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義式咖啡--Unplug夢

14. 討論區內勿發表商業性質廣告或是為特定網站、Blog宣傳;如果是討論上需要也盡可能避免引用購物/拍賣網站資料或連結,請盡量使用官方的資料或圖片(請注意勿觸犯第12條規定)。
為免觸犯版規 自刪!
玩到今天有一星期了
每天一杯,還沒能做出一杯能看的espresso
今天我覺得距離成功只差一步之遙,但是也已經耗掉半罐illy了
要是早知道自己這麼駑鈍就不要用illy來玩了

Rossa PG的濾杯網站上說是14g,但說明書裡說建議值是16~18g
我都用18g,但還填不滿濾杯,沒辦法弄成小山狀再抹平

至今發生過各種失誤,主要有兩種:
1. 漏氣
2. 填壓技術太爛
兩種都是個人人為因素

漏氣發生在各部零件接合的地方,總共有
1. 儲氣筒的空氣閥門沒關緊
2. 儲氣筒與本體沒轉緊
3. 濾杯與本體沒轉緊
4. 壓力計螺紋上的止洩帶因手賤拆卸壓力計而脫落造成漏氣
可以說能漏氣的部位都漏過了

這個其實還好解決,漏過一次,有了經驗就不會有第二次
但填壓就是我至今還無法掌握的技巧了
今天做了WDT(How to Banish Uneven Extractions Step by Step
總算是填壓的不錯,老鼠尾巴也出來了
不過今天因為漏氣原因2,萃取不到30ml就沒氣,失敗

對於填壓我還是有很多疑問
一般會看到30 lbs這個數據,換算成公斤是13.6kg,這力道對我來說還真不是普通的重
之前有次失敗是填壓太重,擠不出一滴咖啡,而那個力道我事後用體重計去量也差不多5kg而已
我想我應該去店家點一杯espresso,親眼看一下,手搓一下,了解espresso的細度究竟應該如何
看看到底是因為我磨的太細,還是LIDO有太多細粉卡住了Rossa PG?
(Rossa PG打到14 bar時可以產生9 bar萃取壓力,如果打滿20 bar應該可以產生12 bar壓力)

也看過很多人說整粉均勻比填壓重要,很多義大利的barista其實也只是輕輕壓一下而已
沖煮的壓力高達9 bar,這不是比填壓力道重非常多嗎?
咖啡粉為什麼不會被水壓壓到密實?
同樣的粗細度,我用5kg力道填壓就卡住,用1kg力道就OK,是不是代表我的磨粉粗細度很有問題?
(話說LIDO本來就不是為espresso所設計的手搖磨豆機)
我還是不了解填壓與萃取之間的關係


附帶一提,illy的豆子衰退得很快
剛開罐的時候很香,只比新鮮烘焙的豆子差一點
罐子蓋著還是聞得到香氣溢出,磨粉時旁邊的同事都聞得到
但是每天衰退很明顯,到今天過了一星期已經完全聞不到了
磨粉時的香氣都差了很多很多很多
遠遠不及我上次在店家買的自烘台灣豆
分享一下今天的成果
總算有一杯能看的了
雖然crema只有那薄薄的一層

奇怪的是萃取完的咖啡餅有一種特別的芳香味道,帶點甜香,聞起來有幾分像麥茶


bakafish wrote:
分享一下今天的成果總...(恕刪)


夢幻虎斑Crema
填壓和磿粉的粗細是相對的,可以依個人力氣大小來調整,不用去管壓幾公斤的力量。
有人是細粉輕壓,有人是粗粉重壓。
壓的好不好,就是看流出來的粘稠度、流速和顏色。
粘度太低/流速太快/顏色太淺,就再壓重一點,沒力氣就把粉磿細一點。

第1壓先輕壓,確認粉有壓平(和杯口做比對)
一手拿杯,一手拿填壓器,慢慢的平壓下去

再來用合掌方式壓,用力壓三到五次(視豆子狀況調整),每次都轉一下濾杯子方向。
因為Rosco沒有把手,我後來都是用合掌的方式壓粉,覺得力道比較易控制。
(雙掌交叉,像把粘土放在掌心壓扁的動作)
每次都是用差不多的力道,只調整次數。

在熱水碰到粉的時候,咖啡粉會立即膨脹變緊實;
新鮮的咖啡粉很容易膨漲,要壓少次一點,不然就塞了。
我大概都用12-15g的粉而已,30-40秒煮30mL

最後再一手拿杯,一手拿填壓器,旋轉1/4到1/2圈填壓器把表面拋光



有人說粗磿重壓比較易有虎斑,我試了一下得確是,
不過Rossa好像流不出高檔義式機的那種大虎斑,都是小小的"貓斑"而已。








hsiehpc43 wrote:
填壓和磿粉的粗細是相...(恕刪)

