,也沒有朋友會,所以只好網路上youtube找影片看看。幾乎所有的手沖影片都是膨脹滿高、氣泡滿多,就這樣才會覺得自己手沖的情形似乎不太一樣啊!
gojen wrote:感謝二位。因為剛接...(恕刪) 新鮮深焙豆 + 高水溫,澎漲就會蠻明顯的。但這樣的口感不一定比較好。有些店家會養豆,放了7~15天才開封。有些人喜歡淺焙豆,香氣明顯,口感強烈。有些人喜歡低水溫,降低惱人的苦味。我認為,就咖啡來說,嘴巴的感受度會比眼睛來的重要。
龍森 wrote:新鮮深焙豆 + 高水溫,澎漲就會蠻明顯的。但這樣的口感不一定比較好。有些店家會養豆,放了7~15天才開封。有些人喜歡淺焙豆,香氣明顯,口感強烈。有些人喜歡低水溫,降低惱人的苦味。我認為,就咖啡來說,嘴巴的感受度會比眼睛來的重要。 剛接觸手沖所以都是在網路上汲取經驗。爬的到的影片幾乎都是膨脹+泡沫。才會覺得自己買的豆子,膨脹少也沒啥泡沫是否不正常?雖然喝起來很正常啦!= = = =入手匿名2二週時間,很滿意。之前用便宜的手磨,手沖時經常淹水,刻度調了又調,完全無法固定想要的粗細。換了匿名之後就沒這困擾了。
carloszhang wrote:只剩下意式?...(恕刪) 我目前很常用初期的匿名2單品版來研磨espresso的細度使用義式咖啡機萃取espresso加牛奶喝(其實是怕常磨淺烘焙的豆子使刀盤捲了)匿名的兩種刀盤,差別在於研磨效率(很讚)與粉粒比(細粉)導致萃取出來的咖啡液風味上的差異意式版應該(?)也可以用來研磨單品精品豆的沖煮吧!?還有個差異,意式版小貴單品版?
tmes wrote:意式版應該(?)也可以用來研磨單品精品豆的沖煮吧!?還有個差異,意式版小貴單品版? 小弟之前有機會同時拿舊版的二代單品、新版的二代單品(刀盤不同)跟二代義式一起磨過手沖粗細比較義式版的細粉明顯多非常多,而且粗細均勻度明顯沒其他兩種前後期的單品版好本來想要換成義式版的一台通吃單品版賣掉,試完之後還是把舊的單品留下續用.....要手沖還是買單品版的好一點...另外,有次店家送了試喝20克的淺焙豆子,本來想試濃縮,發現義式版的磨不下去....只好拿單品的改手沖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