我想我的問題是不知道怎樣算粗,怎樣算細
以LIDO的建議值來說是1/4圈到1又1/4圈是espresso的範圍
我今天是3/4圈,極輕填壓(不到1kg),流速還是偏慢了些
我不認為再轉粗半圈(即LIDO的建議最大值1又1/4圈)就能以合掌方式去填壓
這力道我看一定會塞住

也許我該忘了LIDO的建議值,畢竟我的LIDO是我自己調校過的
與調校前的粗細度其實有不小的差距
我覺得我調校的比當初LIDO送到手上時的狀態更好
以手沖的粗細度來說,原本是調到一圈半,現在同樣的粗細度必需調到兩圈多
這代表我調校的外磨盤圓心位置更接近內磨盤的圓心

但我不認為我的調校功力會比Doug還要好,應該是LIDO在運送過程中產生了偏移所致
所以我一直認為Doug給的建議值應該比較接近我調校後的粗細度才對
但是現在看起來似乎不是如此(從國外討論區裡大家分享的LIDO粗細度來看,手沖也只調到一圈半)
也許是我在偶然間調出了Doug所謂的super alignment


hsiehpc43 wrote:
有人說粗磿重壓比較易有虎斑,我試了一下得確是,
不過Rossa好像流不出高檔義式機的那種大虎斑,都是小小的"貓斑"而已。

虎斑的成因似乎是細粉
細粉因高壓被擠出,散佈在咖啡裡,就成了虎斑
粗磨使粉粒之間的黏結減低,使細粉容易被沖出,便較容易形成虎斑

如果排除磨豆機的因素,Rossa真的比較不容易出現大虎斑的話
我猜原因可能出在壓力
之前有一篇討論關於義式機的鍋爐,小弟看了才知道原來義式機的工作原理並不一定相同
有些並不是以穩定的9 bar壓力萃取,而是一陣一陣的壓力
而且遇到的阻力越大,產生的壓力也越大,可能高達15 bar
在如此大的壓力下,也許更容易把細粉沖出而形成大虎斑
那麼粗磨重填壓容易出現虎斑,就很容易理解了

Rossa PG的壓力表只到12 bar
按照說明書中的儲氣筒壓力與萃取壓力曲線來看
儲氣筒灌滿20 bar也是只能產生12 bar的萃取壓力
(閥門要開大,萃取過程壓力會遞減,到萃取完只剩9 bar)
手搖的Rossa HC可能最大壓力也是只能到12 bar
Rossa並不需要以重填壓產生阻力,來加強沖煮的萃取壓力
也許粗磨,但不要那麼重的填壓,或許是個思考方向

我覺得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並不在於您的Rossa,而是Rosco
會不會是Rosco太優秀了,細粉太少,所以不容易產生大虎斑
我是覺得不要去太在意網路上磿豆機的幾圈的粗細,那只是個參考值。
每人手上的磿豆機狀況不同,即使是電動的也是。
多試幾杯,看流出的狀況就知到自己手上的磿豆機要磿多粗了。


bakafish wrote:
附帶一提,illy的豆子衰退得很快
剛開罐的時候很香,只比新鮮烘焙的豆子差一點
罐子蓋著還是聞得到香氣溢出,磨粉時旁邊的同事都聞得到
但是每天衰退很明顯,到今天過了一星期已經完全聞不到了
磨粉時的香氣都差了很多很多很多
遠遠不及我上次在店家買的自烘台灣豆


和濕度會有關,你可以考慮拿條橡皮筋放在螺紋的底部,這樣就會有氣密的效果
實際上我會同時用這招和外面纏一圈半的電工膠帶
lifaung wrote:
和濕度會有關,你可以...(恕刪)

電工膠帶就是一般說的電火布嗎
等我下次買其他家的豆子,我會先分裝一半進illy的罐子,到時再來如法炮製
感謝

bakafish wrote:
電工膠帶就是一般說的...(恕刪)


電火布,主要是因為我手上有很多,而且又好撕,價格上3M和雜牌差不多

吃完便當的橡皮筋也要記得用,這樣可以達到氣密的效果,Illy開罐後,本身的氣密效果沒有想像中的好

用這招,粉的香味可以撐一周,豆子可以兩到三周<=其實早就喝完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